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贝多芬《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艺术特征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2314089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贝多芬《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艺术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贝多芬《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艺术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贝多芬《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艺术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贝多芬《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艺术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贝多芬《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艺术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贝多芬《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艺术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贝多芬《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艺术特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贝多芬F 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艺术特征 摘要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 十首小提琴奏鸣曲。这首贝多芬的F 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中 期时的作品。是一首典型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奏鸣曲,从乐曲的结构的改变和风 格手法的创新都充分体现了贝多芬这一时期创作风格的转变,并深刻影响着其 后的小提琴创作。因为此曲完成于春天并且又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故被 后人命名为春天奏鸣曲。本文以F 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为研究对象,通 过对乐曲的曲式结构和演奏技法的分析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贝多芬;春天;演奏技巧;音乐风格 目录 一、贝多芬 10 首小提琴奏鸣曲简介1 二

2、、贝多芬F 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技法分析 1 (一)音乐风格 1 (二)乐章分析2 三、F 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演奏技法分析 3 (一)第一乐章演奏技法分析 3 (二)第二乐章演奏技法分析 5 (三)第三乐章演奏技法分析 5 (四)第四乐章演奏技法分析 6 结语 7 一、贝多芬 10 首小提琴奏鸣曲简介 总的来说,贝多芬 10 首小提琴奏鸣曲按照创作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 一阶段属于早期作品,这个时期他创作了第一至第三号奏鸣曲,创作手法多少 受了一些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作品风格还是明显的古典主义风格,第二阶段 是中期作品,创作了第四、第五号奏鸣曲。这个时期是他创作的高峰,风格上 开始大胆尝试

3、新的创作手法,作品中开始体现贝多芬独特的光彩。第三阶段晚 期开始往峰巅发展,至第九号达到最顶峰。 二、贝多芬F 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技法分析 (一)音乐风格 这首春天是一个四乐章的奏鸣曲。贝多芬打破了在传统小提琴奏鸣曲 当中的 3 乐章结构的传统限制,在中间添加了一个谐谑曲的乐章,这让从起始 的快板乐章到最终的回旋曲乐章相互间更加的丰富多彩。和声与和弦的种类基 本与海顿、莫扎特相同,且更加修饰和声的纵向结构,形式的表现更为紧密, 注重和声的简单的作用性、典雅的和声风格。 贝多芬对于音乐语言的使用提升到了令人震惊的高度,让人一听就能理解 要表现的思想,且两个主旋律在性质上是相互对立的,这让乐曲

4、发展透出巨大 的动力。主旋律是古典主义的委婉柔美,副题则是雷厉风行。这首乐章的奏鸣 曲不同于其他的 3 个乐章的悲伤,而是像”温婉女性的形象”,柔美自然纯朴 的风格创作。 (二)乐章分析 1.第一乐章(Allegro)是 4/4 拍的快板,整体架构是奏鸣曲形式。以 F 大调当做核心曲调,根据 局古典主义的创作技巧采取大小调的改变,主部、副部的主题产生明显的比较, 在全曲当中都有表现。 图 1 曲式结构: 呈示部(1-87): 主部主题一共 10 个小节,用 3 个乐句构成。主要体现在小提琴演奏上,用 一个二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构成的回音曲调营造出春天风吹花香的气息,欢快 的曲调让人联想到春季温暖

5、的溪流,在日光照耀下潺潺流淌的遐想。此后用钢 琴反复弹奏主旋律,但是钢琴也不单单是机械的仿照,而是增加微小的变奏, 让旋律更优美。小提琴用琶音完结伴奏的部分,且用较大的幅度逐渐向上扩散 展开来,最终终止在 F 大调属和弦。主题旋律活泼,遍布青春的气息,听众从 此段欢乐旋律当中感受暖暖的春日气息。罗曼罗兰,法国著名的音乐评论家 特将贝多芬的此主题喻为”春神的微笑”。 2.第二乐章(Adagio molto espressivo) 极富表情慢板,3/4 拍,单三部曲形式。 图二曲式结构: 第二章的主题是极富表情的柔板,乐曲开头用钢琴弹奏出 16 分音符与分解 和弦织体作为的引子部分。随后来到 A

6、第一乐段(2-17),用钢琴演出主题音律, 和提琴之间进行相互回应,主题轻柔,似女孩的轻音慢叙,像在紧密的交流。 B 第 2 乐段(18-29):以开头发展与新元素组成,小提琴和钢琴相互演奏, 调性上以 bB 大调起,通过 F 调和 d 小调间进行一个短小的离调,然后终止在 bB 大调的的主和弦上,并将此主题反复一次演奏。用小提琴演奏出变奏后的主 题,修饰音的添加,带活整体的氛围,反复的方式增加听众对于主题的记忆, 营造期待的感觉,引出 Al。 A1 第 3 乐段(30-37):是变化的表现,音律主要由钢琴展现,且加花演奏。 变奏祛除主题的修饰音,节奏变得较为舒展,让乐曲比较柔和。 尾声(38

7、-73):规模宏大,用主旋律当做根基整体变化较大,调性和和声上 有了对应的拓宽.第一段转进 bG 调,完结于主和弦 bG 大调,完结于主和旋之上;第 2 段转进 U 大调,中句返回 bB 调。调性的每个改变,都形成新感觉,给听众新 感觉。最后在小提琴和钢琴的互相照应当中完结。 3.第三乐章(A1legromolto) 异常快速的快板,3/4 拍,是谐谑曲,是复三部曲。乐章简短,干练,鲜 明, 充满青春活力,和前一章产生显著比较。 图三曲式结构: 第一乐部 A(1-27):是单主题的三段架构.a 段的主题用钢琴弹奏,节奏轻快、 极富弹性活力,此主题是谐谑曲幽默性的来源,前段的主题在钢琴上演奏,后

8、 段钢琴整体反复,小提琴插入演奏,小提琴演奏的欢快节奏使得乐曲添加了些 许谐谑性。b 段的主题比较简洁,运用的是 a 段的动机作为乐句的开始,通过 渐强是声部逐渐的加厚,力度变得更加强劲,成为一个小高潮。演奏时无较大 改变,增加三个小节的填充,演奏精炼。 三声中部 B(28-44):写法较为典型,沿袭古典”二重奏”也就是三声部的 特点。转变之前明快的节奏,用不间断的快速音群和呈示部产生对比。钢琴、小提琴构成三、六度平行的音阶,结合成音乐的主题,如低谷一路冲到顶峰, 和前后大调性谐谑产生优美的照应。 中部整体停止在 F 大调,无关联部分则是直观的演奏。在乐曲尾部有一个” D.C”(从头反复 A

9、段)。这是种曲式结构也是带有古典风格形式的二部曲式,它 在主题的结构、调式调性等方面都具有经典型。 4.第四乐章(Allepromonontroppo) 从容快板,F 大调,2/2 拍,是奏鸣回旋乐曲。此类独特的乐曲往往使用于 奏鸣套曲的最终的章节上。这一乐章是整首乐曲的整合和总结,其使用主题的 多次变奏方式完成,每一次的改变都拥有出乎意料的新的感受。 图四曲式结构: 呈示部(1-73) 主部这一乐段几乎全部都是小提和钢琴充满诗意和温暖的交流,乐曲明快。 衔接部分偶尔产生 sf 突强,营造某种意料之外的感觉。副部是过渡本质的段落, 这时候小提琴的主旋律增加了微小的修饰,变成更为明快,钢琴的部分

10、增厚, 左右手一直变化的七和弦,营造出一种雄伟庞大的氛围,是乐曲带有英雄主义 的色彩。在调式调性方面,c 小调与 C 大调互相间接表现,色彩的明暗变化极 度拥有戏剧性的意味。随后是乐曲主题的整体表现。 展开部(74-123) 这个乐段是此乐章的中间部分。乐曲结构除了调式调性上有改变,乐曲的 本质也有了一些变化,比如钢琴在 f 音上重复八度音的持续演奏,对小提琴声 部演奏的连续三连音进行对比和烘托,使这段旋律整体变得磅礴,拥有英雄主 义的特点。 再现部(124-243) 整体部分是用的是变化再现的形式,小提琴用双音拨奏的演奏技巧等,钢 琴的伴奏的织体也发生改变。衔接部在后半段展开之后,完结在 b

11、E 大调的主和 弦上面。副部最初是没有采取调性的服从而回到原始的主题上,且是由 be 小调 起始,通过同主旋律音调的改变,最终再返回主旋律上面,让这最终的乐章表 现的异常繁复。尾部也使用了衔接当中产生的音调,强度比较异常剧烈,使用 诸多的 sf 当做乐曲的语句强调,最终是钢琴和小提琴之间欢快的交流,在听众 的心绪不断提升当中,整个乐曲用辉煌的气势完结。 三、F 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演奏技法分析 (一)第一乐章演奏技法分析 乐章起始是用小提琴演奏优美舒展的主旋律,钢琴用轻柔旋律把主题缓缓 的承托出来。 谱例 1 第一乐章第 110 节为例 小提琴用一个二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回音的形式组成乐段,这段回

12、音演奏 要求演奏者将短促的十六分音符拉的清晰并且连贯,在演奏的过程中可以适当 加重演奏第一个十六分音符时的力度并延长第一个十六分音符的时值,这样能 给人一种像春风拂过一般温暖,委婉的缓缓吹过,立即就将听众带领进春季的 万花园当中。 之后通过小节之间的衔接,整段乐段的主要思想全部转移至转钢琴的演奏 之上。 谱例 2 第一乐章第 11-16 小节为例这次是换做小提琴用分解和弦来烘托钢琴的演奏,小提琴的旋律听上去是 简单、重复的音符,但是在演奏中必须得连贯和流畅才能让整段乐段更加的饱 满、优美。演奏要注意右手换弦,因为都是在 G 弦和 D 弦上换弦,所以右手大 臂在切换琴弦时的弧度,应尽量减少右手臂

13、换弦的幅度,其动作当若画圆弧般, 这样才能保持音乐的连贯性。 A 段第 26 小节的钢琴演奏的一串双手十六分音符乐段后自然而然的的带出 次要的乐章思想。由 2937 小节开始,小提琴与钢琴之间的演奏自始至终在都 在能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从而一同的带出第一个高潮。虽乐谱上面无明显的 速度改变的迹象,但是许多的演奏家都会在这几个小节做出一个顺水推舟式的 带入,速率向前游走带出副部整体。 谱例 3 第一乐章第 38-42 小节为例 接下来的这段 B 段的副部主旋律是以带有倚音的二分音符和连续的带顿音 的四分音符所组成的旋律,以及二分音符上还带有 sf 的记号。这就要求演奏者 要做出较快的弓速来达到突

14、强的演奏,但是突强的标记在倚音后的 G 音上,所 以在演奏的过程中就要控制好运弓的速度。 在演奏的时候整体的节奏上必须拥有一别节拍之间的流畅感,顿音的弓的 运用上要精准强力,弓段在中下弓,打造出磅礴而有气势的演奏风格特点,和 主部的主旋律产生明显的比较。G 音则要一直在向前推进,不要停止在任何的 乐段上面,就像小溪一样不停向前流动的整体感受。在顿音的演奏上既要强力 又需要精练简短,虽然旋律的走向是向下的,也不能因此而变虚,这种力度要 一直保持到 C 段之前。急速的转变成轻柔的旋律步入 C 段,表现出强力当中隐 藏的万般柔情。C 段当中八分音符的跃进,从低至高、从轻至强,无一不表现 出春季的朝气

15、蓬勃。 (二)第二乐章演奏技法分析 第二乐章是富有表情的慢板节奏,在整首乐曲中是最具女性柔美的乐章。 仿佛就像一位少女在轻声的诉说着一样,表现出轻柔与朴素的音乐风格,满布 着幸福与无尽期望的音乐旋律。乐章的起始是以钢琴的左手伴奏旋律引起,第 二小节右手的主旋律插入。小提琴则饰演着随声对应的重要角色,在第一拍上 面轻柔的回应着。力道的大小把我要伴随钢琴的此起彼伏来采取掌控,不能够 超出钢琴的音量大小,也不能够整体减弱,由于虽然伴奏也是音乐当中主要的 组成成分,但是要做到弱而不虚的状态。 谱例 5 第二乐章第 1415 小节为例 这这之中第 14 上面的 Cresce 是整段当中的高潮点,也是贝多

16、芬的乐曲中 常用的演奏方式。是拥有激情,但也不要破坏整体的恬静的音乐氛围。由于是 一弓演奏四拍,并在一弓内做出渐强,就要求演奏者注意弓速和力度的调整。 故在演奏中应做慢弓速、弱力度像快弓速、强力度的过度,达到一弓渐强的效 果。由于这个 cresc 是在 P 当中的,故要很平常的伴随旋律演奏出来。 (三)第三乐章演奏技法分析 第三乐章是谐谑曲,要表现出幽默轻快。速率上面首要要把握分寸,才可 以准则却的张掌握整体音乐的勋率,不可以缓慢不然就会表现的笨重缓慢,没 办法和前面的两端乐章做出明显的旋律比较,表现的缺乏戏剧感。第一段是用 钢琴明快的跳音,如舞者运用脚尖在欢快的跳舞一样,这之后以小提琴用相同 的音色与感觉穿插入场进行演奏。 谱例 5 第三乐章 514 小节分析这是用两个小乐句构成的一个乐段,换种方式而言这些跳音演奏要变成乐 谱上面带入弧线的乐句,这之中诸多的休止符都要变得像是包含在乐段当中。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四分音符的跳音盐做与八分音符的跳音演奏必须要有区别。 在小提琴演奏的过程中,不能只用很少的弓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