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小学语文阅读题的技巧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2367786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小学语文阅读题的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做小学语文阅读题的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做小学语文阅读题的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做小学语文阅读题的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做小学语文阅读题的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做小学语文阅读题的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小学语文阅读题的技巧(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老老舍舍北北京京的的春春节节照北京的老规矩, 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 “腊七腊八,冻 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 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 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 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 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 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

2、竹、 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 们也必须给儿童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 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 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 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 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 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 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 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

3、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 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 -按老习惯,铺户多数 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 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 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 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 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祭祖。这一夜,除了很

4、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 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 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 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 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 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2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 有光的玩耍。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 -原始的电影 -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 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铛铛的响。大家还必须

5、吃汤圆呀。这的确是 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 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 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 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 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山的呼唤琼 瑶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

6、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活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

7、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 ,像苔痕 ,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 ,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高不可攀、深入云霄的山,那座远离尘嚣、3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那山高达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 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

8、住了整个的天空。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在岩石的阴影下。你身边所有的一切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

9、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的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啼,此起彼应的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 , ,乎在不住地低喊着:“来吧!来吧!来吧!来上一座山。看看山会带给你什么?来吧!来吧!来吧!”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心灵的感悟文章通过对两座山中自然美景的叙写和描绘,渲染出“山的巨大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山”以及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懈追求

10、人生目标的决心。文质兼美是琼瑶作品的最大特点。4智慧的生长1作者童年登家乡的山和后来攀登玉山,其目的有什么不同?2请你理解“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的含义。个性的飞扬 你的心里有呼唤你的山吗?说出来给朋友听。做小学语文阅读题的技巧做小学语文阅读题的技巧(一)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方法:用心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尽量要点齐全(分值)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细节描写。 3、记叙顺序的作用 一、顺序 通过事情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和按照认识的发展来叙述 二

11、、倒叙 内容集中,对比鲜明,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三、插叙 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更充实、周密,中心鲜明。回答句式:插叙了内容,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或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或交待时间、缘由,为后文作铺垫。 4、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可算做第三人称)、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采用第一人称,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亲切的。 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全方位地表现主题。但是,第三

12、人称也有局限性,它不如第一人称那样使读者感到亲切。为了弥补第三人称叙述的不足,有些作者便发挥文章中人物对话或独白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口,讲出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或心理活动等。 5、记叙线索:以物件为线索(题目)、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文中变化的词语有时鲜明)、以事件为线索(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6、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5含义: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或一语双关。 作用: 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C: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启

13、发性和趣味性.(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 7、开头作用: A: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倒叙) B: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景物描写) 8、结尾作用: A:(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B:含蓄隽永,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C: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9、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的概括(任务评价): 摘文中词语;看具体描写;看所写事件;从不同角度全面概括。 10、概括事件:人(主人公)事(起因经过结果) 总结中心: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物、景),揭示了的道理,歌颂(鞭挞)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我之情。 11、心情或心理:因(语

14、境概括)而(心情概括)的心情或心理。 12、详略作用:详写,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13、修辞句或描写句有什么作用:(赏析题多见,注意选择赏析的句子) 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拟人句:把拟人化,生动活泼地表现了的特点。 排比句:增强气势,使语言酣畅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 对偶句:是语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铿锵悦耳。 描写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哲理句:点明中心,深化主旨,升华感情,揭示了的哲理,给人启迪或教育。 14、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照应,铺垫,象征,欲扬先抑,借物抒情,以小见大。 对比:通过与什么对比,鲜明地

15、突出了的形象。 衬托:用衬托,鲜明地突出了的形象。 照应:相似性照应;对比性照应;因果性照应。 15、语言风格: 有的生动形象,优美清新;有的朴实真挚,通俗易懂;有的幽默诙谐,富有趣味;有的语言犀利,讽刺性强;有的深邃含蓄,哲理性强;有的大气磅礴气势如虹。 16、环境描写作用: A:渲染气氛:衬托的心情。 B: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C:衬托人物的性格,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D:暗示人物命运走向或推动情节发展。 6E: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F: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和场景。环境描写的作用 G: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17、重点词语的品析: A:词的含义:具体分析该词的意思,

16、判断用修辞否,若用,按赏析题回答。没用修辞,一般揣测这个词的施事者性格、原因、感情等。 B:某词是否换成另外一词,:一般不能换,要结合语境分析原因词的表达效果如何好,而换后不能达到这一效果。 C:前后两词是否矛盾:一般不矛盾,两个词语从不同角度而言针对不同内容。 18、重点词的深刻含义: A:抓关键词,解释词的含义,若是比喻句,写出本体。 B:把关键词替换成理解的含义,再重新连句组成完整句意。(相当于用自己的话替换原文话;还要结合语境联系中心) 19:补充类试题: A:补充过渡性语句(倒叙与顺叙的交接处;场景转换处等) B:补充开头或结尾(注意首尾照应和点题;注意考虑首尾作用;注意中心需要) C:补充人物话语(称呼、礼貌语;结合语境要说的内容) D:补充描写(动作神态心理等)(注意要符合语境,注意人称使用和叙述的立场) E:题目(结尾处重点词:线索)(一般联系中心) 20、原因类题型 要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