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313469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2015-2016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高三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春节民俗艺术春节民俗艺术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强化着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的审美期待。这种普 遍而持久的社会心理,使“春节”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在春节这个“全民欢动 员”的狂欢时节,民俗艺术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民族文化的 凝聚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春节习俗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而各具地域特色的节俗艺术也在生活

2、中发挥着比审美欣赏更 为广泛的社会作用。比如南方许多地区都有耍“板凳龙”的习俗,其每一节“龙身”由每家每户来 制作,当龙灯耍到家门前时,这家人便将自己制作的一节“龙身”接上,龙灯如此越接越长,越耍 越威风。这种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既调动了人们过春节的积极性,也增进了村社邻里间的和睦 与团结。民间艺术特别能反映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其创作构思充满想象,极富浪漫色彩。比如人们会以 谐音方式把“鲇鱼”与富裕之意联系在一起,以之寄托“年年有余”的美好理想。民间艺术的造型 无意模仿客观事物的自然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以至其表现形式自由而奔放,具有 强烈的主观色彩,将中国“写意”艺术精神作了极致

3、的发挥。民间艺术的整体格调清新质朴、刚健 明朗,凸显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不像现在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极力表现 焦虑、寂郁或惆怅等消极情绪。有人说现在“年味淡了” 。的确是这样。以前过年,人们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塑 面花,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创作。如今,这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观念已越来越淡化,年 节的文化空间已为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现在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了,真正的民间创 作也随节俗的淡化而日益缺乏,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已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这是一个不容忽 视的问题,个中原因当然很复杂。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社会格局、经济格局、家庭格局以及价 值观

4、、审美观也和以往大有不同,许多有特色的节俗活动和相关的艺术形式要在城市里展开确有一 定的难度。可谁又能阻止生活的流变,让年节艺术一成不变地恪守老套路呢?其实,随生活潮流而与时俱进地加以调整和改变,本来就是民间艺术的精神和发展状态。面对 春节联欢晚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或“新年节艺术” ,我们与其在 怀旧中抱怨现实,不如在“俗而礼,礼而俗”的互动中建设与时俱进、魅力依旧的当代年节艺术, 以至让大家真的想过年、过好年。因为交通受阻,时下有人提出“今年过年不回家”的倡导。这当然是想为政府排忧解难,也是 为了避免同时出行所造成的种种麻烦。不过,面对民族文化历史所造就的普遍社会

5、心理,面对民族 文化记忆所产生的巨大精神感召,这种倡导显然是无力的,也不契合国情。其实,文化保护问题和民生问题是紧密关联的。今天,要想有力地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充分 地发挥春节及其民俗艺术的积极作用,就需要切实地解决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广大民众的生计问题。 安民于本土,就可使得乡村的老百姓都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和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就有可能得 到更好的延续,其积极的社会功能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春节才会越过越火, 春节的民俗艺术才会越来越繁荣。 (选自光明日报 ,有删 节) 1下列关于“现在年味淡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在春节不如以前热闹,真正的民间创作随节俗的

6、淡化日益缺乏,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 B当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关联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都已经被批量化生产的“民艺 商品”所充斥。 C每当过年时,人们都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以及塑面花等,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 术的创作活动。 D春节联欢晚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或“新年节艺术”活动缺乏 真正的民间创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以前“春节”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让一些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有了更 多的审美期待。B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与民间艺术相比,前者不如后者,因为前者想要表达的情绪是不健康的, 而后者则

7、凸显乐观主义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C有人提出“今年过年不回家” ,是因为交通受阻;但这种倡导其实是无力的,因为“春节”是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几乎人人都想回家过年。 D作者认为,文化保护问题和民生问题是紧密关联的,老百姓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和发展,传 承中国非物质文化,就有可能让传统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延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现在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但“春节回家过年”在民族文化记忆中仍具有巨大的精神感 召,这也是民族文化历史中所造就的普遍社会心理。B在国人的审美意识中,民间艺术无疑是极具有表现力的,它不刻意模仿客观事物特征,而强 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具

8、有强烈主观色彩。 C人们普遍对“春节”有着期待的心理,这也体现在它既可以促进民间艺术的发展,又可以具 有审美欣赏的作用,还有广泛的社会作用。 D若要充分发挥春节及其民俗艺术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那就要解决作为广大 民众的生计问题,但政府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36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姚文然,字弱侯,江南桐城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 顺治三年,以安庆巡抚李犹 龙荐,授国史院庶吉士。五年,改礼科给事中。六年,疏请“敕抚、按、道恩诏清理刑狱,勿任有 司稽玩。条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许专疏上陈” 。又请重定会试下第举人选用例,以

9、广任使。 又请敕各省督抚勿滥委私人署州县官。诸疏皆下部议行。寻转工科。 八年,世祖亲政,疏请令都察院甄别各省巡按,下部院会议以六等考核,黜陟有差。是岁, 江南、浙江被水,文然请灾地漕米改折,视灾重轻定折多寡。既,又言:“折漕例新定,民未周知。 官吏或折外重徵耗银,或先已徵米而又收折,或折重运轻,其弊不一。请敕漕臣密察严劾。 ”上并 采纳。十年,疏言大臣得罪不当锁禁,得旨允行。迁兵科都给事中,乞归养。 康熙五年,起补户科给事中。九年,考满内升,命以正四品顶戴食俸任事。故事,给事中内升, 还籍候补。留任自文然始。文然与魏象枢皆以给事中敢言负清望,号“姚魏” 。十年,两江总督麻 勒吉坐事逮诣京师,仍

10、用锁系例。文然复上疏论之,上谕:“自后命官赴质,概免锁系,著为令。” 寻迁副都御史,再迁刑部侍郎。十二年,调兵部督捕侍郎。京口副都统张所养劾将军轲永蓁徇 私纵恣,令文然往按,永蓁坐罢。迁左都御史。十三年,疏言:“福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皆叛应 吴三桂,中间阻隔,赖有广东。精忠将士旧驻其地,熟习山川形势,倘与延龄合谋相犄角,则广东势危。江西境与福建、广东接,倘侵据赣州南安,驿道中断,饷阻邮梗。宜驻重兵通声援。 ”上嘉 纳之。陕西提督王辅臣叛河南巡抚佟凤彩引疾上已许之文然言河南近陕西流言方甚凤彩得民心宜令 力疾视事上为留凤彩。 文然屡有论列,尤推本君身,请节慎起居。孝诚皇后崩,权攒巩华城,上数临视,

11、文然密疏谏, 且引唐太宗作台望昭陵用魏徵谏毁台事相拟,上亦受之,不怫也。十五年,授刑部尚书。时方更定 条例,文然曰:“刃杀人一时,例杀人万世,可无慎乎?”乃推明律意,钩稽揅讨,必剂於宽平, 决狱有所平反,归辄色喜。尝疑狱有枉,争之不得,退,长跪自责。又以明季用刑惨酷,奏除廷杖 及镇抚司诸非刑。十七年,卒,赐祭葬,谥端恪。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陕西提督王辅臣叛河南巡抚佟凤彩引疾上已许之文然言河南近陕西流言方甚凤彩 得民心宜令力疾视事上为留凤彩。 B陕西提督王辅臣叛河南巡抚佟凤彩引疾上已许之文然言河南近陕西沆言方甚凤彩 得民心宜令力疾视事上为留凤彩。 C陕

12、西提督王辅臣叛河南巡抚佟凤彩引疾上已许之文然言河南近陕西流言方甚凤彩 得民心宜令力疾视事上为留凤彩。 D陕西提督王辅臣叛河南巡抚佟凤彩引疾上已许之文然言河南近陕西流言方甚凤彩 得民心宜令力疾视事上为留凤彩。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工” ,清代六部之一,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B “黜陟” , “黜”是贬斥、废除的意思, “陟”指官员的晋升。 “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 降。 C “漕” ,指漕运,漕运是我国古代利用水道(河道、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 业运输。D “乞归养” ,请求辞职回家来调养自己的身体。 6下列对原文有

13、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姚文然重视法律。当朝廷要更定条例时,他认为条例能杀人万世应慎而又慎,务求刑律宽平, 以明末酷刑为戒,上奏废除廷杖。 B姚文然直言敢谏。他上疏请求朝廷清理刑狱,请求重定会试时落第举人的选用标准,用六个 等次考核各省巡抚,大臣获罪不应用枷锁等,多被皇帝采纳。 C姚文然关爱百姓。江南、浙江遭遇水灾时,他请求根据灾情的轻重将漕米赋税削减并折换成 银两,以减轻灾区负担。决狱有所平反,他就面带喜色;如果有冤案,他就争辩,不得时就很自责。D姚文然通晓军务。在任兵部督捕侍郎期间,查究柯永蓁徇私纵恣案件,上奏耿精忠和孙延龄 合谋将危及广东,应在江西驻扎重兵

14、对广东予以声援。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条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许专疏上陈。 (5 分) 译文: (2)考满内升,命以正四品顶戴食俸任事。故事,给事中内升,还籍候补。 (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再过金陵 唐 包佶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石头城 宋 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8、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5 分) 答: 9、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填上合适的语句。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 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 相近的文句是 , 。 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是 , 。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本志的句子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