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28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344722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道德28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师职业道德28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师职业道德28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师职业道德28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师职业道德28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道德2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2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课程考核 专业:英语教育 学号:10039131012 姓名:李杰1 1、简述题(每题、简述题(每题 1515 分,共分,共 3030 分)分)(1 1)简述我国古代优良师德传统的内容)简述我国古代优良师德传统的内容答:在中国德价值系统中,是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在这方面,不同时代都提出了一整套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形成了一套修养道德和恪守道德的方法和途径。孔子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提出了“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 “正人先正已” ,在教学中力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和“循循善诱” 。西汉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 ”唐代韩愈把教师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

2、解惑” 。近代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之师表的地步。 ”总之,我国历史上许多教育家和学者对师德都有精辟的论述,这些主张包括立德、修身、治学等多个方面,至今仍是师德的重要内容。对于师德中的优良传统,尤其是那些闪光的精华,不仅是我们的宝贵遗产,而且为世人所瞩目,所敬仰。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尚努力在研究、学习其中的优秀部分,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又岂能妄自菲薄?教育者担负着人类文明传承的历史使命,继承师德优良传统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需要,也是创新教育的需要。但长期以来,我们比较着重于继承原有的师德传统,这对于变化较慢的社会大体是可以适应的,而在知识、科技、经

3、济、教育和社会变化不断加快、教师角色已发生变化的时候,这种“继承”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继承的方法也应随时代的改变而有所改变,在教育创新的大前提下,对师德优良传统的继承应是创新意识下的继承。(2 2)简述荣誉在教育活动作的作用简述荣誉在教育活动作的作用答: 一、道德荣誉感是道德实践行为的催化剂。一个人的行为,是由其内 心的精神动力所推动的。当人的初次道德实践给他(她)们带来了愉悦自豪的 荣誉感,那么这份荣誉感就会成为他(她)们下一次道德行为的强大精神动力, 也就是催化剂。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类从刀耕火种的年代发展到现在的信 息网络时代,靠的就是代代相传的那股子精神。发乎于心的道德荣誉感

4、所产生 的精神力量,远比一千次的道德说教更为有效。 二、道德荣誉感是道德实践行为的强化剂。道德观在形成之初,具有很强的可变性和不稳定性。如今有很多家长抱怨,自己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其道德品质的培养,可越大就越自私、冷漠,行为乖张。这是为什么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家长在培养孩子道德观的时候,并没有同时去强化他们心中的道德荣誉感,也就是大人没有及时对其进行道德情感反馈,让愉悦的道德荣誉体验与孩子的道德行为联系起来。因此,这些孩子心中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份稳定的强烈的道德荣誉感。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变化以及社会的濡染,他们就很难抵挡住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弱点的袭击。三、道德荣誉感是道德实践

5、行为的净化剂。当今世界有一些人的道德行为掺杂了太多的功利性,带有浓浓的表演和炒作意味。我们对青少年进行道德培养,并不是为了培养虚伪的卫道士,而是培养中华传统美德的真正接班人,是要把几千年来的道德精髓薪火相传下去,否则,任何道德教育和培养都是毫无意义的。而一个拥有强烈道德荣誉感的人,他(她)会以践行道德为荣,以履行道德义务为己任。因此,强烈的道德荣誉感能净化道德行为中的一些非道德方面的杂质,使道德实践行为成为人内心美好道德品质自然真实的外在呈现。这才是践行道德的真正意义所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构筑起完美的社会道德大厦。至于道德荣誉感的培养,可以从社会环境、制度建设以及个人修养三方面入手。首

6、先是优化社会道德环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浓厚氛围,让道德荣誉感上升成为一种积极的、奋进的时代精神。其次是制订全面的道德建设制度。激励道德行为,提供稳定的、长期的道德实践平台。再次是加强个人修养。个人要在进行道德学习和实践的同时,善于体会、总结和升华内心的道德荣誉感。对于青少年,还必须强调一下其道德引导者(教育者或家长)教育和示范的作用。在青少年开始道德实践的时候,引导者首先要带头实践,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感染和激发青少年的道德荣誉感,并尽量延长这种荣誉体验,使之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反复强化,刺激和提升。2 2、论述题(每题、论述题(每题 3535 分,共分,共 7070 分)分)(

7、1 1)从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看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从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看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答:一、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思想、职业情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光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师者为师亦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师

8、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1、师德建设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教师既是人才的培养者,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者。随着我国的文化服务性行业将逐步开放,西方文化、价值观随之进入我国,这既为我们吸收和借鉴西方有益的科学文化成果提供了方便,也必然会使教师的价值观念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引起思想与行为上的失衡,造成思想观念的剧烈冲突。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2、师德建设是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需要。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

9、,不仅表现在高学历和高职称,也表现在高尚的道德素养。近年来,虽然也很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正逐步趋向合理。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少数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下滑趋势。尽管只是在少数教师中存在,但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3、师德建设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

10、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二、 踏踏实实,加强师德建设。第一,热爱教育事业。从事教育事业,走上三尺讲台,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的理想追求。为此,我深知自己任重而道远。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代表着一个群体,始终要注意其产生的社会影响、社会效益。我认真阅读了师德师风教育学习资料汇篇 ,学习霍懋征、邹有云、盘振玉等模范教师感人事迹,学习他们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的思想境界。第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爱,是

11、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霍懋征教师从教六十年感悟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邹有云老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 ;盘振玉老师“用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在大瑶山中不断延伸”。在教学中,我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充分信任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并深入了解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力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又要循循善诱,耐心启发。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第三,立足本职,教书育人。我认为:一位称职的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份作

12、业,要认真开展教学研究,研究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刻苦钻研,并做到精益求精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是师德责任感的体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技巧、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自己在学生集体中的威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言必行,行必果” ,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 (2 2)结合我国教育现状,谈公正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结合我国教育现状,谈公正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一、我国教育的现状分析: 第一,教育硬件设施的严重不平衡。在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区,国家 级,省级的重点学校的硬件配套设施达到了国家先进水平。整个地区学校极少数 的

13、重点学校,占用了极大部份的资金。而贫穷落后地区的学校几乎没有任何的投 入及改革,尤其是农村的学校,其硬件措施仍然处在相当落后的阶段,甚至是原 始的状态。要想真正的做到关心和支持教育,那么相关的主管部门和主要领导必 须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进行实地考察,深入教育,全面的发现存在的问题,科 学、系统地制定解决的方案,并严格地贯彻落实。 第二,在引入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的情况下,依然以教师传授为主体,报 告式的教学方法而无法脱离应试教育的模式。一方面是举国上下教育改革急促的 呼声,另一方面是笼统、模糊的改革新观念与具体的传统的教育理念之间的严重 冲突。教育学术论文,各种媒体,教育会议,发现了硬件投放的落

14、后,并投入资 金进行解决;提出各种改变传统教法思想的却笼统而又欠缺具体步骤的或虽然具 体却无法成为教学主体方法的学术论文。当然,只要有探讨,社会就会有所进步, 新的教学理论提出来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 展”等先进理念,但是,我们应该如何让老师成为主导,学生成为主体,如何引 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怎样运用课改后的教程科学地进行教学?如何做,什么 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 力呢? 二、教育公正的本质分析: 在最为通常的意义上,公正即公平正义,它是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一个核 心理念,也是表征社会权利、义务和利益分配合理与否的价

15、值尺度,是社会公共 生活领域调节人们相互关系的道德范畴。基本的教育权实质上是个人人权的最本 质体现。教育机会平等权则是对社会成员受教育需求的基本确保,以保证每个社 会成员都能享有开发自身潜能,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教育资源的社会调剂原则 在于保证社会的教育资源能够进行公正的分配,以限制人们占有教育资源差距的 过分悬殊,进而提升整体国民的质量。 三、实现教育公正的意义: 总体来说,教育公正对于实现教育目的,保证教育的正常运转进而推动社 会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教育公正对于协调利益关系、缓和社会 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公正既是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手

16、段之一。一方面,教育不公正不仅会直接导致社会的不公 正,而且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教育公正可以 为处于不利地位者提供利益补偿和公平竞争、向上发展的机会,改善社会弱势群 体的生存环境与状态,消除社会性的不公正,从而平衡社会关系,维持社会公正。 其次,教育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建设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 的主题。和谐社会本质上应该是一个平等的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充分地自我发展。可以说,构 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建立公民权利配置的公平机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 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是教育。 四、教育公正的实现途径: 第一,要建立公正的教育制度,即从制度上规范教育行为以有利于教育的 顺利进行。一方面要求国家制定比较完备的教育法律,从法律上保障教育公平的 实现成为可能,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求有关人员严格遵守和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