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研究论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339185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研究论文 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研究论文 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研究论文 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研究论文 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研究论文 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研究论文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研究论文 (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研究论文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北京论文摘要:北京 2008 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为我国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对青少年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更具有重要意义。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不但可以赋予人们健美的身体和机敏的头脑,同时还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坚强的意志。顾拜旦通过对英国近代教育的研究,认为英国人的自信心和活力,来源于当时英国教育所推行的古典教材、竞技运动和伦理道德综合培养体制。在这一体制中,竞技体育运动充当了主要角色,其价值在于可以同时得到身体训练、道德教育和社会活动能力培养的功效。古希腊的体育和近代英国教育为

2、顾拜旦国际体育运动的构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形成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哲学观。19 世纪末,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原因在于他认为,在现代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的竞技运动能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在奥林匹克运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认识到: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主义就不可能实现其崇高目标。作为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会指导思想的“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增强人的体质、意志并使之全面发展的生活哲学。它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任海教授在研究中指出:“奥运会最重要的功

3、能是教育。教育是顾拜旦奥林匹克思想的主线,也是他为奥运会设定的首要目标。顾拜旦关于奥林匹克的全部设计构思都是围绕着教育这一逻辑主线展开的。为了使奥运会具有教育功能,它就应当是体力和脑力的结合,相互帮助和竞争的结合,崇高的爱国主义和智慧的世界主义的结合,应当是人类团结的重要节日 ”。奥林匹克运动最重要的功能是教育。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不但可以赋予人们健美的身体和机敏的头脑,同时还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坚强的意志。一、奥林匹克运动与学校体育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对学校体育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三方面:奥林匹克主义丰富了学校体育的思想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是以运动改善人们

4、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为达到此目的它强调必须将教育目标置于首位,必须与文化紧密结合。只有这样,学生在学校体育中获得的才不仅是健康的体魄还包括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学校体育也是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志趣,加强修养,提高精神境界的过程。奥林匹克精神为学校体育的实施提供了行为规范奥林匹克运动不但以其著名的格言“更高,更快,更强”激励学生不断在学校体育活动中不断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向新的人生目标挺进,而且以互相了解、发展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要求青年学生在体育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规范,从而使体育的教育作用表现得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奥林匹克运动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奥林匹

5、克主义历来将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教育年轻人的重要方式。回顾奥运百年历史,可谓英雄辈出,如第一个奥运会马拉松冠军希腊的路易斯,美国的欧文斯、刘易斯、约翰逊,丹麦的女游泳运动员安德森,捷克的扎托贝克,中国的许海峰、李宁、刘翔等等,这些奥运赛场的冠军无不是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的英雄。他们不畏艰难、不怕挫折的顽强拼搏精神成为激励广大青少年的巨大精神力量,教育着一代代的青年去奋发图强,实现理想。可见,奥林匹克运动与学校体育具有天然的联系,奥林匹克运动与学校体育相结合,可以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和意义萨马兰奇曾经说:“在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以及教育方面,奥林匹克运动享有很高的威

6、望和起了重要作用。只是这种声望和社会作用的范围和重要性在奥林匹克主义和体育内部造成一种脆弱性我们必须研究在将来把体育与文化联合起来发展的做法。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哲学,它把体育同文化融合在一起,它谋求创造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以乐于付出努力、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且尊重基本公德为基础的。 ”著名运动员杰西欧文斯的说法也体现出体育及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和文化价值:在体育中,你不仅学会了运动本身,也学会了尊重别人这种生活的美德,学会如何自己生活和如何对待你的朋友。另外,何振梁在研究中谈到了奥林匹克教育的特点:奥林匹克运动必将呈现多元文化的特点。而且,将来奥林匹克教育的趋势也应该是表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并且不同

7、文化相互融合。随着世界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将会成为连接世界不同文化背景青年的纽带。蓝建指出:人类社会目前面临社会生存和自然生存两大全球性问题。正是这种现实向教育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必须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在把发展建立在个人和各个社区参与的基础上的同时,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以便为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社会进步,为消除人类面临的社会生存和自然生存的威胁与挑战做出贡献。而奥林匹克教育正是满足了这种需要。但是,从 1896 年第一届奥运会以来,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和谐的音符,如战争、抵制、种族主义、兴奋剂等等问题。面对当今世界以及国际体育诸如多元文化主义、环保主义

8、等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寓教于体并且完全有必要开展跨文化的奥林匹克教育的合作研究,以使奥林匹克运动能够通过教育真正地为建立一个和平的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激发年轻人的梦想和理想是我们的使命。三、奥运会主办国进行的奥林匹克教育澳大利亚针对三百多万澳大利亚中小学生制定了“国家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并于 1998 年 8 月 18 日开始实施。该计划的目的是使澳大利亚全体青少年建立起对奥运会的主人公意识和参与意识,同时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奥林匹克有关的教育价值,将奥林匹克主题教育融入从 3 岁的幼儿园儿童到 12 岁的中小学生的课程中。该计划包括 3 个基本内容:第一, 奥林匹克新闻学生

9、报 ,为全澳大利亚学生提供与奥运有关的体育、文化、科技和环境方面的最新信息,发行了三百多万份;第二, 悉尼 2000 奥林匹克教育资源工具箱 ,1996 年 6 月发行,为教师和学生准备的一个涵盖各种课程的奥运知识的教学材料,包括一些手工劳动;第三, “奥林匹克网页”,从 1998 年 3 月正式开通投入使用。雅典奥组委针对学生设计了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 ,并且于 1988 年就已经在 30 所学校开始实施,现在参与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学校数迅速增长。该计划给中小学的师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材料。迄今为止,为配合教育计划的实施,雅典奥组委已出版了 10 本书、2 盘录像带,并建成了一个奥林匹克教育网站,可见,奥运会举办国有责任和义务对本国青少年普及奥运知识。参考文献1奥林匹克宪章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2.2熊斗寅.奥林匹克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1):1-8.3任海,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4卢元镇.奥林匹克运动与当代高等体育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5).5卢元镇.从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看学校体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