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净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2313234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的净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水的净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水的净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水的净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水的净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的净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的净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人教版九年级新人教版九年级水的净化水的净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黄光捷1 指导教师:衷明华(1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潮州 521000)课题课题水的净化课型课型新课授课型教材版本教材版本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章节章节第四单元课题 2授课年级授课年级初三学生授课时间授课时间45 分钟一、教学设计导航图一、教学设计导航图基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the Target-leading teaching theories)通过“课本”和“课标”制定本次的教学设计核心教学目标,并以教学目标为基础,通过学情分析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采

2、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设计教学评价。后由教学评价情况及时反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正,从而使整个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分步化,最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课标课标课本课本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学学 生生2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结构上结构上:本课时水的净化的学习主要是第一课时,针对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采取的三种方法: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实验操作层层递进,思路清晰明了。内容上内容上:本节课是中考的热点,也是学生构建初中化学实验学习体系的关键点。教学方法上教学方法上:通过本节课的教法学法设计培养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也让学生深入地认识化学是一

3、门服务社会,以及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知识储备 学生在上一节课中学习了水资源相关知识,以及在上一个单元学习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课题 3 元素知识,对水中含有的元素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的相关注意事项。学生可以通过生活的实例认识现阶段水资源情况,然后生活生产联系实际,水的组成水的净化自然界中的水爱护水资源知识储备知识储备能力储备能力储备心理特征心理特征承上启下承上启下3从社会中的自来水厂具体了解水净化的过程与原理。2.能力储备能力储备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3.心理特征心理

4、特征心理学认为:人的好奇心是对新异刺激的一种探究及反应。对于初三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在化学的教学中,这种表现尤为突显。因此本节课首先展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水在人们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大海的一望无垠,还可能是壮阔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但实际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水可能是被污染的,废水应该如何处理才能被人们使用呢?同时以鲁滨逊漂流记故事创设情境,使得学生产生问题:如何解决水危机和净化水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四、三维教学目标四、三维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养成通过实验操作养成 科学探究意识和严科学探究意识和严 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会全面性、逻学会全

5、面性、逻 辑性思考分析问辑性思考分析问 题题掌握水净化的方掌握水净化的方 法,识记过滤步法,识记过滤步 骤:一贴,二低,骤:一贴,二低, 三靠三靠4五、教学重难点五、教学重难点六、教学方法六、教学方法教法策略:教法策略: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引导式教学,首先给出生活中水的图片实例,鲁滨逊漂流故事创设情境,从而提出问题:如何净化生活中的水呢?引入本节课课题的学习。让学生自己通过分组讨论、思考、等途径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自觉地、主动地观察实验现象,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不断优化水的净化过程,认知其本质的逻辑联系。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动手

6、、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学法策略:学法策略: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让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做实验,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很好地锻炼。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过滤实验步骤的一贴,二低,三靠操作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的三种净化方法巧妙衔接净水方法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生活事例小结教师引导提出问题生活事例总结知识点学生讨论小组实验5七、教学流程七、教学流程环节环节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生活中如何优化 净水呢?生活引入总结提升课后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聆听课堂小结新课讲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 答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做笔记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总

7、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以及总的教学流程,培 养学生逻辑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为下 节课的学习做下铺垫。自来水厂净化过程过滤实验操作静置与吸附沉淀净化过滤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展示自然界中人类生 活中水资源等图片创设情境鲁滨逊漂流流落荒岛 求生的故事学生聆听,学生讨论。6八、教学过程八、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料准备设计意图及资料准备生活引入生活引入:展示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水资源的图片。认真听讲。问题导入问题导入:创设情境,话说鲁滨逊流落荒岛的时候,海水太咸,泥水太脏,水是万物生命的源泉,鲁滨逊要怎么解决“水危机”呢?思考。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让同学们理性地认识水资源

8、的实际情况。7提出问题提出问题:鲁滨逊从池塘里获得的水(自然界)与纯水比较,有哪些区别呢?板书板书:一、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引导引导:如何对水进行净化?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听讲,记录笔记,小组讨论,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比较思考问题的方向与能力。讲解自来水厂净水过程讲解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引导引导:阐述该过程的物理与化学变化。认真听讲、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板书板书:二、净水的常用方法:(1)静置沉淀:让部分不溶的杂质沉到水底引导引导:该方法不能去除悬浮在水中的细小颗粒物及浮于水面的固体物质,通过加入什么物质可以

9、进一步净化呢?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静置一段时间的河水,分组讨论,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合作讨论学习能力,提高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问题,进一步改进小实验。板书板书:(2)吸附沉淀:利用明矾溶于水产生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板书板书:如何进一步除去水中的沉淀呢?仔细观察教师往静置一段时间的水加入明矾之后的实验现象,讨论并思考问题。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总结归纳能力。PPT 投影投影:过滤实验所需的仪器:滤纸,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板书板书:(3)过滤:可以分离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演示引导演示引导:每组学生进认真聆听、分组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过滤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9行过

10、滤实验操作,边讲解实验注意事项边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过程。提出问题提出问题:1,过滤后的水是纯水吗?2,过滤操作主要去除水中的什么杂质?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呢?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比较思考问题的方向与能力。小结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形成教学脉络。认真聆听。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0课后思考课后思考: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优化水净化的方法使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课后思考。学以致用,体会“化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同时为下节课做铺垫。九、教学亮点九、教学亮点1.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整个教学过程围绕 1 条线即去除不溶性杂质的净水方式进行,静置沉淀,吸附

11、沉淀,过滤实验,相辅相成,在完成“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同时中,培养学生逻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2.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重点学习过滤净化水操作的实验过程,同时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深入引入本节课时的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十、板书设计十、板书设计12十一、教学评价十一、教学评价1. 习题评价(习题见附件)为了更好的落实三维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针对学生的特点从三部分(学前诊断,随堂练习,达标测试)进行评价,从而对教学进行优化。2. 随堂评价在本次教学中为了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由此及时改进教学的进度和教学策略,我设置了一系列引导性问题,激活学生的思

12、维方式,从而根据学生的现场反应,及时进行调整。附件: 评价测试题评价测试题课题 2 水的净化一、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二、净水的常用方法:(1)静置沉淀:让部分不溶的杂质沉到水底(2)吸附沉淀:利用明矾溶于水产生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3)过滤:可以分离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一贴,二低,三靠13【学前诊断学前诊断】1.水分子含有哪些元素呢?2.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有哪些呢?3.自然界中的水与纯水之间存在哪些区别呢?【随堂练习随堂练习】1、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纯水是_色、_臭,清澈透明的_体,而许多天然水里由于含有 许多和_杂质,因此常呈浑浊。 3、阅读书本资料,了解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并把它简单表示出来。 自然水 用户, 其中物理方法有 ,化学方法有 。 4、水的净化方法: 静置沉淀除去 杂质。 吸附沉淀除去 杂质。 过滤除去 杂质。【达标测评达标测评】1、过滤操作的要点:“一贴” “二低” “三靠” 2、玻璃棒的作用: 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