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大全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2379051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糖尿病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糖尿病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糖尿病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糖尿病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大全(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糖尿病医学知识大全糖尿病医学知识大全【概述】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前者占绝数,有遗传倾向,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升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严重时常导致酸碱平衡 失常;其特征为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减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临床上早期无症 状,至症状期才有多食、多饮、多尿、烦渴、善饥、消瘦或肥胖、疲乏无力等症群,久病 者常伴发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等病变。严重病例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昏 迷、乳酸性酸中毒而威胁生命,常易并发化脓性感染、尿路感染、肺结

2、核等。【诊断】典型病例有三多症群提示本病。轻症无症状者诊断完全依靠化验,常在健康检查或因其他 疾病而偶然发现。不少病者首先发现并发症,然后追溯及本病。但不论有无症状或并发症 ,关键在于首先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而进行尿、血糖检查,方可确诊。(一)糖尿 判断尿糖检查结果时应注意下面几种情况。尿糖测定结果仅供诊断参考,而 确诊糖尿病需依靠血糖测定。1.如有少量或微量糖尿,且偶然于饭后出现者应进行血糖与糖耐量试验,并注意到斑氏溶 液中硫酸铜系被糖类等还原为一氧化铜而起反应,不少药物,如吗啡、水杨酸类、水合氯 醛、氨基匹林、对氨苯甲酸、大量柠檬酸、尿酸等和不少其他糖类还可原硫酸铜而发生假 阳性结果。故广泛

3、采用葡萄糖氧化酶制成的尿糖试条,可以避免假阳性结果。2.临床上有糖尿病征象或嫌疑而尿糖反复阴性时,应注意测定空腹及饭后 2 小时血糖,以 便除外肾糖阈升高的情况。(二)血糖 测定血糖的方法常用的有三种:静脉血浆葡萄糖(VPG),毛细血管全血葡 萄糖(CBG)和静脉全血葡萄糖(VBG)。其中以前二者最常采用。以不同方法测得的结 果略有差异。VPG 方法测得的结果较 CBG 高 10%,较 VBG 高 15%左右。分析血糖报告 时还须注意除外引起葡萄糖浓度增高的其他情况,如注射糖后、各种内分泌疾患、脑部病 变及应激性情况等,后文将述及。轻症或早期尤其是型病者空腹血糖可正常,不可轻易 除外,必须作餐

4、后 2 小时血糖或糖耐量试验。(三)糖耐量试验 对于空腹血糖正常或稍偏高而偶有糖尿的,或有糖尿病嫌疑的患 者(如有阳性家族史,或反复小产、早产、死胎、巨婴、难产、流产的经产妇,或屡发疮 疖痈肿者等),须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但空腹血糖明显增高的重型显性病例则诊断已能 确定,大量葡萄糖可加重负担,应予免试。2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 最常用,以往成人采用一 次 100g,近年 WHO 建议用 75g(或不论成人或儿童每 kg 标准体重 1.75g,总量不超过 7 5g)口服法。于口服糖前及后 1/2、1、2、3 小时抽取静脉血测糖,

5、同时搜集尿标本查尿 糖。结果:正常人(年龄 1550 岁)空腹血糖为 70100mg/dl(葡萄糖氧化酶等真糖法), 糖吸收高峰见于 3060 分钟内(50 岁以上者后移),一般不超过 170mg/dl,2 小时血糖 浓度恢复正常范围,3 小时可降至正常以下。尿糖阴性。100g 和 75g 法相较差别不大,仅 后者血糖较早恢复正常。年逾 50 岁者糖耐量往往生理性减低,于 1 小时峰值每增高 10 岁 血糖增加 10mg/dl。诊断标准:目前多数采用 1985 年 WHO 提出的暂行标准如下:有糖尿病症状,任何时候静脉血浆葡萄糖200mg/dl(11.1mmol/L)及空腹静脉血浆葡萄 糖14

6、0mg/dl(7.8mmol/L)可确诊为糖尿病。如结果可疑,应进行 OGTT(成人口服葡萄糖 75g),儿童每 kg 体重 1.75g,总量不超 过 75g),2 小时血糖200mg/dl(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血糖140mg/dl200 mg/dl 为糖耐量减退(TGT)。如无糖尿病症状,除上述两项诊断标准外,尚须另加一指标以助诊断,即在 OGTT 曲线 上 1或 2血糖200mg/dl 或另一次空腹血糖140mg/dl。妊娠期糖尿病亦可采用此诊断标准。以上诊断标准可归纳为表 1。表 1 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暂行标准血糖 mg/dl(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

7、试验(OGTT)静脉全血静脉血浆毛细血管全血糖尿病(DM)空腹和(或)糖负荷后 2h120(6.7)180(10.0)140(7.8)200(11.1)120(6.7)200(11.1)葡萄糖耐量异常(IGT)空腹和糖负荷后 2h120(6.7)120(6.7)180(10.0)120(7。8)140(7.8)200(11.1)120(6.7)140(7.8)200(11.1)诊断糖尿病时尚须除外影响糖耐量的多种因素,包括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甲状腺机能 亢进等内分泌病,肥胖,肝病,多种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女性避孕药、糖皮质激素、 苯妥英钠、氯苯甲噻二嗪等),应激状态(如发热、感染、急性心肌

8、梗塞、手术治疗等) ,失钾等。32.饭后 2h 血糖测定 进食相当于 100g 葡萄糖的糖类食物如馒头 2 两或米饭等后 2h 测定 血糖,如超过 140mg/dl 者为耐量减低,200mg/dl 者为糖尿病。由于低糖饮食或饥饿状态可使糖耐量减低,因此试前 3d 应注意调整饮食使糖类摄食不少 于 250g/d,方可获得可靠结果。对部分患者需估计其 细胞功能或血糖控制状况时,尚可作下列测定:1.空腹血浆胰岛素测定 我院以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浆胰岛素正常范围为 520u/ml, 型患者往往在 5u/ml 以下,有时低至测不出。型患者血浆胰岛素浓度一般正常,少数 也有偏低者,肥胖患者常高于正常,增高

9、明显者呈高胰岛素血症,提示有胰岛素抵抗。后 者为代谢综合征中的一个组成,可认为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备受关注。胰岛 素和胰岛素原有免疫交叉性,因此均能为一般放免测定法测出,而对心血管的不良影响, 胰岛素原可能更甚于胰岛素。已有研究胰岛素原的测定应用于临床。2.胰岛素释放试验 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时可同时测定血浆胰岛素浓度以反映胰岛 细胞贮备功能。型病者除空腹水平很低外,糖刺激后胰岛素水平仍很低,呈低扁平曲 线,尤其是计算同时的葡萄糖(G)与胰岛素(IRI)比值,(IRI)/G,提示胰岛素分泌偏 低(正常值为 25u/mg)。型病者空腹水平可正常或偏高,刺激后呈延迟释放。葡萄糖 刺激

10、后如胰岛素水无明显上升或低平,提示 细胞功能低下。3.C 肽测定 从胰岛 细胞释放的胰岛素经肝肾后受胰岛素酶等灭能,周围血中每次循环 将有 80%被破坏,且其半寿期仅 4.8 分钟,故血浓度仅能代表其分泌总量的极小部分。C 肽与胰岛素系从胰岛素原分裂而成的等分子肽类物,不受肝脏酶的灭能,仅受肾脏作用而 排泄,且其半寿期为 1011 分钟,故血中浓度可更好地反映胰岛 细胞贮备功能。测定 C 肽时不受胰岛素抗体所干扰,与测定胰岛素无交叉免疫反应,也不受外来胰岛素注射的 影响,故近年来已利用测定 C 肽血浓度或 24 小时尿中排泄量以反映 细胞分泌功能。血清 C 肽浓度测定:用放射 2 免疫法测定空

11、腹时正常人血清 C 肽为 1.00.23mg/dl,当 口服葡萄糖后峰值见到 60 分钟时,浓度为 3.1ng/ml,据 Block 等测定,正常人口服 100g 葡萄糖后血清 C 肽从 1.30.3ng/ml 于 60 分钟后上升至 4.40.8ng/ml,型糖尿病者 2 小 时后仅上升 2.3ng/ml。另 5 例型病者曾治以胰岛素 5 年以上者 C 肽水平很低,无论空腹 时及刺激后均未能测出。24 小时尿 C 肽测定:正常人 24 小时尿 C 肽为 364g,型病者仅 1.10.5g,型 病者为 247g,每日 C 肽的排出量约相当于胰岛素分泌量的 5%,而胰岛素排出量仅占 0.1 %。

12、上述 C 肽测定对胰岛素治程中的型病者可鉴定 细胞功能,目前不仅用于科研,临床也 常采用。4.HbA1c 测定 对空腹血糖正常而血糖波动较大者可反映近 23 月中血糖情况,正常值 H bA1c6%,HbA1为 8%,糖尿病者常高于正常。45.果糖胺测定 血清果糖胺正常值 2.130.24mmol/L(血浆中低 0.3mmol/L),可反映近 1 4 周中血糖情况,与 HbA1c 相平行,糖尿病者不论型、型均增高,尤以型为高。总之,糖尿病的诊断可根病史、临床表现、辅以上述尿糖、血糖及 OGTT 而确定。此外, 尚须查明有否各种并发症和伴随症,并估计其病情轻重、类型、发展阶段和各主要脏器功 能状态

13、等,对本病的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 【治疗措施】近年来虽对遗传问题、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和拮抗胰岛素的激素等许多病因学上问题进行 研究,但至今尚乏病因治疗措施,环孢霉素 A(cyclosporin A)仅对少数早期型病例有 效,胰岛移植及胰腺移植仅初见成效,人工胰脏(胰岛素泵),虽能较好控制代谢,但对 长期防治慢性并发症尚乏可靠数据。因此,临床上对于患者的治疗目的着重于严格控代谢 紊,尤其是高血糖症,纠正肥胖和高血压等并存症,促进 细胞功能恢复,保证正常生长 发育与妊娠过程,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自从 93 年美国多中心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临床研究(DCCT)结果发表以来,严格控制高 血糖可以

14、明显减少各种慢性并发症 50%70%,已为各国糖尿病医务人员所接受而不再怀 疑。具体防治措施如下:(一)宣传教育 由于约有半数以上的早期患者并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常不能及时确诊和 得到防治,因而要大力开展糖尿病宣传教育,让已确诊的患者了解糖尿病并逐渐熟悉饮食 ,运动,用药和尿糖、血糖监测等基本措施的综合治疗原则,配合医务人员提高控制质量 ;让50 岁的对象,尤其是前述高危对象,每年做一次餐后 2 小时的血糖筛选检查,使无 症状的患者尽多尽早得到确诊和防治。教育内容中尚需包括长期坚持饮食治疗的重要意义,尿糖和血糖仪检测方法,必须注意胰 岛素治疗者,还应学会无菌注射法,低血糖反应及初步处理等。教育活

15、动可采用开学习班,座谈会,观看幻灯片,录像带,科技电影或甚而个别谈心。(二)饮食治疗 适当节制饮食可减轻 细胞负担,对于年长、体胖而无症状或少症状的 轻型病例,尤其是血浆胰岛素空腹时及餐后不低者,往往为治疗本病的主要疗法。对于重 症或幼年型(型)、或脆性型病者,除药物治疗外,更宜严格控制饮食。饮食中必须含 有足够营养料及适当的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分配比例。根据患者具体需要和生活习惯等估 计如下:1.按病人年龄、性别、身高从表 2 得出标准体重。表 2 男性理想体重(kg)身高(cm)年龄(岁)1401441481521561601641681721761805154142434445474850

16、53555817444445474849515355586119454647495051535557606721474849505153545659616423484950515254555759626525484950515254565860626627484950515354565860636629495051525355565860636631495051525455575961646733505152535456575962646735505152535556586062656837515253545557586062656839515253545557596063656941515253545657596163666943515253555657596163666945525354555658596163666947525354555658606264667049525354555758606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