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及对策初探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360448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6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及对策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及对策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及对策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及对策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及对策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及对策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及对策初探(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6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13)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及对策长期以来, “三农”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而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问题是导致“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迫切需要,是缓解“三农”问题的着力点。根据潼南人才论坛要求并结合国家统计局、重庆市统计局和潼南县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本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一些思考。一、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与问题(一)农村劳动力慨况1、 、农农村村劳动劳动力数量力数量庞庞大。大。农村人口及劳动力众多,2004 年末全国乡村人

2、口(本文乡村包括县城以外的建制镇)近 93750.6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 72.1%。2004 年末,乡村从业人员达到了 48971.0 万人,占全国乡村人口的比重为 52.2%,占全国城乡从业人员的比重为 81.9%。 2、 、农农村村劳动劳动力力结结构性构性问题问题突出,素突出,素质质欠佳。欠佳。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反映,2004 年全国农村劳动力结构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特征:(1)农村劳动力中男性多于女性。在农村劳动力中,男性占 53.3%,女性占 46.7%;男女性别比为 114.3100.0。2(2)农村劳动力大龄化。在农村劳动力中,1622 岁的劳动力占10.3%,233

3、0 岁的劳动力占 15.6%,3140 岁的劳动力占 26.2%,4150 岁的劳动力占 20.5%,51 岁以上的劳动力占 27.4%。2340 岁年龄段的壮劳动力占 41.8%,41 岁以上的劳动力占 47.6%,劳动力呈现大龄化的特点。 (3)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在农村劳动力中,不识字的劳动力占6.8%,小学文化的劳动力占 40.2%,初中文化的劳动力占 46.3%,高中文化的劳动力占 6.4%,大专及以上文化的劳动力占 0.3%。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为 7.5 年,相当于初中二年级的文化程度。 (4)、农村劳动力缺少专业培训,缺乏非农业的劳动技能。在农村劳动力中,仅有 6.7%

4、的劳动力接受过专业培训,多达 93.3%的劳动力未接受过专业培训。 3、 、农农村村劳动劳动力的区域分布呈力的区域分布呈现现明明显显的的经济经济地理特征地理特征 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农村劳动力数量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农村劳动力数量越少。2004 年潼南县县城经济圈、两线经济走廊、沿边生态经济区的人均 GDP(按常住人口计算)依次减少,分别为6280 元、6039 元、5741 元;而农村从业人员数量渐次增加,分别为 9.4 万人、13.6 万人、20.2 万人。 以总人口中农村劳动力的密度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乡村劳动力数量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乡村劳动力数量较多。

5、2004 年潼南县县城经济圈、两线经济走廊、沿边生态经济区每百人中乡3村劳动力的人数分别为 36.7 人、47.5 人、51.2 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总人口中乡村劳动力的密度减少。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农村劳动力素质较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2004 年潼南县县城经济圈、两线经济走廊、沿边生态经济区农村劳动力的文盲率分别为3.2%、5.8%、11.2%,劳动力文盲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降低而上升;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的时间分别为 8.1 年、7.2 年、6.8 年,劳动力受教育的年限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二)农村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从就业现状看,

6、农村劳动力就业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非农化就业率和异地就业率低,农业内部就业隐性失业严重,非农化就业质量不高,劳动收益低下。其中,农村和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根本问题。 1、 、农业农业内部富余内部富余劳动劳动力力过过多。多。 由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结构性问题突出,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滞留于农业。又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多地少的矛盾日趋突出,农业内部就业劳动力过剩现象严重。以潼南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测算为例:潼南县失业比较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表现就业不充分,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1996 年潼南县开展的第一次农业普查,对农村住户从业人员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登记

7、,我们以普查资料为基础,结合近年的变化情况,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4进行了测算。据农业普查资料显示,1996 年在农村从业人员中,从业时间在 1 个月以下的人员比重占 2.5%;12 个月的占 7.3%;24 个月的占 8.6%;46 个的占 7.4%;6 个月以上的占 74.2%。由此可以看出,1996年全县有近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处于失业与半失业状态,推算全县折算成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为 87074 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总量*(2.5%*12+7.3%*10.5+8.6%*9+7.5%*7)/121997 年以来,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就业结构的变化,我县农村劳动力也在逐年变化。2005

8、 年末全县农村劳动力达到了 432397 人,比 1996年末减少 11403 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减少 39406 人,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增加 28003 人。假设几年来农村生产组织方式、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及机械化程度等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因素没有变化,那么潼南县目前农村失业半失业劳动力约有 84853 人,占潼南县农村劳动力就业总量 20.1%。如果考虑上述影响农业劳动力需要因素的变化,则潼南县目前农村劳动力绝对过剩在 8 万人以上,占潼南县城乡劳动力就业总量的 14.7%,有富余劳动力在 25 万人以上。2、 、农农村村劳动劳动力就力就业业面面临压临压力大。力大。目前城镇已经累积了严重的失业问题

9、。从全国来看,城镇失业人员数量大。据国家统计局 2003 年调查资料假定 1990 年中国城镇人口的就业率 56.44%为充分就业率,那么 2003 年我国 52376 万城镇人口(含建制镇)充分就业的劳动力应当为 29560 万人。扣减城镇人口的从业人数后,2003 年我国城镇失业劳动力约有 4000 万人,失业率约为 13.5%。5今后几年城乡新增劳动力数量远远大于新增就业岗位。我国 80 年代后半期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开始成为劳动适龄人口,新增劳动力数量大。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今后几年我国城乡新增劳动力将达到历史峰值,每年大约有 2400 万人。其中,每年有 200 多万大专院校学

10、生毕业。新增就业岗位较少。从近几年的情况看,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第二产业保持快速增长,但就业并未同步增长,出现了徘徊状态;在国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政策的促进下,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就业保持了同步增长。在宏观经济增长率保持在 8%以上的前提下,全国二三产业新增的就业岗位大约为 1000 万个左右,城乡新增劳动力数量大于新增就业岗位,每年大约有 1400 万个新增劳动力缺乏对应的新增就业岗位。3、 、农农村村劳动劳动力非力非农农化就化就业业率和异地就率和异地就业业率低,就率低,就业结业结构性构性问题问题突出。突出。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是一产业,非农化就业率低。据潼南县农村住户抽样调查

11、,在 2005 年潼南县农村从业人员中,从事一产业的劳动力占 71.5%,从事二产业的劳动力占 7.9%,从事三产业的劳动力占20.6%。从具体行业分布看,农林牧渔从业人员 308994 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 71.5%,工业 7285 人,占 1.7%;建筑业 26887 人,占 6.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业 3207 人占 0.7%;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 6854 人占1.6%;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业 2354 人占 0.5%;其他产业 76816 人占17.8%。潼南县 2005 年农村从业人员非农化就业率为 28.5%,与东部地区的 42.7%相比,低 14.2 个百分点。 6农

12、村劳动力就业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当地农村,异地就业率低。据潼南县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5 年全县农村从业人员中,在本乡镇内就业的劳动力占 73.6%,在县内乡外就业的劳动力占 4.6%,在市内县外就业的劳动力占 4.3%,在重庆市外就业的劳动力占 17.5%。农村劳动力在本乡镇外就业的异地就业率为 26.4%。而在本乡镇外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的占 98.7%,在本乡镇内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的占95.2%。 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就业率低于经济发达地区,异地就业率高于经济发达地区。2005 年潼南县县城经济圈、两线经济走廊、沿边生态经济区农村从业人员的非农化就业率分别为 36

13、.4%、31.8%和24.8%,呈现梯度降低的规律;而异地就业率分别为 16.2%、26.3%和 32.4%,大致呈现逐步上升的特征。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就业率较低,劳动力转移的任务尤其艰巨。 4、 、农农村村劳动劳动力非力非农农化就化就业质业质量不高。量不高。 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就业的特征决定其就业质量不高。从非农化就业的行业看,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从事工业、建筑业、商业、餐饮业、住宿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行业竞争强度很大,就业状况容易受行业波动的影响。从非农化从事的职业看,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简单劳动,就业的岗位或从事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可替代

14、性。从非农化就业的载体看,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或为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打工,或从事小规模的自营劳动。 7非农化就业不充分。在自营劳动方面,由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竞争激烈,业务量严重不足。在外出务工方面,就业不充分。由于劳动力市场严重供过于求,始终有一定数量的农民工处于动态失业状态;因项目完工或劳资关系紧张等原因从解除劳动协议到重新找到工作存在的时间差,这部分农民工处于时段性的失业状态;在产品和劳务供过于求、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以销定产成为企业的基本经营手段,生产或服务的定单不足与季节性波动等经营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民工在就业期间也存在工作时间不足的问题。2005 年潼南县外出务工的农村

15、劳动力人均工作时间为 8.2 个月,其中,有 6.1%的劳动力工作时间不足 3 个月,有 14.6%的劳动力工作时间为 36 个月。 农民工工作不稳定、权益缺保障。农民工就业的主要载体是私营及外商投资等非国有中小企业,利润最大化是其最高经营目标。这些用工单位大多不与农民工签定用工合同和为农民工办理劳动保险,为随意解雇农民工和侵占农民工权益提供方便。由于企业生产或服务的定单不足与季节性波动是频繁发生的经营现象,农民工就业不稳定也随之发生。这些用工单位大多不同程度地存在采取低工资、延长劳动时间不增加工资、工伤后不合理赔偿、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侵害农民工权益的现象,歧视甚至虐待农民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据

16、调查,2005 年 12 月,潼南县的农民工中,有 71.6%的农民工没有与用工单位签定用工合同和享受劳动保险的待遇。 5、 、农农村村劳动劳动力力劳动劳动收益低下。收益低下。 82004 年,在农业内部就业方面,被调查的潼南县农业从业人员人均获得的纯收入为 2748 元,相当于潼南县城镇职工平均工资 12284 元的22.3%;城镇职工的收入是农业内部从业人员收入的 4.5 倍。在非农产业就业方面,2004 年农村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人均纯收入 5342 元,相当于城镇经济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 43.5%;城镇职工的收入是农村劳动力务工和自营劳动收入的 2.3 倍。二、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二、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原因分析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供给充裕,而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迟缓,非农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足。我国已进入了劳动力供给的高峰期,今后几年内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趋于尖锐,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其原因如下:(一)工业化进程对劳动力就业具有基础性制约作用 工业化水平低,从总量上决定了非农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足。从劳动力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