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12——坦桑尼亚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345954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12——坦桑尼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12——坦桑尼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12——坦桑尼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12——坦桑尼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12——坦桑尼亚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12——坦桑尼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12——坦桑尼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Serengeti National Park 1981 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 N(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编号: 425-003 相关联接:http:/www.unesco.org/whc/sites/156.htm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在广袤的塞伦盖蒂平原上,有一百五十万公顷的大草原和数量众多的食草动物-羚羊、瞪 羚和斑马。每年,当它们为寻找水源而迁徙时,总有食肉动物伴随它们同行,向人们展现 了另一个时代,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景象之一。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位于东非大裂谷以西,阿鲁沙西北偏西 130 公里处,一部分狭长地带向 西伸入维多利亚湖达 8 公里,北部延伸到

2、肯尼亚边境。 该地区 1940 年后成为保护区;1929 年,塞伦盖蒂中部 228,600 公顷地区被定为狩猎保护 区;1951 年建成国家公园;1959 年得到扩大。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态计划中塞伦 盖蒂恩戈罗恩戈罗生物保护区(连同毗邻的马苏瓦狩猎保护区)的一部分得到国际公认。塞伦盖蒂国家公园(1,476,300 公顷)是整个生态保护区(2, 305,000 公顷)的主体。东南 与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809,440 公顷)相邻,东北和洛利翁多狩猎保护区(400,000 公顷) 接壤,北面与肯尼亚马拉国家保护区(151,000 公顷)相连,西面是格鲁梅蒂狩猎保护区 (500,000 公顷

3、) 。海拔高度介于 920 米到 1850 米之间。 塞伦盖蒂平原主要是火山灰覆盖的结晶岩,伴有大量露出地面的花岗岩(丘陵) 。北部和西 部狭长地带主要是火山爆发形成的山地。两条向西的河流常年有水,还有不少的湖泊、沼 泽、泉眼。降雨主要集中在 11 月到第二年的 5 月,12 月和 3、4 月为高峰期。年平均气温 20.8。海拔 1150 米处记录的年平均降水 1210 毫米。降雨量向东递减,自北向西递增, 在西部维多利亚湖附近的狭长地带年降雨达 950 毫米,公园最北端肯尼亚边境附近年降水 达 1150 毫米。 植被以开阔草原型植物为主,但在严重干旱时几乎全部变为沙漠。主要植物是马唐和鼠尾

4、粟(盐碱土壤的代表植物)等茅草。在较湿润地区,水蜈蚣属植物生长占优。公园中部为 大片金合欢林地草原。丘陵植物和茂密的林地,以及一些长廊林覆盖了公园北部的大部分 地区。低地和山地植物主要是金合欢。 公园由于拥有现今极大规模的动物群落而闻名遐迩。这些动物群在季节性的水源地和草场 之间来往迁徙。这些动物有牛羚、斑马、羚羊、3000 多只狮子、斑鬣狗。5 月和 6 月,许 多动物从中部平原集体迁徙到西部狭长地带。20 世纪 50 年代,牛羚数量估计有 190 万只, 1989 年估计有 169 万只,1991 年则下降至 127 万只。其他的特色动物有猎豹、非洲象 (1994 年统计数字为 1357

5、头) 、黑犀牛、河马、长颈鹿、野牛、转角牛羚、大羚羊、旋角 大羚羊、南非羚羊、直角大羚羊、山地小苇羚、大量啮齿类和蝙蝠类动物、豺狗、瞪羚, 7 种獴、两种河狸、疣猪和 7 种灵长类动物。小型食肉动物有蝠耳狐、蜜熊。1991 年,一 场狂犬病瘟疫灭绝了三个野狗群,致使最后一群野狗从公园中消失。300 多种鸟类包括 34 种猛禽、6 种秃鹫、大鸨、鸵鸟、火烈鸟,以及几种分布较固定的鸟如褐尾织巢鸟。 19 世纪塞伦盖蒂和马萨伊马拉的开阔草原一直没有遭受舌蝇的侵害。由于畜牧业主在这里 的大量放牧,19 世纪 80 年代一场牛瘟造成野生动物和家畜的大量死亡。导致许多人放弃 该地远走他乡。也致使 1983

6、 年参观人数(18602 人)降到 20 世纪 50 年代有记录以来的最 低点。其后好几年因为与肯尼亚的边界关闭,公园处于封闭状态。1983 年 12 月,坦桑尼 亚-肯尼亚边界重新开放,游客大增。塞伦盖蒂地方保护局的统计数字表明,从 1985 年到 1991 年,入园观光人数从 11000 增加到 40000。新旅馆和其他基础设施建成后,游客人数将继续增加。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连同其中的有蹄动物和捕食它们的动物,是仅存的各种特征齐全的更 新世大型哺乳动物生态系统。公园与相邻的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以及马萨伊马拉国家公园 一起,为热带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了充分保障。 1951 年,国家公园的原有

7、边界包括如今公园的南部和东部(含恩戈罗恩戈罗高地) 。1954 年之前一直允许马赛人放牧和耕种。此后因为感到不利于资源保护而禁止放牧耕种。同一 年,公园被分割成今天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和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国家公园严格用于野 生动物保护和旅游,严格限制人类进入。整个 20 世纪 80 年代,动物保护者采取的保护措 施逐渐发生变化。在塞伦盖蒂地区,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与塞伦盖蒂地方保护规 划局联合行动,一起共同实施保护开发计划。1989 年开始保护开发计划第二阶段,当地人 加入进来。总目标是改变塞伦盖蒂资源旧有的排斥当地社会的管理和资源利用方法,使地 区社会发展同自然环境保护协调一致。人们认

8、识到野生动物是公园周围农村的重要资源。 新规划有望给予当地社区村子周围野生动物的管理权,并防止公园中的非法掠夺性偷猎。 合适的地区被划为公园缓冲区,便于当地人处置野生动物。监管保护工作由野生动物村委 会负责。塞伦盖蒂地区保护规划局同时制定了稳妥的土地利用计划,并准备把公园的旅游 收入更多地返还到社区中。 公园的东部原先都是马赛人牧区的一部分。野生动物和家畜共同分享这里的自然资源。马 赛人是东非最大的游牧部族,他们占据了公园的东部边界。马塞人的牛羊和这个地区的野 生动物一起分享草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始终遵循着部落的祖先留给他们的传统,为这里 的景观提供了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而西部边界人口稠密。西

9、部边界人口增长率每年 4%。1967-1978 年整个塞伦盖蒂区人口增 加了 54%,西部的 7 个区 1988 年人口达 1,733,958 人。农业是这些人们收入的主要来源, 也有许多人被吸引到公园提供的与野生动物相关行业或旅游业中。 过去 30 年由于公园以西人口迅速增长,家畜数量也在上升,对土地的需求提高。由于牧场 被改作粮田,放牧区变得稀少。当地人很难进行外部开发,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规划无法使 当地人受益。对公有土地的拥有导致当地公共资源的过度开发。农业对公园边界地区形成 了侵食,先前为了生计进行的偷猎活动变成大规模的商业牟利活动。由于人类对肉类需求 的上涨,每年估计有 20 万动物被

10、杀。某些物种大量减少。公园附近的洛利翁多狩猎控制区 被出租进行狩猎活动,这引起了争议。租借期 10 年,这期间租借人可以射猎从公园内向外 迁徙的野生动物。狩猎者任意使用机关枪,并且射杀禁猎动物。人们担心这一狩猎区可能 对当地野生动物产生严重影响,有一段时间,塞伦盖蒂没有大象出没,而且公园外的耕种 和定居点影响了象群分布。由于象群合并、不加节制的烧荒、以及长颈鹿为生存采食嫩芽、 树木更新缓慢,造成森林面积下降。公园西部和西北部边界的小片地区林木遭到砍伐。 1994 年一场犬瘟病毒的流行使塞伦盖蒂和马萨伊马拉 30%的狮子丧生。之后,1991 年野 狗消失可能是传播了家犬狂犬病(这一地区大约养有

11、30000 只家犬,大部分没有注射疫苗, 因此形成巨大传染源。为在公园西部形成防疫缓冲区,1996 年 12 月开始在公园周围给家 犬集体接种犬瘟和狂犬疫苗。 )所有这一切都显而易见地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不能不使自 然保护主义者和喜爱野生动物人们忧心忡忡! 塞伦盖蒂生态系统(总面积 25063 平方公里)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14763 平方公里 2.马赛-玛拉 1750 平方公里 3.北恩戈隆戈罗 2800 平方公里 4.狩猎区 2200 平方公里 5.乡村田地 3550 平方公里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是非洲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保护区与北部肯尼亚的马赛-玛拉国 家公园共

12、同组成了闻名遐尔的塞伦盖蒂-玛拉生态区。 在蓝色暮霭中的塞伦盖蒂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蕴藏着无限生机,无时不刻上演着的适者生 存的故事是这片土地魅力永恒之所在。 塞隆勒拉山谷的长草平原是公园总部所在地,大部分的旅馆和野营地也集中在此。塞隆勒 拉集中了全非洲最多的狮子和猎豹。沿着河谷而行,不管你什么时候来,都能欣赏到本地 的野生动物风光。这里也是全塞伦盖蒂最好的观赏美洲豹、河马、鳄鱼和大象的地区之一。 越过塞隆勒拉,就来到了西部和北部走廊,这里比塞伦盖蒂的其他地方更为原始、荒凉, 来访的游客也比较少,一般都是在某个适当的季节追随迁徙的野生动物而来的。 西部走廊是中部塞伦盖蒂地区的延伸带,格鲁米提河从

13、它遍布着陡峭丘陵的平原上蜿蜒流 过,河的两岸分布着灌木丛和森林。北部走廊属于偏远地区,从那儿可以到风景秀丽的罗 伯地区,它还通向肯尼亚边境和边界线那头的马赛-玛拉生态区。 经常听人们说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游客太多,当然,如果你想拥有一次完美的野外体验, 你自然得知道该如何适当安排你的塞伦盖蒂之行。确实如此,人们往往把旅游期分成几段, 在塞伦盖蒂、恩戈隆戈罗、曼亚拉和塔朗吉尔这几个公园里各玩上几天,这就意味着旅行 会集中在少数几个建有公路的地区。而你要知道。塞伦盖蒂的大片土地都是荒僻而人烟罕 至的,真正热爱旅行的人们会很高兴地去那些纵深地区,那种感受才真是棒极了! “塞伦盖蒂”在马塞语中意为“无边

14、的平原”,实际上这是人们对塞伦盖蒂平原的一种误解, 看起来它是一望无垠的,事实上它的面积并没有想像中的大,当你开车沿着最长的轴线走, 在两个小时内就能穿过所有平原。如果你在塞伦盖蒂平原中停下你的越野车,熄掉引擎, 在车盖上坐几分钟,很快你就能意识到这个地区的生态系统是多么的单纯: 这样一个生物圈,如下: 土壤-草 草-大型食草动物 大型食草动物-大型食肉动物 大型食肉动物-土壤 归根结底,你身处的这个平原上有生命的东西就唯有草和大型哺乳动物。如果你是在 2 月 的某一天来到塞伦盖蒂平原,你可以看到四周巨大的兽群。在这个极为简单的环境里,存 在着大得令人难以相信的生物集合-广袤的草原、大型食草动

15、物及其一旁的捕食者。在初 次体验到这种单纯性的时候,你禁不住会被大自然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运作规律所折服。 这种生命的力量是如此强烈,如此震撼,如果要想有效地说明这种力量,那我们只能说: 它使非洲其他所有大野生动物公园看起来都像是贫瘠的荒地。不过,当我们在旱季回到同 样的地点时,你会发现它看上去也是一片荒地。 根据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特色,下面我要重点介绍的是: 食草动物; 食肉动物; 动物大迁徙。 一、食草动物: 食草动物的最大特征就是吃草。塞伦盖蒂真正的奇观并不仅仅在于每年一次长途跋涉的巨 大的牛羚群,还在于种类各异的食草动物的组合方式。虽然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和 食草技巧,但它们却能联合

16、起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割草机”。所有生活在塞伦盖蒂的食 草动物都为三种最主要的欲望所驱使: 保护自己(避免被捕食) 找到最好的牧草并吃掉它 繁育后代 下面我们就来依次看看这三点,以更好地了解食草动物。 A保护自己(避免被捕食) 对食草动物来说,有下列四种方法可以避免被敌人捕食: 1有足够大的体型保护自己 保护自己不被敌人猎杀的一个显而易见的方法就是体型足够地大且身体足够地强壮。大象 很明显就是运用这种生存技巧的杰出范例。然而它们也不得不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必须 消耗数量惊人的食物来维持它们庞大的身躯。不过,因为所有的食草动物每天的主要事情 就是吃草,因此在某些地域这种方法也是可行的。至于体型,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食草动 物都或多或少地利用了自己的体型进行自卫。不仅仅是只有一头大象才不会被狮子抓住; 一头强壮的水牛也不会轻易被猎豹捕杀;同样地,牛羚也不会受制于薮猫;甚至一只小汤 姆森瞪羚也不会被香猫扑倒。 2跑得快 奔跑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