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周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338888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周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周集体第二周集体备课备课教案教案年年级组级组五五年年级级科目科目语语文文课时课时数数七七课时课时主主备备人人参参备备人人 备课时间备课时间2012.3 .3 上上课时间课时间3.5 3. 9课课 题:题: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叶公好龙叶公好龙 教材分析:叶公好龙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主要写了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欢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墙壁上也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拖在厅堂里。叶公一见,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现在

2、这也是一个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教学设想与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4、搜集与龙有关的寓言、成语或故事等。教学准备:图片、录音机等。教学重点、难点:虽然学生接触过古文,但是它与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还是截然不同的。学生能否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来看,难点在于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利

3、用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画面,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课时安排:2 课时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二次备课8一、复习导入:再读古文,理解课文。二、回顾学法,合作解疑。1、前后联系,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想:我们上学期在学习刻舟求剑一课时,是怎样解决难读、难记、难懂的句子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学习古文的许多好的方法。2、由难入手,自主提出问题。课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大胆地告诉老师在预习、读书时遇到的难题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把重点句、词或共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一角。3、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译文。 (出示古文)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

4、最好用,就用哪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老师也参与到你们中间。4、集体讨论,研读探究。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你解决了哪个问题?(学生可能谈到的词句:“写龙” 、 “窥头与牖 ” 、 “施尾于堂” 、 “失其魂魄” 、 “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你是怎么理解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呢?你能把它读给大家听听吗?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你是通过学习,自己解决了?你也可以提出来考考大家。老师这里也有问题,看谁能解决?、有些字的字义,古代与现代有很大不同,你能找出有哪些字吗?、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

5、非龙者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谁把它读给大家听听?【设计意图: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质疑之后分工合作解决疑难,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汇报交流中,学生以简驱繁,突破难点,畅所欲言,打破了传统,形成了开放式课堂。特别是男读女译女读男译师读生译等一遍遍不同形式地读、译、问、答,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三、由文明理,拓展延伸1、回归整体,挖掘寓意。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则寓言写了个什么故事?你觉得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2、联系生活,拓展开去。同学们,你喜欢叶公吗?为什么?你想对叶1公说点什么?想一想生活中有没

6、有叶公这样的人?展开想象:真龙回到天上以后,会怎样想?叶公回家之后又会怎样做? 【设计意图:创造性的设计问题意图在于明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体情悟道自然不刻意。 】四、演一演,背一背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这则寓言。 第一次可以先用现代话演,然后启发学生:如果用古文来演效果肯定会更好,怎么样,有信心吗?在此基础上,促使全班学生都能背过。【设计意图:演一演为学生的诵读提供了空间,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身临其境,熟读成诵。实际上这里在表演时揭示写作顺序,为学生背诵做铺垫,使朗读表演相辅相成,理解背诵相得益彰。 】 五、探究作业1、把叶公好龙这个故事讲

7、给别人听,并考考他们。2、给叶公写信,告诉他如何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3、继续收集与龙有关的资料,办一次“我所知道的龙”手抄报。课后反思: 乐山龙舟会乐山龙舟会教材分析:乐山龙舟会这篇课文描写了乐山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规模巨大的龙舟竞赛和传统民间体育活动。课文通过生动的描写让我们形象了解了乐山龙舟会的盛况。教学要求: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乐山和乐山的龙舟会的盛况,积累好词佳句。2基本技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段落描写体会文章。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乐山龙舟会的盛况,知道文章重点写了1什么,体

8、会文章的情感;通过阅读本文积累词语,丰富学生的词汇。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导入课文,交流搜集的有关乐山龙舟会的资料:1板书课题:乐山龙舟2师生交流资料:(1) 乐山地处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处,境内水系发达,自古 具有开展龙舟竞渡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古代乐山龙舟竞渡,除 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外,也曾用以纪念“川主神 ”李冰和 “神勇大将军 ”赵昱。李冰因修灌县都江堰和凿乐山乌尤离堆 等水利工程,造福川人,故被尊为“川主神 ”。隋代眉山郡 (治地在乐山)太守赵昱曾率众疏浚岷江河道,民间将他的事 迹神化为 “赵昱斩蛟 ”,后来唐太宗追封他为“神勇大将军 ” ,并赐建

9、龙圣饲(又称龙神祠)供奉,今乐山城中九龙山犹存 龙神祠残殿。 (2) 乐山五通桥龙舟会 被称为 “龙舟之乡 “的乐山五通桥,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规模 巨大的龙舟竞赛和传统民间体育活动。大自然的丰厚赐予和乐山人民 世世代代的勤劳创作,产生了众多地方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风情。三 江奔流为乐山的龙舟竞渡提供了有利条件,每逢举办龙舟会万船齐发, 百舸争流;抢鸭子和各种造型的龙舟游江,观者如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间按习俗仍自发组织进行龙舟活动。 1957 年端午节,乐山举办规模较大的龙舟竞渡和抢鸭子比赛活动。 70 年代,为纪念毛泽东主席横渡长江的壮举,举行了多次规模较大的 “军民横渡岷江 ”活动,

10、少则百余人,多则三四百人。 1983 年,由政府主持,于 6 月 14 日至 16 日举办了为期三天 的龙舟会活动,内容包括龙舟竞速、抢鸭、水上军事表演、龙舟造型 比赛等。 1984 年又举办了更大规模的龙舟会活动。进而逐步发展成 定期举行的具有多方面文化活动的当代龙舟盛会。五通桥区的龙舟活 动在解放后发展迅速。早在咸丰年间,地方官员就整治河道以方便竞 渡。民国期间参赛龙舟曾多达130 多只,多以生产用船改装, 或用过渡小船改造成“双飞燕 ”舟,饰以龙头龙尾,中插桅杆。从 1953 年起,改历年民间筹办为政府主办,规模一年赛过一年,项目 丰富多彩。 1954 年,有 20 余只龙舟参赛。 19

11、55 年至 1957 年, 龙舟达 40 余只。 1958 年大炼钢铁及 “文革 ”期间龙舟活动停止了。 1976 年开始恢复,参赛龙舟40 多只。龙舟造型不断翻新,并新增 了水上文艺表演,观众逾10 万. 1986 年 4 月,五通桥区政府拨出专款整治河道被称为“龙舟 之乡 “的乐山五通桥,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规模巨大的龙舟竞赛和传 统民间体育活动,冬春两季几乎成静水,为水上体育运动特别是龙舟 竞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又在茫溪河、涌斯江汇合处的四望关建1成观景廊亭,中间是主席台,两边是观礼台,可容上千人,能承担国 家级龙舟赛及皮划艇赛。二、教师和学生一齐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1教师指名分自然

12、段读课文2教师指导学生引读课文3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课文中都描写了哪些活动?(1) 学生自己归纳(2) 学生交流(3) 指名说说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1思考:乐山龙舟会这篇课文重点写了什么活动?(抢鸭子)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读一读。2指名读这段话3画出这段话中描写鸭子活动和抢鸭子勇士的活动句子以及岸上观众的描写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在这篇文章描写的活动中你最喜欢哪个活动?为什么?二、归纳整理:1本课中你学会使用了哪些好词佳句?2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乐山龙舟会的盛况?(1)学生自己归纳整理 (2)师生一齐交流三、作业:1熟读课文2完成课后问题在作

13、业本上3搜集有关“龙”成语、故事课后反思: 1语文天地语文天地教材分析:本次“语文天地”中安排了“畅所欲言”和“初显身手” “金钥匙” “单元小结”四项内容。 “畅所欲言”包括了搜集交流龙的成语、故事以及欣赏龙字的各种写法练习; “初显身手”包括了搜集有龙的形象的工艺品、了解家乡带龙字特产和地名、学唱歌曲练习; “金钥匙”提示组织活动的要求以及开场白的要求。 “单元小结”要求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教学要求:通过这次“语文天地”的学习,丰富学生的关于“龙”词语、故事,了解各种龙字的写法;搜集、整理关于“龙”工艺品、特产、地名等信息,学唱歌曲等。通过学生的学习进一步丰富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

14、感和民族自豪感。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畅所欲言畅所欲言教学内容:1、了解有关“龙”的成语和故事2、欣赏各种“龙”字的写法教学过程:一、交流有关“龙”的成语和故事:1教师启发谈话,讲一个有关于“龙”成语或者故事,启发学生的思维2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于“龙”成语和故事3全班交流关于“龙”成语、故事,学生归纳整理在阅读记录本上关于“龙”的成语有:关于“龙”的故事有:二、欣赏各种“龙”字的写法: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龙”写法的图片或者书法作品2教师课件展示“龙”的各种写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龙的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三、作业:1抄写关于“龙”成语12给

15、家长讲讲有关“龙”寓言故事3搜集有龙的形象地工艺品,了解带“龙”字的特产和地名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初显身手初显身手教学内容:1、搜集有龙的形象地工艺品2、了解带“龙”字的特产和地名3、学唱龙的传人教学过程:一、初显身手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带有龙的形象的工艺品2教师课件展示有龙的形象的工艺品,通过了解有龙的形象地工艺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带“龙”字的特产和地名,知道龙的形象已经深入人们的心灵深处,渗透到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4教师播放歌曲龙的传人5学生学习唱歌曲龙的传人二、金钥匙组织活动的有关要求。三、单元小结1、学生自我评价2、学生他人评价作业:(1)办一份关于“龙”的手抄报(2)和家长一齐唱龙的传人(3)完成单元小结中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第三课时第三课时笔下生花龙曾经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你选一个题目写一写马。你收集了那么多有关龙的作品,又选出了最喜欢的介绍给大家。现在把“它”写下来吧。可以自拟题目。1想象作文:神奇的龙。1. 要写好有关龙的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2. 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3. 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协作提纲。4. 全班交流协作提纲。第四课时第四课时一、指导学生练习习作二、教师巡视三、点评较好的习作课后反思: 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