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风工作业务知识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2346007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纠风工作业务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纠风工作业务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纠风工作业务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纠风工作业务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纠风工作业务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纠风工作业务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纠风工作业务知识(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知识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是反腐败斗争的三项任务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抓好这项工作,对于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对纠风工作情况加以介绍。一、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概念、特征及其危害(一)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概念。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这个概念的正式提出,据查是在 1990年 3 月。当时召开的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中提出:要“坚决反对腐败行为”,“坚决刹住行业不正之风”。同年 3 月 20 日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

2、到,当年的廉政建设要抓好四件事,其中一件是“大力整顿和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那么,什么是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呢?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际问题。搞清楚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概念,对于正确界定纠风工作的范围,确定纠风工作的任务、目标、措施及对策,以及检验纠风工作的成果,都是十分必要的。- 2 -所谓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就是部门和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多发性的不良行政行为和不良服务行为。主要是指一些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和工作便利,为本单位、小团体和个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以及其他不正确履行职责,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是消极腐败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3、。研究弄清这个概念,应注意把握三个方面:1.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行为主体,主要应包括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由于政府各部门间的行政权力有大有小,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程度各有不同,容易产生不正之风的部门主要是行政执法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在行政执法工作中,由于思想观念、人员素质、执法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极易发生滥用行政执法权、以执法为名任意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等问题,并且极易形成带普遍性和倾向性的不正之风。经济管理部门在行使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职权时,容易发生权钱交易、刁难服务对象以及推诿扯皮等问题,也极易形成带普遍性和倾向性的不正之风。这些不正之风的产生都与其

4、行使行政权力有关,是滥用权力的结果。- 3 -公用事业单位主要是指承担一定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功能的行业。这些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由于其服务行为大多具有一定的行业垄断性,也容易发生行业不正之风。因此,纠风工作的重点对象应是政府部门中的行政执法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和具有一定行业垄断性质的公用事业单位。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基层有,上级机关也存在。虽然大量问题发生在基层,但根子往往在上边。因此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应首先从各级政府、各部门的领导机关抓起,抓机关带基层。通过领导机关的优良作风的的带动、通过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管作用,扶正祛邪。2.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是带有普遍性、严重性的不

5、良风气,是在某些部门和行业形成了风气的消极腐败现象。一个部门或行业有很多单位和人员,总会有人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如果只是个别的、偶发的,并没有在某个领域里形成一种不良风气,就不应该把它作为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提出来,也不宜专门立项开展专项治理,而应该个别问题个别解决。比如,一些部门和行业内部发生的某些人贪污、受贿、生活腐化等问题,当然应该查处,但不宜作为不正之风提出。需要注意的是,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问题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对个别的、偶发的滥用职权行为不及时制止和纠正,由于利益驱动等原因,会导致- 4 -这种不良现象的传播和蔓延,最终形成某个领域的普遍存在的不正之风。因此,要十分关注苗头性、倾

6、向性的不正之风问题的解决,把防范工作做在前面。3.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面大量广,形式多样。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为本单位、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从单位来讲,突出表现为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集资摊派;从个人来讲,突出表现为吃、拿、卡、要、报。二是不依法办事,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突出表现为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三是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工作作风问题,突出表现为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因此,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既要重点解决廉不廉、公不公的问题,也要注意解决工作勤不勤、效率高不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好不好的问题。(二)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基本特征

7、。1.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是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过程中,伴随着业务工作产生的,是职务行为、职业行为。它可能是公务员所为,也可能是工人或聘用人员所为。但无论是谁所为,只要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就应属于纠风工作的范畴。- 5 -2.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和反复性。由于受利益驱动,管理、监督不到位和体制、机制性弊端等因素的影响,滋生不正之风的土壤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即使治理和纠正过的问题也还会发生反复。3.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是风气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人民内部矛盾,属于教育和管理的范畴,不能用解决极少数腐败分子的办法来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8、问题。(三)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危害。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实质是滥用职权,以权、以职、以业谋私。它与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背道而驰,与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根本职责格格不入,与干部是人民群众公仆的职业道德大相径庭,更是对共产党员光荣称号的亵渎。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谋私性和普遍性,决定了其对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具有侵害性,对社会稳定、社会发展具有危害性,对干部职工队伍具有腐蚀性。具体表现在:1、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直接损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它侵害的对象非常广,具有广泛性和随机性,凡是其公共权限设定的管理或服务范围所涉及的单位和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被

9、侵害的对象,特别是非权力单位和一般老百姓更容易受到侵- 6 -害。它往往通过吃拿卡要、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和各种摊派等手段,加重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的负担;通过作风粗暴、漠视群众利益、执法不公等造成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和人身伤害。在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同时,也就离间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影响了他们对政府的信任。人民群众看政府怎么说,更要看政府怎样做。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只能使政府脱离群众、使群众与政府离心,这个危害决不能小视。2、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风气就是软环境。一个地方党风、政风、行风和社会风气好,风清气正,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保障,他们参与建设、发展生产的积

10、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这个地方的社会就稳定,改革、发展的环境就好。反之,如果歪风邪气盛行,“三乱”问题突出,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象屡禁不止,这个地方的发展环境必然受到破坏,人民群众不可能心平气顺,也无法在稳定中求发展。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问题看上去似乎都是一件件不算太大的事情,但对老百姓的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大事,这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汇聚起来,形成蔓延之势,就会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起到损害和破坏作用。- 7 -3、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腐蚀干部职工队伍,带坏社会风气。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实质是以权谋私、滥用权力,它发生在掌握一定行政权力的政府部门和具有一定垄断性质的公用事业单位及其

11、工作人员身上,使职权不再是为人民服务的职责,而成了捞取私利的工具。它引导人们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一切向钱看,把小团体和个人的利益凌驾于人民群众的利益之上。它腐蚀一部分干部职工的思想,扭曲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权力观和利益观,使其信仰动摇、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把人民公仆演变为与人民争利的群体。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对干部职工的腐蚀不可低估,如不及时纠正,会毁掉一批人。(去年的 6 月 28 日贵州省瓮安县群体性事件,7 月 19日,云南省孟连县发生暴力冲突事件,公安机关在对该县公信乡、勐马镇部分农村地区开展社会治安整治过程中,依法对勐马镇名犯罪嫌疑人实施抓捕时,遭到多名胶农用长刀、钢管、棍棒

12、等工具围攻殴打。冲突中,41 名民警、3 名干部和 17 名胶农在冲突中受伤,2 名胶农死亡。堪比“孟连事件”的群体性事件远不止一起。10 月 9 日,广东三江镇的群体性事件,“10 月 8 日,该镇数百名示威者与武警和警察发生冲突,多人被打和遭到拘留。示威者是当地- 8 -村民,他们抗议当地政府非法出售堤坝附近的树木。”一个月之后发生的“陇南事件”更是震惊中央。11 月 17 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江镇 30 多名拆迁户集体到位于武都区新市街的陇南市委上访,随后,群众越聚越多。当晚 20 时前后,事态开始升级,一批闹事者打砸抢烧市委大楼,69 名武警、2 名民警和 3 名记者被打伤。闹事者

13、砸烧房屋 110 间、车辆 22 辆。继陇南事件后,今年 11 月份,重庆、甘肃、广东等地,又接连发生多起群体性出租车罢运、冲击党政及公安机关的事件。为何一些老百姓要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声音?其实很简单而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 “他们找不到常规的说话渠道。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性原因在于“个人无法找到协商机制和利益维护机制”。 多数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尽管有偶然性因素,但根本上还在于群众利益诉求遭遇体制性迟钝, “其合理诉求的表达、反馈渠道不畅,长期得不到地方政府党政部门的有效回应,以致干群矛盾、商民矛盾持续累积,最终酿成冲突和对抗。 ” 在这么多的群体性事件并不是所有的都是利益相关

14、群体进行的而也有非利益直接相关的群体直接参与,这更值得重视,这是一种情绪化的东西,是一种对地方政府和执政党的不满,这种不- 9 -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群众觉得自己已经不是权力的主人、自己不在相信政府、组织,自己已经无法进行诉求、诉求无法得到解决所造成的。如果是利益直接相关的事件只要处理好利益分配就可以了,可是非直接利益相关的事件是出于一些群众的情绪,比如他们感受不到正义与公平,他们就要发泄,如果带有普遍性的话,就说明执政权威受到怀疑了。化解这种情绪的根本方法就是畅通诉求渠道、解决合理诉求、纠正不良的政风行风、坚决查处腐败分子、构建和谐社会。)二、纠风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及其重要意义(一)纠风工作

15、的地位和作用。纠风工作既是一项政治任务,又大量涉及到经济问题,处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的结合点上。纠风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概括地讲就是,纠风工作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重要任务之一,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同处于反腐败斗争的第一线(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反腐败斗争的“三项格局”),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治理消极腐败现象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总体上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主要是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坚决惩处腐败分子,二是解决风气问题。而纠正- 10 -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主要解决的是风气问题,它所涉及的面最广。从工作对象上说,涉及到各行各业的干部职工;从工作内容

16、上说,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群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对于人民群众来说,纠风工作与他们的关系最为直接。如果这项工作抓不好,人民群众不满意,就会影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效果。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符合我国反腐败斗争实际和人民群众意愿。从纠正不正之风与查办案件工作的关系来看,解决风气问题既是反腐败的重要任务之一,又是反腐败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源头性的工作。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无疑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查处大案要案,坚决惩处极少数腐败分子,以表明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坚定人民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但是,不正之风是腐败的源头,风气不好的地方容易出腐败分子,腐败分子也往往利用不正之风。实践证明,不正之风与腐败案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正之风严重的地方,最容易发生腐败案件,而有些腐败案件也恰恰是不正之风发展的结果。因此,既要重视查处大案要案,也要认真纠正不正之风,通过端正风气,减少产生不正之风的土壤和条件。- 11 -从纠风工作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关系来看,纠风工作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纠正部门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