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句型转换大全——转换技巧解读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2338830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句型转换大全——转换技巧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句型转换大全——转换技巧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句型转换大全——转换技巧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句型转换大全——转换技巧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句型转换大全——转换技巧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句型转换大全——转换技巧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句型转换大全——转换技巧解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句型之间的转换句型之间的转换1、认识什么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 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例如: 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 学习知识。 认识句子对我们后面的修改病句、句式变换等很有帮助。 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如: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祈使句: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 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2、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一、一、直接引述改成间接转述直接引述改成间接转述在说话与写作中,有时需要直接引用别人的对话,有时需要转述,即改成 第三者转述。如:“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是直接引语。 直接引用改间接引用,是将引用人物语言的句子改成转述语句。例: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第三者转述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特殊:特殊: 老师问我:老师问我:“我讲课,你能听懂吗?我讲课,你能听懂吗?”一般的说来,直接叙述改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变化一般的说来,直接叙述改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变化: 1、标点变化。要将表示直接

3、叙述的冒号改为逗号。、标点变化。要将表示直接叙述的冒号改为逗号。 2、人称变化。要将直接叙述句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人称变化。要将直接叙述句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 (即(即“我我”改为改为 “他他” “我们我们”改为改为“他们他们” )第二人称一般改为人名。)第二人称一般改为人名。 3、文字变化。可以改动少量文字。、文字变化。可以改动少量文字。 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原则:第一,不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原则:第一,不 改变原句的意思;第二,句子通顺,无语病。改变原句的意思;第二,句子通顺,无语病。 如果想把说话人的语气、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写得有声有色,就用直接叙 述;如果只需要表达说

4、话的内容,就用间接叙述。 例:例: 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你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 救的。 ” (直接叙述) 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他是温家宝爷爷,让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 救的。 (间接叙述) 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直接叙述) 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要向导得想想办法。 (间接叙述) 同伴焦急地要向导想想办法。 (间接叙述) 两种句式相比较,可以看出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所表达的内容完全相同。只 是用直接叙述的方式表达,更能彰现说话人当时的语感、情态,使人物形象更 具体生动,用间接叙述的方式来写,虽然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只能是一种理性 的表达,读来不带有

5、任何的感情色彩。 练习:练习:1、 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 2、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 3、 李老师兴奋地说:“我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 4、 王老师对小华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一个意思可以用陈述句表达,也可以用反问句表达。两个不同的句式,表 达的意思相近,但语气不同。如:“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 亲切、舒服呢?”“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真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这两句 话中,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肯定句,两句

6、话的意思基本相同例:例:”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 (陈述句)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 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觉得好 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陈述句) 看着老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怎 能不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呢?(反问句) 反问句改陈述句要注意三点:反问句改陈述句要注意三点:1 1、词语的变化。、词语的变化。如果反问句是肯定的意思,则去掉如果反问句是肯定的意思,则去掉“难道难道不不”或或“怎能怎能不不” ;如果反问句是否定的意思

7、,则去掉如果反问句是否定的意思,则去掉“难道难道”或或“怎能怎能”,再将原句中肯,再将原句中肯 定的意思改为否定的意思。定的意思改为否定的意思。2 2、标点的变化。、标点的变化。 反问句改陈述句后一定要将问号改为句号。反问句改陈述句后一定要将问号改为句号。 3 3、语气的变化。、语气的变化。反问句改陈述句后一定要去掉疑问词。反问句改陈述句后一定要去掉疑问词。总结: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总结: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 陈反: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练习:练习: 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3、这

8、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4、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陈述句改反问句与之相反:陈述句改反问句与之相反:1 1、词语的变化:、词语的变化:如果陈述句是肯定的意思:如果陈述句是肯定的意思:可加入疑问词“难道不”或“怎能 不” ;如果陈述句是否定的意思:如果陈述句是否定的意思:则加入疑问词“难道”或“怎能”, 再将原句中否定的意思改为肯定。2 2、标点的变化、标点的变化:陈述句改反问句后一定要将句号改为问号。3 3、语气的变化:、语气的变化:陈述句改反问句后要添加疑问词。如果添加的是“难道不”或“难道”则疑问词为“吗”;如果添加的是“怎能

9、不” 或“怎能”,则疑问词为“呢”。练习:练习:1、 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三、双重否定句和陈述句的转换三、双重否定句和陈述句的转换( (一一) ) 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 (1 1)定义)定义 双重否定就是有两个否定词两个否定词, ,即表示肯定的意思即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是相对于单纯 否定句而言的,它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意。一般的语法书普遍 认为,双重否定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作用是加强语气。例如:“他不是不来”意思是他要来的。

10、“我不得不承认那个本是我的.”, 不得不不得不就是双重否定 ,这句话的原意为: 我承认那个本是我的。 (2 2)双重否定的两种形式:)双重否定的两种形式: 1、由两个不两个不构成。如:这件事我不得不做。 2、由一个反问词由一个反问词( (难道,怎能等难道,怎能等) )加一个不组成加一个不组成,构成反问句但也是双重 否定句。 注:注:确定句子到底是肯或否,先数一下有几个否定词。偶数个否定词,句意偶数个否定词,句意 为肯;奇数个否定词,句意为否。为肯;奇数个否定词,句意为否。表示否定的词大概有:未、非、否、莫、不 等等。 (二)陈述句变双重否定句练习(二)陈述句变双重否定句练习(用两种方法分别对下

11、列陈述句进行修改) 方法方法 1 1:先找出句子的中心,即主谓宾部分,在动词前面加上或改为“不 得不,不能不”或两个否定词之类的词语,使其变为双重否定句,但是最 后一定要检查一下,不要改变句子原来的本意。方法方法 2 2:用前面讲过的把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也可以用。 1 香港回归伟大的住过,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 2 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3 我对同学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4 这是伟大的奇观。 5 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6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7 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比赛。 8 我们应当参加集体活动。 9 要去遥远的地方,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10 我们得保证那东

12、西完好无缺。 11 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我每天都要读它。 (后面的题是改为两个否定的词语) 12 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13 问题还没有弄清楚,但已经有了一点头绪。 14 小明的作文写的不怎么样,但还是有希望的。(三)双重否定句改陈述句的练习(三)双重否定句改陈述句的练习方法:先找到双重否定的词即两个否定词,在原句意思不变的情况下,把它 改为肯定的意思。 15 人们不会不喜欢他这样的孩子。 16 一块儿来的小伙伴见了奶奶没有一个不低下头,谁也不敢吱声。 17 讲台桌上的那束鲜花,难道不正表达了我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吗? 18 胜利不得不属于这样的队伍。 19 骆驼队来了,没有

13、不停在我家门前。【陈陈述句、反述句、反问问句、感句、感叹叹句的互句的互换换】 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 问题,表达某种感情。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 问号;陈陈述句述句变变感感叹叹句,一般加句,一般加“多么多么”、“太太”、“真真”“很很”等等词词,句末要加上感,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叹词“啊啊”、 “呀呀”等,将句号改等,将句号改为为感感叹叹号。号。 例:他是一个好人。 他真是一个好人啊!四、把字句与被字句四、把字句与被字句(一)转换方法:(一)转换方法:“把把”字句:用字句:用“把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

14、并在动作前面加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 “把把”字的句型。字的句型。“被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 的前面加上一个的前面加上一个“被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二)举例分析(二)举例分析 (1)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变为把字句、被字句)分析陈述句变“把”字句时,将宾语调到主语后加“把”字,谓语放在 句子末尾。变“被”字句时,宾语调到主语前加“被”字。答案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把字句)老人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了。(被字句)(2)我把那本课外书读完了。(

15、变为被字句)分析“把”字句变为“被”字句时,宾语调到主语前,删把加被字。答案那本课外书被我读完了(被字句) 另:另:1、陈述句与“被” 、 “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 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 例如: 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陈述句) 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 (把字句) 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 (被字句) 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 者。者。 变换的具体方法是: 1、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 (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 行者关

16、系。 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 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 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总结:总结:把字句: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把字句: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把把+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被字句: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被字句: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被被+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三、调换顺序意思不变:三、调换顺序意思不变: (三)练习:(三)练习: 方法:在做这类题之间的互换的时候,要先找准主语,动作,对象,先不看 这三个词前面的修饰词,再利用把字句被字句的句型特点进行修改,如“对象” 被”主语”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