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幼儿园常规教育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2315907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幼儿园常规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谈幼儿园常规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谈幼儿园常规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谈幼儿园常规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谈幼儿园常规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幼儿园常规教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谈谈幼儿园常规教育谈谈幼儿园常规教育最近,泰州市教育局制订了泰州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试行) , 实施细则从入园、生活、游戏、教学、运动、离园等六个方面,详细规范了幼儿和保教人员共同经历的、家长参与的活动过程,制定了专任教师、保育员等各类人员遵循的基本的、具体的行为要求和规则。常规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规教育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必修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明确了良好常规在幼儿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下面我就这个问题和在座的各位同仁一起探讨,不

2、到之处请各位指正。一、幼儿园常规教育的不良现状1规则等同于常规。许多老师还固守着传统常规教育中所谓的规则意识,认为常规就是规矩,例如:“小嘴巴,不讲话。小眼睛,看老师。 ” “一二三,静下来。 ”这些琅琅上口的规则把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孩子变成了“小机械人” 。我们在幼儿园还能听到 “不可以大声说话、别打架、说话举手、不许插嘴”等等限制性语言,以及那些包含着“不行、不要、不能”的指令性言语,这些都说明在老师心目中还存在着“常规教育的内容就是限制幼儿的不良行为,常规教育就是要遵守规则” 。2身陷常规教育的困境,处于“为”与“不为”之间。身处常规教育中的我们时常感受到常规带来的困惑,一方面,我们设法维

3、护它的权威,因为它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另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幼儿个性选择,对儿童自由发展的追求又使教师不能过分地强调常规。所以处在一线的老师都深有体会,过分强调常规会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让他们变成“机械人” ,但是如果班上常规不好,老师组织活动和平时带班就会觉得吃劲,所以“为”与“不为”会困惑我们。3常规教育方法简单,忽视了教育的游戏性。有些教师认为,常规教育就是不断的提出要求,强调孩子们的遵守,反复提醒督促。对遵守常规规则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奖励,对违反常规的行为进行惩罚。2这些做法会导致孩子们不把常规行为内化为自己的习惯,只是觉得是老师要我这样做的,我们经常也听到家长们的质疑:“宝宝在幼

4、儿园能自己吃饭吗?”“宝宝在幼儿园竟然会自己整理玩具啊!” ,家长们会觉得孩子在园比在家乖,在家都不这样啊。说明了什么?说明好习惯留在了幼儿园,留在了班级老师的面前,留在了一个个的赞许中,却难留在个体的需要中。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新思路针对幼儿园常规教育实践的现状,我们尽可能的寻找出最佳解决问题的教育对策,实施常规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长期实践研讨的过程中我积累出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让孩子了解常规的重要,从而转化为自觉地行为常规的设计是要让孩子们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例如:希望孩子做到离开座位时要把椅子靠近桌子里,那就要告诉孩子,如果椅子不靠近桌子里,很可能让别人走路时

5、撞到椅子而受伤,而且教室也会变得很小,那样让人看了也不整齐。孩子们知道了这些后,就会主动把椅子放好,如果有小朋友忘记了,旁边的小朋友会说:小椅子没放好,会撞到别的小朋友的。所有只有让孩子了解常规的意义,才能够真正地认同常规,并且能够切实遵守,这样才能顺畅地进行每一天的活动。常规教育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而且在一日活动的许多环节都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发现和把握常规教育的契机。我以喝水关保温桶为例。教师虽然教过如何开关保温桶,但总有些幼儿接完水后不注意把开关的把手放平关好。有的老师只是一味斥责幼儿,有的老师只是提醒幼儿关好,有的干脆不闻不问,自己关掉算了。怎么才能让幼儿了解不关好开关的后果呢?于是我让

6、幼儿在龙头下放一个空杯,让幼儿亲眼看到数分钟后,杯子里的水就满了,明白滴水成多,时间一长,白白流掉的水不知有多少呢?再结合有关地球水资源的认识,让孩子知道水的宝贵,从那以后水龙头不关好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即使有时有的孩子忘了也会有人去关好。可见,只有当幼儿真正理解了某些行为造成了直接和间接后果时,才会将规则“内化”为自觉的要求。而其中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则显得尤为重要。我想,管理是手段,管理的真正目的是“育人” ,是精神自由发展的人,能够自己管理自己的人。32利用音乐帮助幼儿建立常规意识大家都知道在自由操作的活动中让教师最烦恼的是整理物品,如何让幼儿快速整理又能快速地安静下来进行讲评呢?我采用了让

7、幼儿听音乐的方法,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播放一段熟悉的音乐,幼儿听到这段音乐后就知道要马上开始整理和讲评了,他们就会主动地收拾整理,教师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 “喊”了,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还有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或者是餐后活动后,我们都可以使用比较柔和的音乐(如:摇篮曲) ,幼儿听到后也会很自觉的休息了。音乐在幼儿常规建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我们需要要注意,所使用的音乐不要经常更换,让幼儿习惯成自然。3转变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常规建立时,首先教师应从长期自居的“领导者” 、 “指挥者”的宝座上走下来,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 ,给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教师

8、可把对孩子的要求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提出与孩子们共同讨论。我们在解决班级幼儿乱扔玩具的问题时,没有对孩子们机械地提出要求,而是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首先对孩子们说:“今天早上老师进教室时有哭声,老师到处找发现是许多玩具宝宝在哭。玩具宝宝为什么会哭呢?” “它们饿了想吃饭。 ”一个孩子回答道。一个孩子却说:“玩具宝宝哭是因为它们想出去玩。 ”一些孩子却懂事的回答:“不对,是一些小朋友把玩具扔了地上,所以玩具宝宝才会哭的。 ”这时一些扔玩具的小朋友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这时我拿起几块放在积木筐中的积塑问小朋友:“这些玩具没有被扔在地上,为什么也在哭呢?” “是小朋友弄错了,把积塑送到积木的

9、家里去了。 ”一个孩子立刻回答道。老师紧接着问:“那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这些玩具宝宝呢?” “送玩具宝宝回自己的家。 ”孩子们齐刷刷的回答到。从这以后,每次游戏结束后,孩子们都能主动地将玩具分门别类的收放好。通过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自主性,使幼儿园的常规教育由传统的“要孩子们怎么做”转化成孩子们自主地“我要怎么做” 。4榜样激励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4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守常规的幼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

10、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有的幼儿自觉地捡起了一块小垃圾,我就在班上郑重表扬;有的幼儿翻书的时候轻手轻脚,我就对他竖起大拇指,并向其他小朋友推广这种做法;有的幼儿因天热脱下衣服,叠整齐后才放进柜里,我就对他及时加以夸奖总之,对孩子正确、良好的行为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久而久之在老师的关注下,每个孩子都会形成自律的行为习惯。三、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几个注意点1过度强调常规教育,教师工作重心倾斜。许多老师将常规视为幼儿园教育有效的条件,即认为常规是教育的前提,似乎没有了这个前提,教育效果就不能保证。于是她们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幼

11、儿的常规培养上,使教师的工作重心开始倾斜。一个幼儿违反了常规,教师就在全班幼儿面前花较长的时间来纠正,使别的孩子也不能进行活动;在进行区域活动中,幼儿玩具没收拾好,教师要面对全体幼儿花大量的时间指错,并强调常规,最后使幼儿真正活动的时间所剩无几。活动中的常规的确有它存在的必要,但幼儿真正的纪律性与自制力来自他(她)对活动的投入而非外部的约束,一味强调常规与纪律,把它当作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无异于本末倒置。2与家长配合,实现家园共育。常规教育的效果与家长的配合有很大关系。教师常常有这样的抱怨,幼儿在园养成的习惯,过了一个假期又得重来。因此,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还应延伸到家庭。在家里,家长就是老师。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本、家访、个别沟通等方式与家长互通信息,互相了解,达到步调一致,才能不让我们的常规教育白费。 幼儿园常规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幼儿的心灵是一块奇特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能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只要我们辛勤耕耘,未来的幼儿将是生活的主人,他们懂得做人、懂得做事、懂得学习、懂得与他人5共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