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360456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2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2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2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2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2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2(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武汉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导师导师介介绍绍谭国龙谭国龙 楚天学者特聘 教授 教育: 1983. 9-1987. 7, 景德镇陶瓷学院, 陶瓷工程系, 获学士学位。 1990. 9-1993. 3, 浙江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获硕士学位。 1995. 3-1998. 7, 浙江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获博士学位。 国外工作经历: 1998. 9-1999. 9 博士后, University of Aveiro, 葡萄牙。 1999.10-2001.4 德国马普协会微结构物理研究所。 2001. 5-2002. 7 研究助理教授, 美国 Hampton 大学. 2002.

2、8-2004.12 博士后:美国宾州大学 1993.071998.10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助教 1998.112001.10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助理研究员 2001.112006.05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2006.6目前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理学院,教授 2006.10-2008.10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 1新型功能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能探索; 2新型热电材料3新型微波介电陶瓷、无铅铁电材料 【在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57105

3、9):A6B5O18 型类钙钛矿新化合物的合成、结 构与微波介电特性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572078):新型类钙钛矿陶瓷 AnBn-1O3n 的结构与微 波介电特性研究 3.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 4国际衍射数据中心(ICDD)Grant-in-Aid 项目(No.02-05, N0. 04-004, N0. 04-056, 05- 005,05-060,06-006) 【科研奖励】 1、系列新铌、钽酸盐晶体化合物的发现、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获 2007 年度湖北省科 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2、系列新铌、钽酸盐的发现、结构与性能研究,2007 年度中国建筑

4、材料工业协会中国 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简称中国建材奖)基础研究类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 3、2007 年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 4、 “无团聚亚微米 -Al2O3 粉及微晶刚玉瓷球制备技术”2000 年 3 月获国家建材局“建材 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 5、3 次获得国际衍射数据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Diffraction Data,简称 JCPDS- ICDD)颁发的重要贡献证书, 2007 年 3 月当选国际衍射中心委员. 【专利情况】 1. 张辉, 方亮,袁润章等. 发明专利:铌酸盐高频介电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0312

5、8132.X 2. 张辉,方亮,袁润章等。发明专利:三层类钙钛矿结构铁电-铁磁功能复合体的新制 备方法(Novel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triple perovskite-like ferroelectric and ferromagnetic composite body) 专利号:ZL 02115948. 3 3. 张 辉;方 亮;孟森森;刁春丽;刘再权;刘红飞;陈 亮,发明专利:谐振频率温度系数近零 的高频介电陶瓷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0610018113.X,公开号:CN1793005【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 521 室

6、 电 话: 027-87651843-8521 ;传真: 027-87878641 E mail:黄志雄黄志雄 黄志雄,男,1963 年 9 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经历】 1982-1986 年 华东理工大学 学士学位 1990-1993 年 武汉工业大学 硕士学位 1999-2003 年 武汉理工大学 博士学位 1986 年- 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 1、树脂基复合材料 2、功能复合材料 3、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在研项目】 近五年来,主持项目情况。主要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低压片状模塑料增稠机理及模压理论的研究 2、科技部

7、“863”项目 低压成型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研究 【科研奖励】 1、国家建材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 年 2、复合材料原理(科技教材) 国家建材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 年 3、大理石用胶粘剂,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 年 4、新型耐高温树脂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 年 【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复材楼 312 室 电 话: 027-87860735 E mail: 沈强沈强 沈强,男,1970 年出生,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进复合材料(特别 是功能梯度材料、结构陶瓷)及其薄膜的研究工作,先后参与了二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 科研项目的预研、立项、论证以及项目

8、的研究工作。近年以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军工项目、国防预研基金等项目的研究。2003 年获得了武汉市优秀青年计划(晨光计划) 的资助,2005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教育部创新团 队发展计划。在“梯度材料设计与结构控制”、 “连续梯度结构的形成设计”、 “波阻抗梯度飞片 材料的物理设计、结构设计与结构控制”、 “新型热电材料的合成与性能改善”以及“高硅硅钢 片的制备新技术”等领域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主要学术经历】 1988.091992.06 武汉工业大学,本科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2.091995.06 武汉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

9、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5.071998.06 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助教 1998.072001.05 武汉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讲 师 1998.092001.12 武汉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0.042001.03 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研究助手 2001.062004.11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2002.042004.03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研究 2004.11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200

10、7.02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先进复合材料,特别是功能梯度材料结构陶瓷及其薄膜材料的制备技术、结构与性能关系 【在研项目】 1. 国家 973 计划项目(子项) ,Mg-Si 基热电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2007.07- 2010.12。 2. 国家军品配套研制项目,2007.01- 2008.1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准等熵压缩条件下典型金属材料的状态方程研究,2006.01- 2008.12。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宽频高透波陶瓷基梯度天线罩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2006.01-2008.12。 5. 国家军品配套研制项目,20

11、06.01- 2007.12。 【科研奖励】 1. 非均质材料的物理设计、构筑方法及结构控制理论,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3 年 2. 新型耐高温树脂,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 年 【专利情况】 1. 组分连续变化的梯度材料的致密化方法,发明专利 ZL 2003 10111356.4,2006 2. 具有塑性变形能力的 Fe-6.5wt%Si 复合块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ZL 03118559.2,2005 3. 沉降式激光反射像点粒度测量方法,发明专利 ZL 03128257.1,2005 4. 一种制备连续梯度材料的共沉降仪,实用新型 ZL 02284075.3,2003

12、5. 一种磷酸作为添加剂的氮化硅多孔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 200610018178.4,公开号:CN 1803716A) 6. 一种磷酸锆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0610018872.6,公开号:CN 1844042A) 【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逸夫楼 4 楼) 电 话:+86-27-87217492;传真:+86-27-87879468 E mail:余家国余家国余家国,男, 1963 年 1 月出生于湖北省利川市。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几年在纳 米二氧化钛基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介孔材料、一维纳米结构材料、材料的仿

13、生合成与形貌 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研制出一系列性 能优异的新型光催化材料和其它相关材料。光催化超亲水 TiO2 基薄膜自洁净玻璃已经实 施产业化,并形成批量产品销售。多篇研究论文发表在多种国际著名刊物(SCI 影响因子 大于 3)如:J. Am. Chem. Soc.、Chem. Mater.、 Chem. Commun.、J. Phys. Chem. B、Appl. Cata. B、J. Catal.、langmuir,Environ. Sci. Tech.等上。共发表论文 130 余篇,其中国际刊 物论文 60 余篇,论文被 SCI 收录 70

14、余篇,EI 收录 60 余篇。被 SCI 他人引文 330 篇次,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7 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二) 、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二 等奖一项(排名第一)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二)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 发明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二)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排名第一) 。最近主持的项目 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 项)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中国-希腊科技合 作项目(2002-2005 年)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等。担任多种国内外 知名杂志的论文评阅人。 【主要学术经历】1981.91985.7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获

15、理学学士学位 1985.91988.6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6.92000.6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8.6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原武汉工业大学)新材所工作 2000.112002.5 和 2003.72004.7 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半导体光催化材料 2、材料的仿生合成与形貌控制 3、纳米结构材料 4、多孔材料 【在研项目】 近五年来,主持项目情况。主要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32005 年,项目名称: 单分散介孔氧化物微球的超声聚合诱导剪 裁制备与表征(编号 50272049), 项目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52007 年,项目名称: 一维氧化钛和钛酸盐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光 催化性能(编号 20473059),项目负责人。 3、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教人司2002350#, 20032005 年,介孔氧化物微球的超 声聚合诱导剪裁制备与表征, 项目负责人. 4、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名称: 单分散介孔氧化物微球的超声 聚合诱导剪裁制备与表征, (教外司留200314 号),项目负责人. 5、中国希腊科技合作项目(2002-2005 年), 项目名称: 可见光活性二氧化钛光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