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过冬天教学案例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2359376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动物过冬天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动物过冬天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动物过冬天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动物过冬天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动物过冬天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动物过冬天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动物过冬天教学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语言教学案例小班语言教学案例小动物过冬天小动物过冬天教师:丰蕾教师:丰蕾(此案例获(此案例获 20142014 年县级评比三等奖)年县级评比三等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今天我展示的内容是小班语言活动小动物过冬天 ,这是幼儿园建构式课题动物,我们的朋友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一、设计意图: 小动物过冬天这首儿歌充满童趣,琅琅上口,幼儿非常喜欢,让幼儿在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同时,慢慢去体会其中大地景物变换的生活活力。通过对儿歌的多种感官感知,幼儿了解了冬天,了解了人和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比较有季节性,适合在这一季节开展,并且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而且通过与幼儿谈话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

2、能力,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老师的耐心培养,要给幼儿机会,幼儿在展示自己收集来的小动物时又进一步激发了幼儿表达的积极性。二、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儿歌小动物过冬天语言朴实、短小精悍,是一首优美的儿歌,内容简童,句子少少的、短短的,并且通过押韵,给整首儿歌以注入了律动感,幼儿念起儿歌来相当顺口,使幼儿自主性诵读的频率增加,亦开拓幼儿在口语游戏中学习的机会。另外,作者相当关注幼儿的发展阶段,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在内容叙写上,以具体的事实为开端,包括:北风、雪花以及落叶,继而则是将大地的景物拟人化,在寒冷的季节里,大自然依旧保有其活力与转换,尤其是“小动物呀!躲到洞里睡大觉”更是相当鲜活地表现小动

3、物过冬天的应变之道,更是“同理”了幼儿冬天啊!只想要待在家中,躲在暖被窝里睡大觉!以清新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拟描述唤起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朗朗上口的儿歌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源于生活的题材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也符合小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适合小班教学。通过仿编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幼儿与同伴交流的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二)目标定位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1、能用语言、动作

4、、表情等,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并用普通话朗诵儿歌。2、了解小动物过冬的方式,培养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3、鼓励幼儿收集材料,能大胆表达。(三)活动重难点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弱弱,语言发展比较缓慢,但让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用儿歌的形式表现出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确定教材的重点为理解,掌握儿歌内容,难点为学习仿编儿歌,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学习按儿歌的内容仿编句子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四)活动准备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特做以下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教师在活动前让幼儿熟

5、悉儿歌内容。 2、物质准备:与诗儿歌内容有关的课件;搜集动物图片,认识各种动物,并了解它们的过冬方法。 三、说教法遵循“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了给幼儿今后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奠定基础,本次活动运用的方法有:倾听表述法、趣味游戏法、视听结合法、探索仿编法,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意境优美的背景音乐、教师亲切自然的激励性语言、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等,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欣赏力和理解力。四、说过程本次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从“理解感受体验”三大块,由浅入深,从理解到感受,使幼儿已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

6、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让孩子真正理解、并学会仿编,我将活动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开始部分:教师以“人类的御寒方式”为题,引导幼儿对过冬这个主题产生兴趣:冬天有什么特征?冬天里有什么特别的呢?我们是怎样过冬的?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基本部分:1、播放儿歌录音,请幼儿欣赏,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诵读小动物过冬天的儿歌,为了进一步理解儿歌的内容,与幼儿一同设计肢体律动的表演方式。让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来表演儿歌里的每一句话,自己创编动 作。北风要怎样呼呼吹?雪花是什么样的?树叶怎样落下来?小动物为什么要 躲在洞里呢?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各种动物的过冬方式。通过对儿歌的感知,扩散

7、知识面使幼儿对动物产生兴趣。儿歌里的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小朋友你们都认识什么小动物?它们是怎么过冬的?请幼儿来说一说。3、朗读、表演儿歌是幼儿感兴趣的事,在幼儿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创编儿歌,提高活动的难度,进一步促进幼儿儿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小动物,我们看一看它们是怎样过冬的?教师介绍动物过冬的方式(自然过冬、迁移过冬、冬眠过冬)4、引导幼儿试着创编儿歌,并表演儿歌。小朋友,小动物过冬天这首儿歌好听吗?那我们把这些小动物也编到儿歌里好吗?结束部分:请幼儿一起表演儿歌.四、活动延伸 纲要中提出:“为幼儿创设展现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及满足他

8、们交流成果的愿望。”因此,我请幼儿把自己带来的小动物展示出来,课后可以让他们相互欣赏,相互仿编,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并从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有益的经验,让每一位幼儿得到提高。教学实施:教学实施:一、设计思路:今年的第一场雪,敲开了冬天的大门,同时也敲开了小朋友对冬天的认识。随着天气骤冷,班级中一个个把手缩在袖子里的小朋友越来越多。看到孩子们这么怕冷,我就思考着设计了这堂课,旨在从了解小动物过冬的各种方式,让孩子了解今年的冬天并不可怕,并推动孩子向挑战、困难迎头敢上。二、活动目标:1、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并用普通话朗诵儿歌。 2、了解小动物过冬的方式,学习仿编诗歌。3、培养

9、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激发幼儿对冬天的热爱之情。三、活动准备:儿歌磁带、动物过冬课件、冬眠的小动物。 四、活动过程:1、教师以“人类的御寒方式”为题,引导幼儿对过冬这个主题产生兴趣:你们觉得冬天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回答)师:冬天怎样让自己不冷?(多穿衣服、暖宝宝、空调、围巾等等)师:我们小朋友用了各种方法后,不怕冬天了,可是小动物们怎么办呢?他们没有空调、没有围巾,好可怜呀!让我们来安静地听一首儿歌小动物过冬天看儿歌里的动物们是怎么过冬的?2、诵读小动物过冬天的儿歌,并与幼儿一同设计肢体律动。3、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各种动物的过冬方式。 儿歌里的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小朋友你们都认识什么小动物?它们

10、是怎么过冬的?请幼儿来说一说。 4、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小动物,我们看一看它们是怎样过冬的?教师介绍动物过冬的方式(自然过冬、迁移过冬、冬眠过冬) 5、引导幼儿试着创编儿歌,并表演儿歌。师:北风要怎样呼呼吹?雪花是什么样树叶怎样落下来?小动物为什么要躲在洞里呢? 除了这些小动物外,你们还知道其他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呢?6、活动延伸(1) 、益智游戏拼图:幼儿自由结伴拼出动物图片后,送其到相应的过冬地方,通过这一环节拓展幼儿思维。() 、在图书角投放动物过冬的图书,供幼儿查阅,提高幼儿教育的阅读能力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气温突然骤降,小宝贝们都感觉非常冷,在这样的天气里,我们学习了小动物过冬天这首儿歌,让

11、幼儿了解了冬天的天气特征及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天的,最后宝贝们都说我们不怕冷!活动前,我先向孩子及家长们了解一些有关小动物冬眠的知识,孩子们了解的不是太多,只是从一些图书止见过,真正认识、接触过这类具有典型特性动物的孩子只有两三个,设计活动中,我就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引导幼儿认识,并讲述一些小动物的故事帮助孩子理解冬眠的含义。凭借着情境,可以强化孩子们已有的感知,充分利用情绪加深内心体验,促使孩子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还能让孩子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丰富课文的内涵。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这类型的故事活动,活动中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发言也非常精彩。有的孩子说,小动物们在冬天可以利用冬眠保护自己,我们人类为什

12、么就不冬眠呢,要是我们也能天天睡大觉,就不用在外面受冻了。我让全班孩子共同讨论这个想法的合理性,孩子们经过激烈的辩论,得出结论:我们人类不能像小动物们一样进行冬眠,我们只有坚持运动,保证足够的饮食才能生存。之后,我让孩子上台分角色表演。因为孩子已经将画面的内容熟记于心,所以孩子在进行表演时,能用自己的语言再进行表达,这就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技能和能力的形成,都要经过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训练过程。孩子们在学习了知识外,自己的说话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他们的表现真是不错!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电教法、讨论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等,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充分尊重幼儿,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快乐中习得经验,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乐于探索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