痊愈的本能与情绪的自我调节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345870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痊愈的本能与情绪的自我调节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痊愈的本能与情绪的自我调节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痊愈的本能与情绪的自我调节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痊愈的本能与情绪的自我调节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痊愈的本能与情绪的自我调节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痊愈的本能与情绪的自我调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痊愈的本能与情绪的自我调节(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痊愈的本能与情绪的自我调节痊愈的本能与情绪的自我调节“我们的身体跟大自然一样,具有自我痊愈的本能,它需要人们去了解和发掘。“ 这是大卫赛尔旺施莱伯在痊愈的本能一书中的关键句子。如果我们假定人是地球自然产生的物种,而非外星泊来客,那么越自然的生活方式越适应人类生命的发展延续。大自然本身有一种自我净化恒定的功能,生态平衡,物物利用,碳循环,光化作用,热熵定理,没有什么是多余的废物。人的本能中也有一种像大自然自我净化恒定的能力,叫愈合能。人的身体机能存在一种自然净化的功能,如新陈代谢。人类的精神情绪也有一种疏解净化的功能,古人常常采用自然的方式来调节情绪,如采用面壁、打坐、冥想、修心来梳理苦恼,通过

2、舞蹈、疾走、恸哭、击节高歌来处理情绪。喜、怒、悲、欢、惊、恐、思本是人体自然的情绪,是象征生命能量的一种流动,在科技发达前,人们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朴生活方式,情绪类型也趋向简单。在城市化的今天,财富激发了人的欲望,拥挤、污染、犯罪、奢侈、娱乐改变了人的生活,自然节律被打破,情绪的自然抒发病阻断,健康的问题也日趋严重。要读懂这本书,并逐步激发自身对情绪调节的愈合能力,就要破除对医学界入的迷信,在观念上给自己一个更新。一、所有的情绪压力跟你选择的观念系统有关,如果改变了观念,情绪紊乱会不治而愈。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行为、思想、欲望常常被自己的观念系统限制,不能随心所欲的生活,这就产生痛苦情绪

3、。比如,我们欣赏美丽的女性,如果可以坦然地在人群中表达自己的喜爱,那么这样的情绪只会带来美感。一旦担心被人斥责为好色之徒,那种坦荡的之心就蒙上阴影,情绪就会滑倒低谷。如果人能自行其是又不用承担责任和风险是很少有心理烦恼的。二、所有情绪痛苦都有意义的,所有的体验对生命都是重要的,正面的情绪体验与负面的情绪体验都是生命自然的。明白情绪的困扰是一种人类生存的自然状态,快乐和忧伤是交替着的,开朗和沉抑也是交替的,像硬币的两个面。那么可以把情绪压力想象为一个不期而来的“客人“。家里客人来了,会让你感觉不舒服,不能那么随便了,行坐、穿衣要规矩一些,说话、做事也有了禁忌。知道客人还会自然地走离开,情绪会自然

4、平复一样,这样一想内心就不是那么难受了。三、文化造就了人类的辉煌,也造就了人的存在的困境。文化把无极的世界变成有极,把无序的社会变得有序,把具有动物天性的人从自然界剥离成为循规蹈矩的社会人。按照主流文化模式,每个人就必须削足适履去成为一个普通人,需要去个性,加共性来符合文化期望。正如契可夫笔下装在套子里的人 ,我们正是被强行装入文化套子中的人。装在套子里不可能是没有压抑的痛苦,如果你认同这个痛苦,那么痛苦就不再烦恼你,反倒成为你的资源。如果你不认同这个痛苦,希望没有它,或者试图快速消除它,那么你就扩大了这个痛苦。大卫赛尔旺施莱伯的书正激发人们对这些观念的思考,是臣服于现代医学与药物,甘心做它的

5、奴隶,还是把它作为一种资源,让自己成为健康的主人。本书提出七个情绪调节的方法:心率协调、动眼疗法、光疗、针灸、营养、运动、爱。并通过有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适时度假放松心身、沐浴自然光线与亲近大自然,服用富含奥米加-3 的鱼油或海产食品、针灸打通人内在的气息、规则的运动来调节情绪、多关注正面情绪、摇动骨盆模仿做爱的运动、关注亲情,感受爱的情绪与快乐、训练呼吸并集中心智、诵咒、祈祷来平息心中的烦恼等办法,旨在重新唤醒皮层下方的情感脑,让它释放愈合能,让情绪缓解,疾病不药而愈。对读者来说,不好理解的眼动疗法,这需要有专业人士来操作。做法是专家重复使用一种手势,让情绪患者的眼睛追随形成眼睛的运动,这种

6、运动会让人从痛苦情绪的催眠中苏醒。激发情感脑的节律,改变精神的情绪指向。另一个较难理解的是爱是一种生理需要。我们一般认为爱是一种情感需要,大卫赛尔旺施莱伯却说爱是人体的生理需要。爱得情绪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调节人的生理功能。所以,关注、关心、关怀他人、环境、各种生命形式、存在的世界,以博爱的心去面对一切是健康的保证。要在爱的情绪中获益,就要提高内心对爱感受的能力,在给出爱的同时也感受到被爱,这样的爱才会绵绵不断。本书的弱点是比较学术化,我来通俗一下书中涉及的情绪自我愈合的方式:运动调节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现代人越来越愿意把金钱和时间花在健身房,运动:跑步、打球、游泳、

7、器械操的确可以提高人身体的机能、知觉和控制力,增加血液循环,调节心率,改善机体的含氧量,让人的精力在短时间获得一种提升。情绪烦恼是一种难以释放的负性能量,有节律的运动可以把这样的能量通过汗水释放出去。同样,当大脑因为心理压力疲惫不堪时,运动转移了对压力的关注,让我们可怜的心智获得喘息。 尽管运动对人的心理情绪有广泛的好处,但是我们很难得到一个运动可以让情感改善令人信服的解释。运动的时候,肌肉的收缩,心率加快,呼吸加深,实际上是增加躯体的紧张与情绪的焦虑。很多人在运动后会有不短的一个时间处在躯体不舒服中,对想通过晨跑来清晰自己头脑的人,往往适得其反。如果真有点效果,那可能是清新的空气带来的,而非

8、你身体运动后的疲惫。运动也会诱发情绪的激动,看看足球场上或竞技场上的暴力你就知道此言不虚。如果你说运动虽然增加紧张,但可以得到紧张以后的放松。但我们很快发现,运动会提高我们对焦虑的释放阈值,这个阈值像一个水库的闸门,我们把焦虑、烦恼想象为水库里装满的水。运动启动这个闸门,让焦虑流掉,身体就感觉舒服一些。糟糕的是这样的闸门有一个特性,需要每次增加力量才能打开。这就是运动调节开始好像奏效,多几次身体就没有新鲜感了,焦虑释放不了,人又回到情绪的烦乱中,运动治疗慢慢失效。实际上绝大多数人是不适合运动治疗情绪的。运动增加心肺、机体的负担,这也是运动员总是有那么多关节、肌肉病的原因,而且衰老也快,寿命也不

9、长。情绪容易激动的人运动是一种触媒,情绪更难自控,由研究证明,爱运动的人攻击性也比较强。相对有效的是慢运动,比如太极拳、瑜伽、散步、体操、慢跑。我们的紧张、焦虑、烦恼、压力很多都是因为生活的快节奏,紧张的时候,身体节律加快,缓慢的活动可能帮助身体内部的节律改善。所以你不必像一个背负着沉重压力的人那样拼命奔跑,但你可以轻松地慢跑,可以悠闲地散步。散步实际是个修心的过程,要求自己在半个小时只走二百米,那么身体、脚步、意念就不得不慢下来,心情也由此放松。心率协调的呼吸放松放松首先是让身体躺下来,让心身处在一种舒适的状态。放松是简单技巧中最简单的方法,方式上有渐进性放松,从头到脚一点一点通过放松暗示来

10、舒缓心身。呼吸放松,有意识地放慢呼吸,专注呼吸,到慢慢忘记呼吸进入一种无我状态,这也是气功的导入法。放松需要五个组成部分:1)安静的环境;2)能够专注于某种东西:声音、音乐、意象、图片、场景;3)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在意自己在做什么;4)身体舒适舒展,肌肉张力减到最小;5)逐渐放慢的、深度的呼吸。放松反应其实是一种休息状态,犹如一种假睡。这种状态把人体的代谢减慢,心率、耗氧量降低。遗憾的是,很多人放松的结果是更加感觉大脑的活跃,很多不愉快的陈年旧事也会浮现出来。也有很多人,不放松还好,放松导致躯体感在消失,纷乱的思绪反倒更加鲜明。几乎难以想象还有什么事能比放松更无害的了。但对某些人来说,压抑住自

11、己,或通过忙碌本可以让自己不去想一些烦心事,也避免了内心深层的困扰,这个时候放松就会产生问题。人们都知道退休综合症,正因为压力消失和放松,身体一下就不行了。放松引发一种心身的坦诚,不得不直面自己并把潜抑下来的痛苦夸大的表达出来,这种矛盾现象是放松诱导了焦虑。放松降低自己的警惕性,在放松状态下,你可能对情绪体验更敏感,心理也更脆弱。人有一种神奇的自我防御功能,通过无意识对体验的歪曲,对记忆的篡改,对痛苦的合理化来逃避内心遭受创伤,这个时候,放松的结果是发现自己隐藏的问题,你还没有准备好,就不得不仓促的去应对释放出来的魔鬼。多虑、抑郁、神经质、敏感的人不太适应放松;睡眠不好的人,放松的假眠可能使晚

12、间的入睡更加困难;失恋或丧失亲人的人更不要去做,痛苦会锐利得让你心如刀绞。这些人最好通过专注于某一种东西、物体、场景、或外出脱离悲伤环境来调节情绪。其实,放松并不需要那些繁琐的程序,也不要太在意呼吸。过分在意呼吸会让人失去躯体感,这种无我的感觉,或虚无的感觉,有的人觉得是登天,有的人却觉得很恐惧。或许安静地坐着、躺着就好了,让自己舒服,爱想什么就想什么,只要不要让道德跳出来打胡乱说就行。安静的活动,如阅读或做手工艺品,聆听轻柔的音乐或大自然的声音:海涛、水流、风色、虫鸣也可以使许多人感到放松,定期的散步当然也是放松的方法之一。冥想与诵咒、祈祷通过机械的诵读来激发一种冥想,用想象描绘一个充满野花

13、的田野;聆听瀑布的声音;深吻一朵盛开的玫瑰;飘浮在安静得湖面上,隐身在深山的静谧中等等。冥想是你在使用想象力来调节心身。对绝大多数人来讲,视觉的想象是比较生动有力的。听觉想象就需要有音乐的诱导。实际上,想象主要是激发一种记忆,尤其是身体的记忆,这个记忆是体验。有躯体体验(紧张、痛苦、喜悦、恐慌)的记忆是不容易忘却的,所以有人说大部分的记忆是储存在身体的皮肤、肌肉、内脏器官里,而非在大脑里。冥想一个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情景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冥想一个你虽然到过、体验过,却没有深刻的躯体或心理记忆:舒适感,惊讶,内心激动等,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冥想是一种记忆体验的唤醒,如果一个人终身忙忙碌碌,没有对

14、大自然的兴趣,没有对美的追求,没有对音乐的兴趣,冥想治疗差不多是对牛弹琴。没有美好体验的人或宗教追求的人,不如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或短句,静静的重复,专注自己读出的字词,不去理解字词本身的意义,而是注重它的音节。这很像和尚念的经,藏传佛教中的七字真言:嘛、咪,或“南无阿弥陀佛“。人的想象力受记忆和情感的束缚,冥想的时候往往唤来的不是天使,反而诱发早年的创伤性经历,比如创伤性适应障碍的人是特别怕静坐与冥想的,痛苦情景会像开了闸门的水,不断的闪回。一切光线、声音、气味、味道和身体感觉都与创伤的再次体验有关,冥想让她先入更深的抑郁中。有严重创伤适应障碍的人最好不用冥想。与其冥想不如常回忆自己的一些青春

15、年华和愉快事件。假设自己有一个记忆的图书馆,打开那些与积极经历有关的记忆,重新唤起那些愉快,兴奋,享受、满足和自豪感。把不好得记忆打包收藏,再贴上封条。好的记忆是人们值得常常去浏览的地方,要多花点时间,利用闲暇的时刻对记忆进行回忆、强化和添油加醋。记忆是要时时更新,所以,我鼓励人去夸大以往幸福的体验,以此想象来调节自己。静坐与沉思沉思是一种思想的深奥。沉思可能具有最古老的历史,沉思是在早期的东方宗教信仰中发展起来的。沉思和祈祷有许多共同之处,是指向精神的一种修炼与沉淀。用沉思来调节自己可以增强自我意识,增强自我对情绪的识别、管理与控制力。沉思与放松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沉思和放松都需要一种精神的

16、集中,不同的是放松是慢慢掩藏住对意识的觉察,沉思却是慢慢强化这种觉察,通过反复思考同一件事,直到自己穷极一种思想,产生类似开悟的感受。关注当下是沉思中唯一最重要的概念,佛教将留意当下定义为“对当前的现实生活保持活跃的意识“。留意当下不会导向自我意识的飘逸,只能是对压力和情绪的接纳。心理的自我调节让人感觉是指向对现实苦恼的摆脱,这两者看起来是矛盾的。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反复的思考是会激发一种顿悟,顿悟也是更彻底的摆脱、去执着、去妄念、去烦思,这在佛教修炼里很强调。东方文化喜欢把沉思或冥想解读为打坐,它追求一种形式,坐的姿势,呼吸的形式。西方不太强调身体的形,更注重思想的指向。不过,缺乏顿悟能力的人做沉思却是有百害无一利。尤其对强迫症病人来说,正是反复思考,却不能开悟所留下祸根.增加自我的顿悟力是改善强迫症状很重要的技术。在央视作节目,面对一个每天纠缠在关门关煤气的男子,逼迫他每次重复三十次让他有了对症状的领悟,也让她的太太目睹他能毫不厌烦的重复到十次八次,对他的能力佩服不已。最好的沉思就是留意生活,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闲时晒晒太阳,忙时泡个热水澡,多与人分享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