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树病虫害及管理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338738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杏树病虫害及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杏树病虫害及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杏树病虫害及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杏树病虫害及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杏树病虫害及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杏树病虫害及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杏树病虫害及管理(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杏树的主要病虫害有杏疮痂病、黑斑病,流胶病,杏象甲、蚜虫、红蜘蛛、球坚介、舟形 毛虫等,而以杳疮痂病、黑斑病、球坚介等危害较重,应采取以下综合措施防治。 一、从入冬到发芽前,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剪除病枝,集中销毁,刮除老树皮,清 除越冬病虫源,减少病虫基数。 二、开花前用 5 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枝干,防治杏疮痂病、黑斑病、球坚介和其他越冬虫卵。三、3 月中旬至 4 月上旬是杏象甲出土上树危害期,利用其假死性,清晨摇树,人工捕杀, 清除虫果,并及时喷 20速扑杀 2000 倍液和 50多菌灵 600 倍液混合液。防治杏象甲和 杏疮痂病、黑斑病、穿孔病,也可选用其他杀虫杀菌剂混用。 四、4 月中

2、旬喷 40菊马乳油 1000 倍液和速克灵 200 倍液,可防治杏疮痂病,黑斑病、穿 孔病及桃蚜。 五、6 月中旬用灭扫利 2000-3000 倍液、速扑杀 1000 倍液和多霉清 1500 倍液防治红蜘蛛、 介类、黑斑病、穿孔病等病虫,并人工捕杀红颈天牛成虫。 六、7 月中下旬,人工捕杀群集而未分散的舟形毛虫,或及时喷速灭杀丁 2000 倍液进行防 治。 七、发芽前即花芽膨大期喷药,可用吡虫啉 4000-5000 倍液。发芽后使用吡虫啉 4000-5000 倍液并加对氯氰菊酯 20003000 倍液可杀灭蚜虫,也可兼治杏仁蜂。坐果后可用蚜灭净 1500 倍液防治蚜虫。杏树的病虫害及防治一、主

3、要病害一、主要病害1、杏树流胶病症状 主要发生在枝或干上,尤以桠杈处易发病,枝条和果实也有发生。初在病部流出 淡黄色透明的胶状物,树脂凝聚渐变成红褐色,病部稍肿,皮层或木质部变褐或腐朽,有 时腐生别的杂菌,致叶小变黄,树势衰退,严重时枝干枯死。病因 诱致杏树流胶病因素较复杂,各地不同、北方主要是霜冻等原因引起,有些地区 是日灼或虫害引起,此外,排水条件差,施肥或修剪不当,致生长不良易诱发此病。该病 在春季发生最多。其病理过程主要发生在幼嫩的木质部,染病后,杏树的形成层停止产生 新的韧皮部或木质部,但却向水平方向增生厚壁细胞,形成由淀粉堆积成的内含物,与此 同时,在细菌的的作用下产生酶,酶把细胞

4、膜溶化后形成烷酸胶,即树脂。由于厚壁细胞 不断增殖,细胞膜和淀粉的胶化三者不断地进行,致流胶持续进行。防治方法 参见桃树流胶病。 2、杏树细菌性穿孔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染果实和枝梢。叶片染病,初在叶背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 斑点;渐扩大为圆形至不规则形、紫褐色或黑褐色病斑,病部周围具黄绿色晕圈;后期病 斑干枯,边缘产生裂纹或脱落穿孔,当穿孔多时,病叶提早脱落。果实染病,初在果面上 产生褐色小圆斑,稍凹陷,后扩大,呈暗紫色,天气潮湿时产生黄白色粘质分泌物;干燥 时病斑上或其周围产生小裂纹,裂纹处易被其他病菌感染,引起果腐。枝条染病,形成春 季溃疡斑和夏季溃疡斑两种类型。基本上与“桃树细菌性穿

5、孔病”相似。病原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Pruni (Smith) Dye 异名:Xanthomonas pruni (Smith) Dowson.称黄单胞杆菌属甘蓝黑腐黄单胞菌桃穿孔致病型,属细菌。菌 体短杆状,大小 0.30.80.81.1 微米,极生单鞭毛,有荚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 阴性。病菌发育适温 2428,最高 38,最低 7,致死温度 51。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 参见“桃细菌性穿孔病。” 3、杏树小叶病症状 杏树小叶病是我国杏树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染病树春季发芽时,可见病芽扭曲, 叶小、细长呈柳叶状,丛生,后叶片逐渐凋萎,致整株枯死。从表

6、面看不象生理病,也不 象越菌引致的病害,呈中心发病型。病原 RLO 称类立克次体。用电镜检查天然感病杏树叶片中脉超薄切片,发现韧皮细 胞中存在类立克次体呈棒状或卵圆形,直径约 0.20.5 微米,长约 1.02.5 微米。被双 星膜,即被有波纹状细胞壁和光滑的细胞质膜环围着。纵切片中病原呈棒状,两端较钝, 外壁呈波纹状,菌体多沿细胞同壁成群的发生。类立克次体(RickettsiaLike Organisms 简称 RLO),也称类立克次体菌(Rickettsialike Bacteria,简称 RLB), 又称类细菌(BacteriaOrganisms 简称 BLO),通称难养菌(Fastid

7、ious Bacteria)是指在形态或起微结构方面类似真立克次的一类新的原核植物病原物。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正在研究中。防治方法 从染病杏树的树干注入 100ppm 青霉素于维管组织中,症状明显缓解。隔 半月后再防 1 次基本可控制病情扩展。 4、杏树腐烂病症状 主要为害枝干。症状分溃疡型和枝枯型两种,基本同苹果树腐烂病,但天气潮湿 时,从分生孢子器中涌出的卷须状孢子角呈橙红色,秋季形成囊壳。病原 Valsa japonica Miyabe et Hemmi 称日本黑腐皮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 性世代为 Cytospora sp.系一种壳囊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座直径 35 毫米,子囊

8、壳埋生在子座内,球形,具长喙,子囊圆筒形或棍棒形,大小 6090816 微米;子 囊孢子 8 个,圆筒形,稍弯曲,大小 182244.8 微米。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分生孢子座在病部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角,经雨水冲 溅放射出分生孢子,随风雨、昆虫传播,从伤口侵入,潜伏为害。该病发生与树势、地势 及管理水平有关,树势健壮不易发病;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施肥不足或不当,尤其是磷 钾肥不足、氮肥过多,或树体郁闭、负载量过大或受冻害均易诱发腐烂病。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是防治本病关键。采用配方施 有技术,增有机肥,协调氮、磷、钾肥比例,注意疏花疏果,使树体负载量适宜,

9、注意减 少各种伤口,减少病菌侵染机会。(2)刮治病斑。具体方法参见“苹果树腐烂病”。 5、杏疔病症状 杏疔病又称杏黄病、红肿病。主要为害新梢、叶片;也可为害花和果实。新梢染 病,节间缩短,其上叶片变黄,变厚,叶肉增厚,从叶柄开始向叶脉扩展,以后叶脉变为 红褐色,叶内呈暗绿色,变厚,并在叶正反两面散生许多小红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后 期从小红点中涌出淡黄色孢子角,卷曲成短毛状或在叶面上混合成黄色胶层。叶片染病, 叶柄变短,变粗,基部肿胀,节间缩短。7 月以后黄叶渐干枯,变为褐色,质地变硬,卷 曲折合呈架形,8 月以后病叶变黑,质脆易碎,叶背面散生小黑点,即子囊壳。黑叶于树 上经久落,病枝结果少或

10、不结果。花染病,病花不多易开放,花苞增大,花萼、花瓣不易 脱落。果实染病,生长停滞,果面生淡黄色病斑,生有红褐色小粒点,病果后期干缩脱落 或挂在树上。 病原 Polystigma deformans Syd.称杏疔座霉,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座生于叶内, 扩散型,橙黄色,上生黑色圆点状雄器,大小 163.8352.8239.4378 微米,性孢子线形,弯曲,单胞,无色,大小 18.645.50.61.1 微米,子囊壳近球形,大小 252315239327 微米,子囊棍棒形,内生 8 个子囊孢子,大小 9111212.416.5 微米;子囊孢子单胸无色、椭圆形,大小 131747 微米。 子囊孢子

11、在水中很易萌发,经 2 小时可长出芽管,后生褐色薄膜或附着器侵入。子囊孢子 的萌发力较易丧失。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子囊壳在病叶内越冬,春季从子囊壳中弹射出子囊孢子随气流 传播到幼芽上,条件适宜时萌发侵入,随新叶生长在组织中蔓延;分生了解子在侵染中不 起作用。子囊孢子在一年中只侵染一次,无再侵染。5 月间出现症状,10 月间叶变黑,并 在叶背产生子囊越冬。防治方法 (1)56 月间及时剪除病叶、病梢,集中烧毁。(2)5 月间摘除病芽、 病叶,如果全面清除病枝病叶有困难的,可在杏树展叶期喷 1:1.5:200 倍式波尔多液或 30%绿得保胶悬剂 400500 倍液(保定农药厂)、14%络氨铜水剂

12、 300 倍液,隔 1015 天 1 次,防治 1 次或 2 次效果良好,连续坚持数年可基本消灭或控制杏疔病为害。6、杏树胴枯病症状 小杏树或树苗易染病,呈枯死状。初在树干或枝的树皮上生稍突起的软组织,逐 渐变褐腐烂,散发出酒槽气味,后病部凹陷,表面多处现出放射状小突起,遇雨或湿度大 时,现红褐色丝状物,剥开病部树皮,可见椭圆形黑色小粒点。壮树病斑四周呈癌肿状, 弱树多呈枯死状。小枝染病,秋季生出褐色圆形斑,不久则枝尖枯死。病原 Botryospheria ribis (Tode) Gross.et Dugg.称茶藨子葡萄座腔菌,属子囊菌 亚门真菌。子座散生,初埋生,后突破表皮外露,黑色枕形,

13、内含数个子囊壳,子囊壳球 形或近球形,壳壁黑褐色,顶端具乳头状突起,孔口外露;子囊黑褐色倒棒状,内含 8 个 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梭形,无色透明,单胞,椭圆形,双列,大小 16.826.4710 微米。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树干或枝条内越冬,翌春孢子由冻伤、虫伤或日灼处伤口 侵入,系一次性侵染,后病部生出子囊壳,病斑从早春至初夏不断扩展,盛夏病情扩展缓 慢或停滞,入秋后再度扩展。小树徒长期易发病。防治方法 (1)科学施肥,合理疏果,确保树体健壮,提高抗病力。(2)用稻草或麦 杆等围绑树干,严防冻害,通过合理修剪,避免或减少日灼,心要时,在剪口上涂药,防 止病菌侵入。(3)及时剪除病枝,用刀挖

14、除枝干受害处,并涂药保护,可用波美 10 度石 硫合剂或 45%晶体石硫合剂 1520 倍液。其他药剂参见苹果干腐病。 7、杏褐腐病症状 杏褐腐病有两种症状。一种为害近成熟的果实,初形成暗褐色,稍凹陷的圆形病 斑,后迅速扩大,变软腐烂,上面长有黄褐色绒状颗粒,轮生或不规则,被害果多早期脱 落,腐烂,少数挂在树上形成僵果。另一种为害果实、花及叶片。果实染病,生出灰色绒 状颗粒,有时还引起花腐;叶片染病,形成大型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多雨时导致叶腐。病原 有二种,一种是 Monilia fructigena Pers.称仁果丛梗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有性世代为 Monilinia fructigen

15、a (Aderh.et Ruhl.) Honey 称果生链核盘菌,属子囊菌 亚门真菌。子囊盘灰褐色、直径 35 毫米,在田间需经两个冬季后才能形成;子囊圆筒 形或棍棒状,大小 120180912 微米;子囊孢子卵形,两端尖,无色,大小 1112.55.66.8 微米。无性世代分生孢子梗生在垫状子实体上,丝状,无色,大小 6012568 微米,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念珠状串生,大小 18231015 微米。另一种病原菌为:Monilia cinerea Bon.称灰丛梗孢,属半知菌 亚门真菌,有性世代为 Monilinia laxa Honey.称核果链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 囊盘漏斗

16、状或盘状,高 0.53 毫米,柄褐色,盘色较浅,直径 515 毫米;子囊圆筒形, 大小 1211887.511.8 微米;子囊孢子无色,椭圆形,大小 7194.58.5 微米。 分生孢子大小 523420 微米。无色,椭圆形或柠檬形。病菌和育温限 130,25最适。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在僵果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经伤口 或皮孔侵入果实,在果实近成熟时发病。多雨高湿的条件适其发病。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树上、树下的病果和僵果,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菌源。 (2)防止果实产生伤口,及时防治害虫,以减少虫伤,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3)于果 实近成熟时喷 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 500 倍液或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60%防霉宝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70% 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65%抗霉灵可湿性粉剂 15002000 倍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