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理念 学以致用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354843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变理念   学以致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转变理念   学以致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转变理念 学以致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变理念 学以致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变理念转变理念 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学习,我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收获颇 丰。因此,我打算用这次所学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要搞好思想品德教学,需要在以下几 个方面改进: 一、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把学生看作有生命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教育对象。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参与 到课堂中来,主动分析、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有所长 足的发展。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有句形象的比喻:在课堂上,学生是主 演,而一位好的老师则是一个好

2、导演。因此,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让“导演”抢 了演员的镜头。 二、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纵所周知,要给学生半瓶水,自己就要有一瓶水。丰富的知识是基础,没有好基础的 大楼,是不牢固的。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不学习就跟不上教育改革的形势,不学习就 适应不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不学习就驾驭不了生成性的课堂。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学 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三、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大海航行靠舵手,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方向、是引领。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尤为重 要。 目标高了学生完成不了,低了就失去意义。关键在于适当,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 方向,分析教材层

3、次。其次要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特点、掌握知识的情况,来制定切实 可行的目标。另外,还要注意目标是三维目标,它的制定要有层次性,不能只关注知识目 标,使之流于形式。 四、四、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通过自 主的、合作的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逐步掌握学习和认识社会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好的教 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兴趣,使之爱愉快的心情下自觉学习,提供了课堂效率。法无定法, 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就一定会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 五、五、完善集体备课完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顾名思义,就是各位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在一起备课。以利于集思广益,取 长补短。但

4、在生活中,集体备课往往被僵化了。极端统一、过度量化,管理形式化。这些 都使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因此,这种备课必须改变。首先要调动老师积极性,让其主动参 与,而不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其次教师们在自己的平时教学中有何疑问,有何见解,思 想里闪过什么灵感火花,都可以随时进行交流,随机进行讨论,随地进行共享。进行真备 课。 六、六、善于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善于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们要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 优化校内外各种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丰富教材内容。现在科技飞速发展, 随着电脑的普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离我们越来越近。这既是开发课程资源的手

5、段,又 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七、七、重视教学反思重视教学反思 “思之不慎,行而失当” 。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 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 教学反 思对教师的行为有着极强的推动力,能够促进教师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对教师教学质 量及教学水平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八、八、科学的教育评价科学的教育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具有导向功能,因而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 少的环节。评价语言的随意性已成为初中思品教学口头评价的一大公害。教师“望生进步, 怕生犯错”心切,两眼只盯住学生的缺点、问题不放,而忽略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旦 发现问题苗头,便一针见血,甚至劈头盖脸地批评指责,不考虑场合、地点,不顾及学生 的心理承受力和自尊心。因此,在进行评价时,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分数,更要注重对学生 平时行为的评价,重视过程的评价,力求做到知行统一。既重视学生校内的表现评价,也 应强调家庭、社会的评价。 纸上谈兵,我们都听说过,甚至嗤之以鼻。学了就要去用,用教学实践来检验。相信 通过不断上下求索,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会更上一个台阶的。 因为这几天里,上面几点大家都做了深入的论述。在这里我提纲挈领式的谈了几点, 与大家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