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期末复习资料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370493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宏观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宏观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宏观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宏观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期末复习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名义名义 GDP:又叫货币 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 市场价值。 2.实际实际 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 GDP=名义 GDPGDP 平减指数 3.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 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 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结构 性失业是有经济变化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 力的需求相对低于供给。 4.摩擦性失业摩

2、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摩擦性失业 被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对任何个人或家庭来说,它是过渡性的。 5.奥肯定律奥肯定律: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 1 个百分点,实际 GDP 将 低于潜在 GDP2 个百分点。换种方式说,相对于潜在 GDP,实际 GDP 每下降 2 个 百分点,实际失业率就会比自然失业率上升 1 个百分点。奥肯定律揭示了产品市场 和劳动市场之间极为重要的联系。它描述了实际 GDP 的短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联 系。其公式可表示为:(y-yf)yf=-a(

3、u-u)其中 y 为实际产出,yf 为潜在产出, u 为实际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a 为大于零的参数 6.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即政府支出增 加“挤占”了私人投资和消费。指一个相对平面的市场上,由于供应、需求有新的 增加,导致部分资金从原来的预支中挤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 7.货币流通性陷阱货币流通性陷阱:即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会以为利率不会再降低,债券 价格不会再上涨,因此愿意以货币的形式持有其所有金融资产。即货币需求曲线接 近于水平。 8.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是说增加 1 单元收入 用于

4、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9.银行存款法定准备金银行存款法定准备金: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缴纳给中央银行的其存款的一 部分。其目的:为了保证存款人及时、足额地提取;也为了规范商业银行的信用创 造活动,防止它们不适当地扩张存款,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更为了通过对准备率 的调节,调节货币供应量。 10. 再贴现率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现在把中 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借款称“贴现” 。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 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11. 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 率的政

5、策行为。公开市场业务的目的是:(1)通过政府债券的买卖活动收缩或扩大会 员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影响这些银行的信贷能力;(2)通过影响准备 金的数量控制市场利率;(3)通过影响利率控制汇率和国际黄金流动;(4)为政府证券 提供一个有组织的市场。公开市场业务被认为是实施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重要工 具。 12. 利率传导机制利率传导机制:凯恩斯学派的利率渠道传导机制理认为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 中枢,即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会导致货币供求失衡进而使利率变化,而利率的高低 又会改变投资水平,进而通过乘数效应实现对产出的调节。13.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如图21.从短期看,菲利普斯曲线就是

6、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 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从长期看,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线, 它表明,长期中,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 14 消费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基本意思是人们有选择地选取一组(相对固定)商品和劳务,然后 比较它们按当期价格购买的花费和按基期价格购买的花费。P510 简答题简答题 1 索罗模型中储蓄率怎样影响稳态性水平以及稳态增长索罗模型中储蓄率怎样影响稳态性水平以及稳态增长。 如图: 如果k0,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 本的广化加折旧。所以稳态条件是:sy = (n+)k 当储蓄增加时,人均储蓄曲线向上 移动。 形成新的稳态。在新的稳态时: 人均产出增加,

7、人均资本增加。 稳态时的产出增长独立于储蓄率,所以 增长率在短期提高后,会逐渐降低到劳 动人口增长率水平。2.什么是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两者之间的区别。什么是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两者之间的区别。 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 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二者的区别:摩擦性失业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是 由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导致的。结构性失业性质上是长期的,是摩擦性失业的较极端的 形式,它通常起

8、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比如技术更新或者消 费者偏好发生变化。 3.简述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简述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又叫终生收入假设,莫迪利安尼认为支出取决于预期的终身收入,则平 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相等。预期的终身收入取决于预期的工作年限和年劳动收入以 及家庭财产。假设人的寿命、工作年限和收入确定,储蓄的利息因素不加考虑,不考虑价 格变动不考虑遗产因素(无遗产)得基本结论:C=aWR+cYL 其中,WR 为实际财富;a 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 为工作收入;c 为工作收入的边际 消费倾向。年轻人和老年人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中年人边际消费倾向较低。

9、 4.什么是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什么是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 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 府采取任何行动。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自 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5.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 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斟酌食用的A k1 k y y1 0 经经济济增增长长的的稳稳态态

10、sy y (n+)k 右边k0,k 上升 3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 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反之,当认为总需求要求非常高,及出现 通货膨胀是,政府应当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简言之,要“逆经济风向行事” 。 6.中央银行的货币工具有那些?各起什么作用中央银行的货币工具有那些?各起什么作用 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有: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中央银行的再贴现 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其目的不是牟利,而是调节 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如买进债券,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卖出债券,减少货币量,利

11、率 上升。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为了保证存款人及时、足额地提取;也为了规范商业银行的 信用创造活动,防止它们不适当地扩张存款,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更为了通过对准备率 的调节,调节货币供应量。如降低准备金率,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提高准备金率,减 少货币量,利率升。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的作用:低贴现率,放松贴现条件,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增加流 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反之。 8.说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说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P618 图)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额通过总供给所以引起的一 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需求过渡增长的主要原因 财政政策:G

12、、T AD(政府增加支出,减少税收从而引起总需求的的增加) 货币政策:M AD(增加货币供给,从而引总需求的增加。 ) 消费习惯的改变 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9.试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试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图) 总需求的构成 Y=C+I+G+NX 假设政府支出由政策固定,则其余三个部分取决于经济状况,特别是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对消费的影响:财富效应。当物价水平下降时,货币的真实价值提高了,消 费者更富有,鼓励他们更多的支出,增加了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反之亦然。4物价水平对投资的影响:利率效应。当物价水平下降时,家庭会减少货币持有量,增 加储蓄,因此利率下降,从而鼓励更多

13、的用于投资品的支出,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反之亦然。 物价水平对净出口的影响:汇率效应。当一国物价水平下降时,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 上的真实价值下降了,这鼓励了更多的净出口,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反之亦 然。 综上,总需求量随物价水平反向变动,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10.为什么银行危机会导致货币供给的下降为什么银行危机会导致货币供给的下降。 货币供给中包含贷款,贷款人拿到贷款后,在未使用时放在银行里,形成存款,如果已 经使用了(支付给他人) ,仍然放在银行里(可能是不同的银行) ,也会形成存款,这样 有了新增的存款便可以继续放贷。当银行出现大量不良贷款时,也就是金融危机,银行 就不贷款了,并收缴以前的贷款(如果能的话) ,这样贷款的存量(也就是银行累计贷出 尚未归还银行的款项总额)就会下降,紧跟着,存款会下降,然后货币就少了 11 怎样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怎样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 ?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定义包括以下三个要点: (1)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2)通货膨胀反映了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的变化 (3)通货膨胀是物价的“持续上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