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适应心理谈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371593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新生适应心理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新生适应心理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新生适应心理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新生适应心理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新生适应心理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新生适应心理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新生适应心理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新生适应心理谈高一新生适应心理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心理健康老师某某,很高兴能以这样的方式和大家谈一谈高一学生,也就是你们在进入高中学习生活可能会出现的适应问题及相关的解决策略。我们说,高一是适应期,新生入校要适应新的校园环境、新的学习要求和新的交往方式,可以说,适应的好坏影响了我们学业成功与否。适应的好,我们就会觉得快乐、有热情、有动力、有希望;适应的不好,伴随着各种适应问题,我们就会感到迷失、焦虑、痛苦与不安。由于青少年具有很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我校的校园环境优美怡人,规章制度科学合理,在环境适应上我们大多是又快又好。更多的适应问题是发生在学习适应和交往适应上。我们会发现有些同学在初

2、中学习成绩很好,学的还相当轻松,可到了高中却很不适应,听不懂、学不会,学习比初中时用功的多,可成绩仍是不理想。这样,有的同学便开始质疑和否定自己,几次考试失利,越来越没有信心,对学习产生畏惧感,或有逃避行为。有的同学会更加努力,无奈发现自己“上课或做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有的同学会感到“晚上睡不好觉,白天没精神,听课效率低”,对学习产生焦虑。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想同学们都知道,一般地,我们吃饭用勺子要比用吸管来的方便,喝饮料用吸管要比用勺子来的舒适。同样的,学习,我们也要根据高中学习的特点来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不是我们咀嚼的速度不够快,是我们选用的工具不够方便;同样的,不是我们学习的能

3、力不够强,是我们采用的方法没将它发挥出来。我们说,高中教材较之初中教材有这样 5 个特点:(1)知识量增大。从学科门类看,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如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 60 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为 90 个。(2)理论性增强。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入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如初中代数侧重于解方程、运算,而高中代数一开始就是相当抽象的集合、映射。初中政治讲的是法律学这类联系事实的内容,高中则要求学习经济学,马克思理论这样哲学性的东西,比较之下更为抽象。(3)系统性增强。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

4、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前后知识的关联是其一个表现。另外,知识结构的形成是另一个表现,因此高中教材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4)综合性增强。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5)能力要求提高。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高中教材对高中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提出相应的发展要求。所以,我们要学的好,就要根据高中学习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效果的一个重要策略。课前预

5、习就是每节课前把本次课将要讲授的内容进行预习,初步熟悉课程内容,找到听课和理解的重点、难点、疑点,记下自己的困惑之处、薄弱环节,带着问题进课堂,以期在课堂学习中得以解决。2、课堂学习。在课堂上要尽最大可能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尽可能使自己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对于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疑点要认真思考,通过听讲来解决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听课检查和锻炼自己的思维。并且不要满足于老师的思路,应多思考一下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或可能。课堂的学习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一方面老师讲你听,另一方面通过把你的反应反馈给老师,使老师知道自己所讲的内容是否被你理解。因此你要积极地思考,认真地回答老师提出

6、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老师了解你现有的思维水平。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记下课文的要点、重点、难点,老师的解释、提示和见解,自己的疑问和理解。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灵敏的脑袋也无法抗拒时间的消磨。做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学习法,它可以帮助你克服大脑记忆的限制,提示你回忆课堂教学内容。但是做笔记不能成为对教师内容的机械复制,它同时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做笔记一定要取舍得当,详略适中,重点是老师提示的重点和自己不会的难点。记笔记的过程必须科学分配自己的注意力,针对科目的难易有所侧重:对于较难的科目,可以 50的时间听讲,50的时间记笔记;对更注重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科目,90的时间听讲,1

7、0的时间记下提纲就足够了。笔记必须要做到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才更有价值。3、课后复习。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进行积极的回忆和必要的重新学习,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总体理解,减少遗忘。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的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刚开始遗忘的较多、较快,以后遗忘得较少、较慢。如此,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所以,在复习时要注意复习的时间安排。根据有关研究,有效的复习时间安排是:第一次复习,学习结束后的 510 分钟;第二次复习,当天晚些时候或第二天;第三次复习,一星期左右;第四次复习,一个月左右;第五次复习,半年左右。

8、根据上面的方法进行复习,可以比较有效地对抗遗忘。另外我要说的是,学习的关键是弄懂、弄清、弄精课本,只要你把课本读熟读精、吃透课本,把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基本实验弄清弄懂,而且也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关键点(要点、重点、难点)分解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网络,那么你的学习成绩就一定会得到提高。有人说“课本是复习之本,无本复习难有收获”。这就是说我们平常考试和高考所要考的所有知识点都在课本里,换句话说平常的考试只是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翻新和运用,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一头扎进课本,把课本上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纵横向串连起来,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熟练地运用的水

9、准。任何时候都要做到以课本为本,梳理知识,理清脉络,寻找规律,用一根线把各单元和章节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纲要或网络,那么你就完全有可能把功课学好。读课本有这样一些技巧。第一,读课本应该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特别要集中力量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人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同时要找出知识疑难点。第二,读课本,画出研究问题的方法。疑难点在课本里,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在研究解决各个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而且一些典型的、常用的方法还会在书中多次反复出现,阅读课本时应该多留心、多揣摩,逐步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会。第三,每一门学科的

10、知识点都是有特点的,看书时全明白,合上书后又怎么样?做题时能不能运用?这都需要知识点在脑海中落实到位。每看完课本的一部分,不用课本能不能了解里面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这很重要。基本概念需要正确的理解,要把最细致的地方搞明白,虽然数学、地理、历史、政治等都很重视整体的知识架构,但最基础的还是一个个知识点,只有把一个个知识点扎实掌握了,那么你也就会“一看见题目就知道怎么做”了。第四,要做到以书为主,以题为辅。看书时要注意我们在平时的联系和考试中,错什么补什么,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知识点,不要排斥滚动式的知识点复习,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还要反复看,这样逐渐就能演变成板块式的知识点,形成整体知识网络。第五,

11、掌握知识点不是单纯指看书背下来,而是掌握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的联系和应用。看书时能懂,合上书就忘记是不行的,将课本中内容在脑海里反映出来才可以。第六,分析比较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用弄得太复杂,比较的方法很多,比如图形法、列表法、图标结合法等。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和知识点的迁移能力。做这项复习时靠的是归纳课本总结方法,而不是靠大量做题。第七,读书的时候多总结,然后自己给自己提问题,把问题都写下来,然后再逐一解决问题,同时做到一边看一边自己列提纲,把每章每节的主要内容都写下来,这样有助于理清脉络,顺畅思路。只要你把课本上所有的知识点梳理、理解和消化了,那么你的成绩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第八,在日常

12、的学习之中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关键点(比如词语、概念、定义、基本语法、逻辑、章法、定理、公式以及具体的运用和计算)尽可能烂熟于心,同时在学习、听讲、笔记时善于抓住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并把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分解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在用好、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再做相应的题目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做完题之后要思考总结解答这类题目的技巧,从而使自己有效掌握知识以及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有的同学可能就说了,“严老师,你说的,我也知道,可做起来好难哦。我也知道上课要集中注意力,可还是容易走神”

13、。的确,事实上心理学研究证实,人的注意力一方面很难长时间集中,另一方面易受外界环境以及内心情绪波动的干扰而“走神”。应该说这是人的正常心理现象,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但是有的人却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学习,那是因为他们一方面把学习当作是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另一方面是他们内心和谐,心理冲突相对较少的缘故。你注意力不集中或“走神”,可能是因为常常要求自己能够完全“心无杂念”,心思百分之百的用在学习上,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就不断地责怪和强迫自己,结果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注意力越加难以集中。这时候你就会把正常的心理现象当成了异常,越是苛求自己要注意力集中,注意力越是跑到了“怕被干扰”

14、,“怕注意力不集中”上,导致对于外界刺激过于敏感,结果真的“注意力不集中”了,于是更加苦恼,更加想摆脱这种状况,更加关注注意力的问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难以自拔。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必过于责怪和强迫自己,采取一种“顺其自然”“注意不集中就不集中吧,只要集中的时候我能听好课就行”的态度,该做作业就做作业,该看书就看书,只要尽自己的努力就是了。以这种态度去对待,相信你“沉不下心”、“分神、跑神”情况肯定会有所改观的。其次,庄子有一个故事说,一位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时,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旦他用黄金做赌注,则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现象下的定义是:“外重者内拙”。意思是说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度集中,

15、反而将平时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做糟了。现在在心理学界我们把它称之为“目的颤抖”。太想缝纫好针的手会颤抖;太想踢进球的脚会颤抖;太想做大创意的脑会颤抖也就是说的当我们越要关注着某个目的的时候,就越难达到。你每当学习的时候就告诫自己注意力集中、加快速度看书,越不想让自己注意别的事情,反而会越加注意这些事情,因为你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些无关的东西上了。这就好比有一个寓言故事,一个魔鬼对一群农夫说,我可以帮你们把村子前的山变成金山,前提是你们每天都得默念“大山变金子”,这样念上九九八十一天。只是这期间不能想猴子。农夫们就开始努力念,但他们努力了十几年,都没成功。因为他们在努力提醒自己不要想猴子,结果他们就

16、想起来了。你看看你的表现和这个寓言故事两者之间是否有相似之处呢?我想只要你能做到学习时想别的事情就随便想吧,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在不想别的事情的时候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就像对待天气的变化一样顺其自然,只要你不再去在意它,不去管它而不为此烦恼,那么你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第三,当你在写作业的时候受别的事情的影响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的时候,你可以采用设立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让目标和时间来排挤无意义的“胡思乱想”:除完成当天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之外,每天规定自己必须有语、数、外三科各 1 小时的学习,隔天必须保证“X”学科之中的某一科 1 小时的学习时间,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到章节以及数量,然后按部就班,以恒心和毅力每天坚持不懈地完成计划,一旦这样坚持下来就会换来意想不到的结果。第四,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后,不要恐慌和焦虑,不要刻意去极力阻止或对抗,要允许和任凭它出现与存在而坚持学习。以这种不怕不理不主动克制的态度去对待,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之上去。第五,自我暗示,厌恶注意力分散。当注意力分散的时候,你心里可以不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