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发言稿及其他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352328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辩发言稿及其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答辩发言稿及其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答辩发言稿及其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辩发言稿及其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轻工业学院一、首先是开场白: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叫申*,是 08 级电气 1 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电压型馈 线自动化研究。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 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四年来我有 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 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二、 内容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能作为工 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能源,越来越成为工业生产的推动力。电能市场对电能质量的的 要求也越来愈严格,要求电力系统提供更加安全、可靠、

2、经济和高质量的电能。电力 部门对供电可靠性、供电经济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实现配网自动化成为发展的趋势。 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馈线自动化是核心,是配网自动化的最重要的控制功能。电压 型馈线自动化是实现馈线自动化的一种常见模式,具有一些特点和优势,但在运用中 仍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完善。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馈线自动化的基本原理。这部分主要论述馈线自动化的概念,作用 和特点. 馈线自动化是现代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础自动化,是实现配电自动化 的主要监控系统之一。馈线自动化就是监视馈线的运行方式和负荷。当馈电线 发生故障或异常运行时能够迅速

3、查出故障区段及异常情况,快速隔离故障区段, 并及时恢复非故障区域用户的供电,缩小对用户的停电时间,减少停电面积; 根据配网电压合理控制无功负荷和电压水平,改善电能质量,达到经济运行的 目的。第二部分是馈线自动化的实现模式。这部分分析馈线自动化的几种常见实 现模式,通过比较分析各种实现方式的特点,分析电压型馈线自动化的优势.。 馈线自动化有三种实现模式:就地控制方式、远方控制控制和分布式智能模式。 就地控制模式又可以分为重合器、分段器方式、电流型故障处理模式、电压型 故障处理模式。它通过重合器来实现,馈线出现异常或故障时开关跳开,然后 依时间延时顺序试合分段开关,最后确定故障区段再隔离故障并对非

4、故障区段 恢复供电。远方控制模式,通过负荷开关、FTU 及主站系统来实现。通过 FTU 检测馈线中的电流并判别故障,故障信息传递到主站,由主站来确定故障分段, 然后由主站系统发送遥控指令控制开关动作,完成故障隔离并恢复非故障区域 供电。分布智能模式是一种将电流型电压型复合形成的模式,依靠 FTU 对电流 电压的检测进行故障处理。该模式是近几年提出的新型模式。第三部分是电压型馈线自动化原理和常用设备,分析电压型馈线自动化的工作原理并 对三种主要的设备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以两个典型的案例分析电压型馈线自动化的工作过程。山东轻工业学院下面据图这套设备在环网线路运用时,实现故障区段的隔离和非故障区段的

5、供电恢复过程。图 2 为环网运用示意图。图中 CB1、CB2 分别为两个变电站内的 断路器,LS1、LS2、LS3、LS5、LS6 分别为线路上的分段开关,LS4 为两条线路的 环点开关(常开),分段点开关的延时时间为 7S,环网点开关的延时时间为 45 S。假设当故障发生在 c 段,站内的断路器 CB1 跳闸, LS1、LS2 、LS3、因 失压而断开。随后 CB1 一次重合闸, LS1、LS2 按预定的延时顺序关合,当合 至故障 C 段时,若为瞬时故障,此时线路已恢复正常,所以所有线路恢复供电。 若是永久性故障时,LS2 顺序关合至短路时再次引起站内 CB1 跳闸,这时 LS2 因感受短路

6、故障、LS3 因检测到前端异常低电压而记忆故障锁扣。此后 CB1 送 电,使区段 a 、b 恢复正常。同时由于 d 段掉电,环网点上的开关 LS4 在感受 到其一端掉电后开始延时,经过一段时间后, LS4 合闸,将 CB2 电源供给 d 段。按照上述时间设定,因故障引起的正常线路停电时间最长的区段为 d 段, 时间为 45S,系统实现了故障区间的隔离和非故障区间的供电恢复和调配。三、 结束语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和系统存在的不足。 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修改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 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但论文还 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 学到更多。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