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常焦线连续梁支架施工技术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352486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常焦线连续梁支架施工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跨常焦线连续梁支架施工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跨常焦线连续梁支架施工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跨常焦线连续梁支架施工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跨常焦线连续梁支架施工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常焦线连续梁支架施工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常焦线连续梁支架施工技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来自月期刊网来自月期刊网 http:/- 1 -跨常焦跨常焦线连续线连续梁支架施工技梁支架施工技术术 赵树升赵树升【摘摘 要要】本文以京沪高铁跨常焦线连续梁介绍少支架与满堂支架施工方法以及施工要点【关键词关键词】 少支架 基础处理 支架预压 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京沪高铁丹阳至昆山特大桥常州东桥段 2 在 DK1156+380(铁路里程)处跨越常焦线。该桥全长 11608m,铁路跨路结构形式为(33+40+33)m 等截面连续箱梁。箱梁顶面宽12m,底面宽 6.7m,梁高 3.05m,主梁采用 C50 高性能混凝土。该处既有路面宽度为 15 米,规划拓宽至 42 米,铁路与公路路的夹角为 64

2、,桥梁建成后跨越公路处净空为 5.4m。平面位置示意图见下为保证施工期间车辆的正常运行,本设计采用满堂支架与少支架相结合的方案。在常焦线区域采用少支架形式,根据实际情况,保留单孔 7.50m 的行车宽度(净宽),除此以外的其它区域均采用满堂支架形式。少支架区主要由七部分组成:模板系统(18mm 厚竹胶板+80mm100mm 木方)、横向分配梁 I10、纵向分配梁 I56a、主横梁HN700x300、卸荷块、侧模脚手支架及立柱基础等。满堂支架区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模板系统(18mm 厚竹胶板+80mm100mm 木方)、侧向分配梁14b 、横向分配梁 I10、脚手支架。连续连续梁跨路部分平面梁跨路

3、部分平面图图2、 、 施工工施工工艺艺流程流程来自月期刊网来自月期刊网 http:/- 2 -跨常焦线连续梁支架法施工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支架施工、支架施工3. 基基础处础处理理312#孔、314#孔基础结构形式为:下层换填 2m 的三七灰土,碾压平整;上层铺 10cm 厚碎石,碾压平整。313#孔为既有混凝土路面,经检测其承载力远大于设计要求的 5Mpa,所以无需处理。回填部分要保证透水性和承载力达到要求,采用石灰改良土换填,灰土用挖掘机拌合均匀,换填厚度为 2m,用压路机碾压六遍,然后摊铺 20cm 碎石并用压路机碾压支架及基础设计基础施工安装支架、纵横梁体系模板设计安装底模、侧模模板制作

4、涂隔离剂、安装支座绑扎底、腹板钢筋、安装波纹管安装内模板及端模绑顶板钢筋灌筑梁体混凝土终张拉压浆、封端钢筋加工制作试件初张拉、拆内模拆底模支架穿钢绞线60%强度100%强度、拆模支架预压支架沉降观测及数据处理支架标高调整来自月期刊网来自月期刊网 http:/- 3 -整平。基础处理完成后,采用动力触探进行基础承载力检测,地基承载力要求大于设计强度150KPa,同时要保证压实地基的排水性能。3.2 支架的搭支架的搭设设3.2.1 现浇现浇支架系支架系统统的受力的受力计计算算考虑到连续梁跨越常焦线,为保证施工期间车辆的正常行驶,连续梁部分支架采用少支架形式,并在既有路面保留一个 7.5m 的行车道

5、,项目部委托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连续梁支架系统设计。经过验算,支架搭设形式为:1)、跨路部分少支架搭)、跨路部分少支架搭设设少支架区主要由七部分组成:模板系统(12mm 厚竹胶板+50mm 木板+80100mm 木方)、横向分配梁 I10、纵向分配梁 I56a、主横梁 H700300、卸荷块、钢管立柱及基础。见图 2.2-12)、满满堂支架搭堂支架搭设设满堂支架区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模板系统(18mm 厚竹胶板+80mm100mm 木方)、侧向分配梁14b 、横向分配梁 I10、脚手支架。见图 2.2-2搭设以 34 人为一小组为宜,其中 12 人递料,另外两人共同配合搭设,每人

6、负责一端。施工人员共 23 人,施工时配以吊车、翻斗车辅助施工。搭设时,要求至多二层向同一方向,或中间向两边推进,不得从两边向中间合拢搭设,否则中间杆件会因两测架子刚度太大而难以安装。轮扣式钢管脚手架立杆的横向间距:翼板部位为 0.9m,腹板位置为 0.3m,底板位置为0.6m;支架纵横杆步距为 1.2m。支撑架立杆竖向拼接时,接缝应在同一水平面上。为提高支架稳定性,必须设置斜撑(剪刀撑),纵向梁底正中设一道,两侧梁根部各设一道,横向跨中设一道,跨中至两墩之间各设一道。斜撑(剪刀撑)采用普通钢管用扣件连接到立杆上,施工中,斜撑(剪刀撑)应随立杆的架设及时布置,不得遗漏。来自月期刊网来自月期刊网

7、 http:/- 4 -剖面剖面图图跨路部分少支架系统结构布置图 2.2-1满堂支架横断面示意图 2.2-23.3 支架支架预压预压3.3.1 预压预压目的目的来自月期刊网来自月期刊网 http:/- 5 -、检验支架及地基的强度及稳定性,消除砼施工前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即消除整个地基的沉降变形及支架各接触部位的变形。、检验支架的受力情况和弹性变形情况,测量出支架的弹性变形。在支架及底模铺设完毕后,进行支架预压。3.3.2 预压预压方法方法采用钢筋按各段设计荷载进行预压。以每孔为单位,逐孔预压,一孔卸载后,钢筋移至相邻孔。预压前一定要仔细检查支架各节是否连接牢固可靠,同时做好观测记录,预压时各点预

8、压重量均匀对称,防止出现反常情况。由于砼一次性浇筑,为安全起见,预压的荷载为每孔梁的全部重量的 1.2 倍,采用堆载的方法逐级加载于支架上,加载级别分为80%、100%、120%。3.3.3 加加载载(1)预压前检查验收支架安装完毕后,组织质量检查小组成员检查验收,安全员检查安全设施,发现不合格部位,及时返工或返修处理。测量组对支架的垂直度、标高等测量记录,将测量结果报安质部及工程技术部,并上报至质量检查小组,以作为最初的数据。(2)加载程序加载材料为 16 螺纹钢,一捆 16 螺纹钢每米重为 244kg,此箱梁混凝土为 1200m3,所以 1.2 倍的箱梁自重为 3744t,一个断面共需 1

9、50 捆 16 螺纹钢。由于箱梁各部位的荷载不同,两腹板位置各放置 40 捆钢筋,底板位置放置 20 捆钢筋,两翼缘板位置各放置 25 捆钢筋。(2)注意事项预压完成后所有钢筋向下一跨转移时要注意第二跨的加载顺序,不要盲目的追求周转速度,以免对下一跨支架的预压造成不利影响。每一级加载都模拟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每一级加载完成后静置 24h 测量预压观测点的变化值。当观测的变形不大于 2mm 时即认为稳定,经分析后继续加载。3.3.4 沉降沉降观测观测及数据及数据处处理理沉降观测在跨中选取若干点作为观测沉降的标准点。测量时选用足够的预测点,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预压前在每跨台墩之间的支架上及相应支

10、架底部布设 5 组观测点,每组 5 个点,支座中心线处布设一组,1/4 跨径及 1/2 跨径布设一组。 (沉降观测点布置图见图图 3.3-1) )来自月期刊网来自月期刊网 http:/- 6 -在支架加压前先按测量支架底木板和支架顶上所有测点的观测数据记录在案,在二级加压后稳压过程中应再将所有测点观测一遍并记录在案。三级加压完成后将所有测点观测一遍并记录在案,并且每间隔 6-8 小时观测一遍所有测点,直至连续两次观测沉降量不变,包括支架底垫的木板,方可卸载,卸载后再将所有测点观测一遍并记录在案。然后对每次观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将总沉降量分解成弹性变形量和塑性变形量,以确定该支架顶模板的调整量及预

11、设反拱量,并能合理的控制下一跨同类型支架搭设。墩身1/4跨1/2跨1/4跨墩身翼缘处腹板处底板中心腹板处翼缘处图图 3.3-1 沉降沉降观测观测点布置点布置图图数据处理测量人员必须有专用表格对每次测量数据进行详细记载,现场采集的数据要及时进行计算、分析、处理、修正,得出系统变形值。堆载后标高-预压前标高=系统总变形值卸载后标高-堆载后标高=系统弹性变形系统总变形值-系统弹性形变=预压已消除的非弹性变形按预压所得的支架系统非弹性变性值、弹性变形值与设计下拱度矢量和设置预拱度。调整支架顶标高沉降观测数据经过计算和分析后,将支架弹性变形值作为支架顶托的调整值,即将支架顶托标高调整为:设计梁标高+支架弹性变形值。4、 、结语结语在京沪总指及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跨常焦线连续梁按照要求顺利实施,从支架的搭设到预压,整个桥梁的支架系统施工完全处于受控状态。实践证明采用的支架施工方案是成功的,现浇连续梁线形满足设计要求,得到业内领导的一致好评。跨常焦线连续梁现浇支架的顺利实施,也为后续 9 座连续梁的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