2010年高三地理一二轮精品资料:人口问题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380642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高三地理一二轮精品资料:人口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0年高三地理一二轮精品资料:人口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0年高三地理一二轮精品资料:人口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0年高三地理一二轮精品资料:人口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0年高三地理一二轮精品资料:人口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高三地理一二轮精品资料:人口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高三地理一二轮精品资料:人口问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人口问题人口问题一、人口问题概况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之一。它既包括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教 育资源不足、就业因难、住房紧张、社会保险不足、人均收入和健康状况下降等问题;也包 括发达国家由于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劳动力不足、老龄人口福利水平下降的新难题 (主要表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同时还包括由于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人口迁 移。站在全球的角度来讲,人口的过度增长是所有人口问题的根源之一。由于地球的人口负 担过重,世界出现了相应的耕地、粮食、能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现实问题。高考地理试 题主要的考查方式与内容有: 1、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人均耕地、人均

2、资源、人均粮食、人均能源、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及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等不断下降及解决措施。其中以中国和印度等亚、非、拉发展 中国家表现最为突出。 2、由于人口零及负增长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包括老龄化的形成机制,对社会福利制度 的影响,劳力的短缺,社会伦理观念的转化,以及政府相应的政策等。其中以西欧,北欧, 北美诸国表现比较突出。 3、与人口结构有关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如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就业结 构、城乡结构等,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就业结构,与人口增长相关的是年龄结构,与未来发展 相关的是学历结构。 4、农村地区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过度开垦,森林草场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河

3、湖淤塞等相关的生态问题。以及农村年轻劳力外出打工造成的劳力短缺问题。农村剩余劳力 大量拥入城市(即城市化过程) ,民工的盲目流动带来的交通紧张、社会治安变差,住房紧 张及其它社会问题。 5、国际人口迁移过程中带来的交化交流,种族问题,以及对迁入地经济繁荣的促进,社会 环境的破坏等问题。尤其要注意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路线及后果。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增长模式)判断 1、影响人口再生产类型地区差异的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而生产力发展水平 的差异是形成人口再生产类型差异的根本原因。 (2)年龄构成因素: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再生产影响很大。现在人口

4、年龄结构是过去出生 率和死亡率的状况形成的,而现在的人口年龄结构又将影响以后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因 此,从人口年龄结构分析人口再生产状况至关重要。 (3)社会因素:如家庭文化、生育观念、生育政策等。 2、人口再生产类型:综合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将人口增长过程分为三 种类型,工业革命以前为“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到二战结束,为“高低高”的过渡模式, 二战后发达国家进入“三低”型,人口缓慢增长,甚至负增长。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工业革命以前全世界都是高高低模式,所以人口增长缓慢,工业革命到二战结束,发达国家 为“高低高”模式,世界人口增长加速,二战后发达国家进入“三低”型

5、,广大发展中国家 进入“高低高”模式,世界人口快速增长。 4、中国人口增长模式 新中国成立前为“高高低”模式,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快速增长的“高低高”模式,目前为增 长下降的“高低高”模式,接近“三低”模式。 例 1:下图是世界某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回答(1)(3)题。- 2 -(1)A 所表示的区域最有可能位于 A北美 B欧洲两部 C澳大利亚 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答案:D 点拨:A 所表示的区域人口出生率很高,死亡率也较高,出生率很高,为发展中国 家。 (2)影响 B 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包括 A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B人口受教育水平很高 C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D医疗卫生条件不断进步 答案

6、:D 点拨:B 区域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主要原因是医疗卫生条件 不断进步,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很高,反映了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人们仍然用增加人口手 段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C 区域主要的人口问题是 A新增人口过多 B老年人口多 C劳动力素质低 D劳动力过剩 答案:B 点拨:C 区域出生率、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更低,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或地 区,出生人口少,劳动力不足,人口年龄结构为老龄化。 例 2:下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1)(3)题。(1)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1 B.1.5 C.4 D.3 答案:B 点拨: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7、 (2)国目前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一阶段 A.原始低增长阶段 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 答案:A 点拨:国目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故人口增长处于原始低增长阶段。 (3)缓解国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A.开发劳务市场 B.实行计划生育 C.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 D.加大教育投入 答案:C 点拨:国人口再生产处于“三低”阶段,并且为负增长,劳动力短缺,所以应采 取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政策,解决目前存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3 -例题 3:下图为 M、N 两国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据图回答(1)(2)题。(1)M、N 两国属于 AM 发达国家、N 发达国家 BM

8、发达国家、N 发展中国家 CM 发展中国家、N 发达国家 DM 发展中国家、N 发展中国家 答案:C 点拨:图中表示的时期为工业革命到二战结束,人口转变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工 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人口死亡率首先下降,人口增长类型由“高高低”进入“高低高” 的过度类型,之后,出生率也下降,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到二战结束,发达国家基本进入 “三低”型。1950 年前后,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才开始下降,人口增长类型由“高高低” 进入“高低高”的过度类型。所以,M 发展中国家、N 发达国家。 (2)判断关于两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M、N 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同步变化 BM 国比 N 国人口增长模式改变的

9、年代早 CM 国人口模式转变后,国内人口迁移以农村迁往城市为主 DN 国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城市普遍出现了逆城市化 答案:C 点拨:M、N 两国人口增长模式不是同步进行的,发达国家改变早。M 国人口模式转 变后,进入高增长阶段,农村人口增长快,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国内人口迁移以农村 迁往城市为主。N 国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指由“高高低”进入“高低高”的过程,正在 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没有普遍出现逆城市化。 三、人口结构 1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老龄化社会指 60 岁以上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 重超过 10%,或 65 岁以上人口超过 7%的社会。 2人口性别结构。 人口的

10、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它通常由性别比这个指标加 以度量;性别比为平均每 100 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的数量。常用年龄性别结构图来表示, 图中底部横坐标标出各年龄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纵坐标是各年龄组的年龄,一 般按男左女右绘图。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措施: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例题例题 1:下

11、图为中国、法国和肯尼亚三国人口增长模式图(1990 年) ,自左向右国家排列 顺序正确的是- 4 -A肯尼亚、中国和法国 B中国、肯尼亚和法国 C法国、中国和肯尼亚 D肯尼亚、法国和中国 答案:A 点拨:非洲国家人口出生率高,年轻人口最多,人口年龄结构表现为典型金字塔形 状,中国由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采取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出生率、死亡率都下降,处于 增长率下降的过渡型阶段,低年龄段人口减少,中青年人口多,法国为三低型增长模式,老 龄化严重。 例题例题 2 2: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人口的数量比例关系。读下图回答(1)(2)题。(1)2000 年中国 60 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

12、 A.5%左右 B.7%8% C.8%9% D.10%以上 答案:D 点拨:将 60 岁以上人口比例包括男和女加在一起,超过 10%以上。 (2)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B.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使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特别是在农村 C.放松计划生育的限制是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主要途径 D.“未富先老”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答案:C 点拨:我国处于生育年龄的人口很多,人口基数大,每年出生人口绝对数量很大, 必须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四、人口迁移 1、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不同

13、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 很大的差别,产生迁移的吸引力(拉力)和排斥力(推力)。- 5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淡水、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目前为主导因素。动力是追求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收入高等。 政治因素:战争、政治难民。 社会文化因素:外出求学、宗教与种族等。 生态环境因素: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海平面上升引起沿海淹没。 3、中国人口迁移 (1)我国人口迁移分几个阶段,迁移方向、成因是什么? 分三个阶段,历史上,由黄河流域到长江和珠江流域,原因主要是北方战争、自然灾害;清 朝到新中国成立为近代,从黄河

14、流域到西北和东北,主要原因还是战争、自然灾害;建国后 前期,迁移方向是从东部尤其是城市到西部边疆地区,主要成因是国家政策和国家组织迁移; 改革开放后,从中西部落后地区到东部发达地区和城市,主要成因是东西差距和城乡差距大。(2)我国从建国到现在人口迁移的方向有什么变化?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人口主要是从 东部向西部迁移,这主要是受国家政策影响,开发边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经济的开 放,大量人口涌向沿海地区,呈现出“孔雀东南飞”的人口迁移模式。 (3)目前(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城乡收入差距大;地区之间经济差距大; 国家政策允许人口流动;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4)人口迁移

15、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影响:获取足够的劳动力,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 但可能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对迁出地影响: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 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也造成了人才和劳动 力外流。 4、世界人口迁移 二战结束前,主要从亚洲、欧洲、非洲等旧大陆到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二战结束后, 主要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和中东产油国。 欧洲由人口迁出国成为人口迁入国家;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和大洋洲一直是人口迁入 国家;亚洲和非洲一直是人口迁出国家;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迁出。 5、人口迁移对世界各地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人口迁移促进一个地区的人类文

16、明的发展。如: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的欧洲人迁往美洲, 带去了大量的现代文明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带动了美洲的发展。 人类文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生活水平,社会环境的方面都相对发达,稳定。因此吸引着 人口的大量迁入。 如:明末清初及 1840 年鸦片战争时,因战乱饥荒等问题,大批人口迁入 上海及海外。 人口迁移有时也会给一个地区带来负面的影响。如:欧洲人到美洲后进行罪恶的奴隶交 易,使美洲损失了大约 50006000 万人口。 例题例题 1 1:19 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 的冒着被惩罚危险, “闯”入东北,此为“闯关东”来历。到 1985 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 超过了黑龙江,由此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在两者之间完全反转。见图方向变化。据此回答 (1)(2)题。- 6 -(1)图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