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上的讲话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352332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在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在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在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在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上的讲话(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1在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上的讲话在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上的讲话贾治邦(2009 年 8 月 26 日)在全国人民迎接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的喜庆时节,在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刻,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北方和沿海两大绿色生态屏障的重大战略部署和“种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的重要指示,深入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山西等地的先进经验,专题研究部署造林绿化工作,这对于加快国土绿化进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昨天和今天上午,我们参观了长治、晋城造林现场。刚才,全国政协副主

2、席罗富和同志向山西省颁发了“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省长王君同志全面介绍了山西省造林绿化工作的成效、做法和经验,非常感人,非常生动;河南、江西、重庆和军队的同志分别介绍了各自造林绿化的情况,讲得都很好,听了以后很受启发,也很受鼓舞,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把我国的造林绿化工作,把我国的生态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新的台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认真学习山西省造林绿化的成功经验,大力弘扬山西人民铸就的宝贵精神众所周知,山西省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在全国并非名列前茅,我们之所以在山西省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因为山西省在植树造林和生态建设中,处处闪烁着艰苦奋

3、斗、持之以恒、苦干实干、无私奉献的革命传统和感人精神。山西人民正是用这种革命传统和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造林绿化作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来抓,举全省之力大搞植树造林,生态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以黄土高原的黄色和煤炭工业的黑色为主色调的山西开始换上绿色新装,出现了绿色大增、景色大变的喜人景象。一是森林资源成倍增长。 “十一五”以来,山西省造林绿化以平均每年 400 万500 万亩的速度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省森林面积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551 万亩增加到 3316 万亩,增长了6 倍多;森林覆盖率由 2.4%提高到 14.12%,增加了 11.72 个百分点,成为

4、全国森林资源增长幅度最大的省份之一。二是道路林网蔚为壮观。按照“市抓国道、县抓省道、乡抓县道、村抓乡道”的要求,全省各地快速推进通道绿化工程,坚持路修到哪里,树就栽到哪里。全省道路绿化里程达到 2.58 万公里,完成交通沿线荒山绿化 235 万亩,四通八达的路网变成了纵横交错的林网,万里林带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三是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结合新农村建设,全省按照综合治理、整体推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每年安排 2000 个村大搞造林绿化。目前已完成村庄绿化 5826 个,占全省村庄总数的 20.8%,占“十一五”规划任务的 58.3%,村容村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5、。四是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各市县实施了大规模的森林围城工程,建设高规格的环城防护林带和城市森林公园,全面开展城区绿化美化。全省已建设城郊森林公园近 100 个, 11 个设区市的绿化覆盖率达到 35.27%,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品位明显提高,树立了良好的城市形象。五是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明显。2000 年以来,山西省每年完成国家重点工程造林 300 多万亩,有效保护了 1500 万亩森林资源,水土流失、风沙危害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由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 3.67 亿吨减少到现在的 2.7 亿吨。平陆县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由过去的 100 万立方米下降到不足 40万立方米,

6、境内有 3 条河流基本变清。右玉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51%,近 5 年平均降雨量比历史平均值增加 45 毫米。山西省造林绿化工作在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还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一是提高一是提高认识认识。 。近几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希望之基在于林”,“植树就是植富,造林就是造福”。不抓好造林绿化,山西省以黑色和黄色为基调的形象就难以改变,山西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就难以改善,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2005 年,山西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建设“绿色山西”的发展战略,真正把造林绿化摆上了生态建设的首要地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

7、,真正把造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状况、开发土地价值最有效的途径,作为提升地方形象、优化投资环境最主要的措施来抓。二是科学二是科学谋谋划。划。山西省一方面坚持把山区作为造林绿化主战场,另一方面着力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直接享受到造林绿化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山上治本”、 “身边增绿”的造林绿化思路。在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全方位实施通道绿化、村庄绿化、厂矿区绿化、环城绿化、汾河流域绿化等造林绿化十大工程,形成了以通道绿化为主线、村庄厂矿绿化点缀其间、荒山绿化集中连片、农田林网辐射周围的造林绿化新格局。三是一把手三是一把手亲亲自抓。自抓。山西省

8、坚持把造林绿化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书记抓、抓书记,省长查、查市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组织,亲自检查,做到了“一切工作现场化、一切工作具体化、一切工作责任化”,涌现了一大批“造林书记、造林市长、造林县长”,让群众亲眼看到了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群众总结说:“栽树难,栽树难,领导重视就不难”,“头头抓,抓头头,不愁山头绿油油”。四是加大投四是加大投入力度。入力度。山西省在财政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造林绿化资金投入逐年“加码”,为造林绿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十一五”以来,全省每年用于造林绿化的投资超过 50 亿元。2008 年全省林业总投资达到 62.7 亿元,为“十

9、五”期末林业投资的 3.3 倍,其中有 17 个县每年造林投入达到 5000 万元以上,长治市仅今年就投入造林绿化资金 11.8 亿元。山西省还按照“转地下为地上,变黑色为绿色”的思路,建立了以煤(矿)补林的投入机制,每年从煤炭销售收入中提取造林绿化资金,用于造林绿化重点工程建设,近 4 年来已筹集造林绿化资金 20 多亿元。同时,采取“一企一矿绿化一山一沟”的办法,划定区域,限期绿化。近 3 年来,仅长治市煤炭企业就绿化荒山 15 万亩,建成森林公园、绿地游园 20 多处,完成通道绿化 500 多公里。五是五是强强化管理。化管理。山西省造林绿化在规划设计上精益求精,在资金使用上精打细算,在树

10、种选择上精挑细选,在栽植管护上精雕细琢,做到了高标准、高质量。从树种选择、整地规格、造林密度、混交方式、栽植技术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在造林绿化中,逐步建立了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资金报账制,所有重点工程均按项目化管理、工程化运作,政府花钱买生态、专业队造林保成活。按合同规定严格检查验收,在前 3年分别按照造林绿化应付款的 40%、30%、30%分期报账,既保证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在管护上,实行专业队管护和工程承包管护相结合,封山禁牧与拉网管护相结合,重点区域专人管护与家庭管护相结合,门前三包管护与认领管护相结合等办法,大力推广“万里森林防护墙”和“万人流

11、动防护墙”等措施,确保了栽得下、管得好、存得住。山西省不仅创造了这些成功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全省人民在与恶劣自然条件的不懈抗争中,铸就了锲而不舍、苦干实干,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尊重科学、求实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宝贵精神,这是太行精神、大寨精神、右玉精神和纪兰精神的核心内容,在这些精神的激励下,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为全面加快造林绿化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是“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锲而不舍、苦干实干精神。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山西各级党政干部怀着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高度负责,真抓实干,为官一任,绿化一方,造福一方,坚持不懈抓植树造林。右玉县

12、 18 任县委书记、18 任县长, 50 多年一任接一任坚持大抓植树造林,把全县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0.3%提高到 51%,把“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江南”。在“光长石头不长树”的壶关县, 12 任县委书记、12 任县长连续 30 年带领全县人民群众植树造林,在干石山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一座又一座荒山披上了绿色新装,把全县森林覆盖率由 1978 年的 5%提高到 50%,把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变成了美丽的绿色家园。 二是“栽活一棵,就不愁一坡”的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精神。山西境内干石山多,十年九旱,造林难度极大,群众形象地说:“在山西栽活一棵树,比养大一个娃还难。 ”面对这种恶

13、劣的自然条件,勤劳勇敢的山西人民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凭着“栽活一棵,就不愁一坡”的坚定信念,越是条件恶劣,越是艰苦创业。他们遇石凿缝、见土挖坑,在干石山上一棵一棵地种,有时栽一棵树要从山下运30 担土上山,挑几桶水浇灌;他们发扬“人抬肩扛”精神,艰苦卓绝地在石头缝里、沟岸垅边造出了一片片葱郁森林,在干石山上、黄土沙梁上和废弃矿山筑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展现了山西人民改天换地、重整山河的宏伟气魄。 三是“阳坡育苗阳坡栽、阴坡育苗阴坡栽”的尊重科学、求实创新精神。山西造林绿化坚持科学态度,讲求科学方法,做到科学规划,遵循规律,严格标准。他们坚持“哪里能栽哪里栽,适地适树合理栽,乔灌混交立体栽,退耕

14、还林连片栽”的科学做法,创造了“阳坡育苗阳坡栽、阴坡育苗阴坡栽、就地育苗就地栽”,“一碗保命水,一层保墒土,阳坡制造小阴坡”,大鱼鳞坑整地,客土栽植等造林技术,大力推广径流林业整地、覆盖保墒、生根粉蘸根、混交造林、容器育苗等抗旱造林措施,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造林成活率由以前的 20%提高到 90%以上,实现了科学造林,高效绿化。 四是“资金不足义务补,物质不够精神补”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山西省十年九旱,降雨稀少,干石山、黄土丘陵、盐碱地随处可见,加之山高坡陡,造林绿化难度很大,成本也很高。全省造林绿化每亩投资只有 150180 元,而实际造林成本需要几千元。资金不够怎么办

15、?山西人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凭着“宁肯饿坏肚,也要栽完树”,“山不绿不下山,林不成人不歇”的干劲,年年植树,义务植树,几十年如一日,只讲奉献,不讲报酬。去冬今春,仅长治市干部群众在植树造林活动中,义务投工 200 万个,缴纳义务植树费 300 万元。在山西每增加一亩森林,需要比条件好的地区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看到今天的片片林海和纵横交错的林网,我们就能体会到山西人所付出的努力之巨大和山西人所具有的精神之可贵。 五是“家家户户出资造林,千军万马上山绿化”的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精神。在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山西坚持领导率先干、干部带头干、群众同心干,坚持“有条件就造好林,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

16、造好林”,形成了“家家户户出资造林,千军万马上山绿化”的动人局面。一些地方的农民群众天还没亮就扛锹上山,晚上挑灯夜战植树造林。壶关县 30 万人民挖石头种树,垒石墙护林,“一包方便面,一米防护墙”,全县总投工 400 万个,动用土石 500 万方,垒起了 1.5 米高、5000 公里长的森林防护墙,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种下的是树苗,长出的是精神。绿化的是荒山,造福的是百姓”。这是山西省造林绿化的真实写照。在山西省这样一个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条件欠发达的地方能把造林绿化工作抓得这样好,其他地方就没有理由做不好。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思想上真正重视,措施上扎实有效,工作上坚持不懈,切实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科学造林,就一定能使各地的生态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就一定能使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穷山恶水得到根本改观。二、深入分析造林绿化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切实履行好林业肩负的历史使命当前,林业已成为国际国内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2007 年 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五次 APEC 会议上明确提出,到 2010 年全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