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石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309908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石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陕西石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陕西石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陕西石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陕西石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石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石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8 届陕西石泉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届陕西石泉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君子的意义楼宇烈君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君子”一词很难界定,勉强相应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 Gentleman。研究表明,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掌权者、当权者,后世也有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如“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我们都希望社会的管理者是像样的君子,因为中国历代文化都强调统治者作为一个民族的表率,要通过教育来化导民众。君子既是一个统治者,同时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教育者。 礼记学记开篇就讲“建国君营,教学为先” ,就

2、是说建立一个国家,君子来管理一个国家,要把教育放在第一位;通过教育达到的最后目标是“化民成俗” ,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虽然君子是一个在上位的统治者或者管理者,但这主要是指社会地位、身份的不同,相对于小人、野人来讲的。孔子以后,君子的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君子从社会地位的标志转变为人格品格的标志。孔子主要从道德的理念来给“君子”做一个这样的规定,这在以后整个中国文化中形成了主流。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是在道德上、品格上的差别。当然中国文化中也不是仅有“君子”这一个词,与君子含义相近的,一个是“士” ,再一个是“圣人” 。荀子给这三个概念做了相当明晰的解释,他说“好法而行,士也” 。遵循一定的

3、规律办事,侧重于从现实的做人做事方面,来实现和遵守这个“法” 。荀子接着讲,“笃志而体,君子也” 。是说君子既有远大的、坚定的志向,又能够很实在地去实践。荀子又说“齐明而不竭,圣人也” 。对天地人之理都看得很清楚,而且没有停止,不断向上,不断探索,去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这就是圣人。荀子给“士” “君子” “圣人”做了相当清楚的定义,这三个层次都是遵循一个做人的根本道理,遵循社会应该遵守的一个理法去做的,而且要坚持不懈不断地提升。而君子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达到的道德楷模,所以君子更现实、更实际,我们达不到做圣人,但是可以做一个君子。我们常用“博雅”来形容君子,所谓“博”就是学识丰富, “雅”就

4、是品行端正。这两个字是君子所要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君子的社会作用,首先是引领社会风气。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说君子的德行就像一阵风一样,小人的品德就像草一样,风往哪儿吹,草就往哪儿倒。君子起引领的作用,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宋代的张载在正蒙里面也说, “君子于民,导始为德而禁其为非” ,就是指君子引导民按照社会的德行前进。引领就必须以身作则,要身教,自己先做到。 “身教胜于言教” ,君子能够以身作则地身教,所以说“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君子不用出门就可以使国家的百姓受到教育,就因为他身体力行,作出榜样,以自己的行为教育大家。引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营造一种氛围,一种习

5、俗。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非常重要,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里面就讲到, “当一个民族有良好风俗的时候,法律就是简单的” 。什么都要用法律来管理,社会是管不过来的,要靠大家道德的自觉,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习俗。君子的另一个作用是传承文化。文化的传承靠君子来延续,社会上如果没有专治于文化传承的人,那这个文化就会中断。随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内涵和形式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文化的根本精神不能放弃,这要靠君子来传承。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是要大家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而是要把文化的灵魂和精神的东西传承下来。(选自道德与文明2016 年第 6 期,有删改)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6、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作者先阐释了“君子”的内涵,然后从“引领社会风气”和“文化传承”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阐明了君子的作用。B.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中“君子”的内涵,与“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中“君子”的内涵并不相同的。C. 君子、圣人都是德行上的楷模,君子与圣人的差别在于,圣人更理想化,从道理上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但真正能够成为圣人的并不多。D. 所谓“博”就是学识丰富, “雅”就是品行端正,我们用“博雅”来形容君子,所以只要学识丰富,品行端正的人,就一定能成为君子。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载正蒙里说, “君子于民,导始为德而禁

7、其为非” ,就是指君子引导民按照社会的德行前进,是引领社会的正能量。B. 文中引用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当一个民族有良好风俗的时候,法律就是简单的” ,目的是为了说明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比法律的管理更重要。C. “身教胜于言教” ,是指君子身体力行,作出表率,就可以使国家的百姓受到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自觉,营造出良好的社会习俗。D. 社会需要有君子来专治于文化传承,时代的变化更要求君子不要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形式,否则就不能很好地传承文化的根本精神。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一词出现在春秋之前,其含义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 Gentleman 基本相同,君子是中国文

8、化的一个重要内容。B. 孔子以后,君子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是在道德品格上的差别,而在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统治者。C. 春秋以前,君子既是统治者,也是教育者。 礼记学记中的“建国君营,教学为先”说的就是教育是管理国家的首要任务。D. 君子与士的含义,有同也有不同,遵循一定的规律做人办事的可称为士,有远大坚定的志向并能身体力行的就是君子。【答案】1. D 2. B 3. A【解析】1. 试题分析:原文第二段“要做个君子,就要学识丰富,平行端正, 博雅两个字是君子所要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君子也称作博雅君子 ,文中的博雅只是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而已。2. 试题分析:文章并没有说社

9、会的良好习俗比法律的管理更重要。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 B 无中生有。3. 试题分析:A 项, “其含义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 Gentleman 基本相同”不正确,根据原文第一段“君子一词很难界定,勉强相应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 Gentleman”可知“君子”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的含义有较大的差异。(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守住你的瓦尔登湖杨虎1949 年,梭罗和他的湖首次来到了中国。译者徐迟在序言中这

10、样说道:“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那时正值天翻地覆,安静的梭罗不知能走进多少人的内心?中国内地的读者再次看到大洋彼岸这个“怪人”的身影已是 33 年后的 1982 年了。但这一次,席卷古老大陆的文学热潮即将汹涌起马尔克斯的魔方、乔伊斯的呓语,而狂热的读者们则兴奋地从小说中检索着改革、承包等字眼,为物质时代正义凛然地登场暗暗兴奋不已。又一次,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被时代的喧嚣所淹没。 其实,这本书本来就是为人类中那些安静的内心写的,小

11、众化正该是它的命运。这本诞生在湖边的书,或许是大自然最美的精灵之一湖泊为寻找芸芸众生中和她质地一样的心湖而假手梭罗发出的信号。共鸣,从来只发生在知己之间。水是大地的灵者,是人生的天籁表达。如果河流象征着人生奔突冲撞的青年时代,海洋则像是童年和老年的重叠,而湖泊这大地上晶亮的眼睛,则是人生静穆平和信念坚定的中年。我不知道梭罗是怎么下决心要为人类写这一本宁静的中年之书的。或许,是瓦尔登湖翻卷的浪花突然击中了他的灵魂;或许,这一需求潜伏已久,也许更早以前,他在某个喧闹的时刻突然听到了自己内心的低语,就像叶芝在伦敦的街头忽然热泪盈眶:“我就要动身走了,去茵纳斯弗利岛;我就要动身走了,因为我听到,那水声

12、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不管我站在车行道,还是人行道,我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 ”这样的向往,也许也曾多次在你我的内心翻涌,只是,我们不愿像梭罗那样去正视一个真实的自己,不敢像他那样舍弃世俗的一切去寻找和守住自己的瓦尔登湖。人类中那些柔软与敏感的心灵总是代替凡夫俗子去感受天籁,并九死不悔地承担由此落在自己命运中的狂喜与极苦。梵高如是,高更如是,梭罗也如是。但这一次,是人类与大自然最美丽的邂逅 1844 年一个落叶纷飞的秋日,27 岁的亨利戴维梭罗只影单身,仅带着一柄斧头和二十五美元二十一美分,住进了杳无人迹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在此之前,他已给爱默生当了两年助手。再往前,他亲眼目睹了恋人的他嫁和

13、相依为命的哥哥的死亡。再往前,1837 年,他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大自然是灵魂永恒的港湾。犹如母亲和情人,瓦尔登湖澄净的色彩让梭罗翻涌的内心一下子抵达了安静并狂热起来。安静的是他的情绪,狂热的是他的思绪,是他长久以来寻找的对话与表达。从 1844 年秋到 1847 年,短短一千多个日夜,瓦尔登湖拍岸的水声从梭罗心上流过,再一次流出就成了芬芳的墨香。但这本书绝不是隐逸者说。事实上,它隐含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就是对自我的尊重与发现,对生命的真实与神圣的寻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可能是一块小小的瓦尔登湖。只是,碌碌红尘里的你我总是在对碌碌红尘的房子、职务与收入等的追赶与算计中忽略了自

14、己的内心。静静跟着梭罗的脚印走下去,你蛰居的生命就会豁然舒伸,你内心的瓦尔登湖就会为你打开美丽的四季。发现并守住你的瓦尔登湖吧,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梭罗。要知道,人间每走一个人,天上就会落一颗星。(选自文苑经典美文 ,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中的序言,向读者介绍了梭罗的瓦尔登湖的阅读方式,并委婉含蓄地对瓦尔登湖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采用徐迟的话在修辞上属于引用。B. “共鸣,从来只发生在知己之间” ,这句话的内涵既指梭罗和安静的瓦尔登湖产生了共鸣,也指心灵安静平和的读者会和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本书产生共鸣。C. 文章将梵高、保罗、高更

15、和梭罗这些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并举,是为了证明拥有柔软和敏感心灵的人们比普通人更能感受大自然触动心灵带来的狂喜与极苦。D. 之所以说梭罗和瓦尔登湖的相遇“是人类与大自然最美丽的邂逅” ,是因为瓦尔登湖使梭罗的心灵抵达了宁静,而思绪却狂热起来,进而催生了一部伟大的书籍。5. 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中提及“又一次” 。6. 请简要探究尾段画横线句子的含意与作用。【答案】4. A 5. “又一次”指瓦尔登湖被时代的喧嚣淹没发生过不止一次,第一次在新旧交替的 1949 年,第二次在改革开放初期的 1982 年。表达了作者对中国读者错失瓦尔登湖的遗憾之情。 6. 瓦尔登湖是心灵宁静的象征。

16、作者呼唤我们“发现并守住你的瓦尔登湖吧” ,意思是呼唤人们不要在喧嚣的物质社会中迷失自我,而要让心灵回归宁静并坚守宁静。“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梭罗” ,意思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梭罗一样,摆脱碌碌红尘、纷扰世事、功名利禄的羁绊,都能像梭罗一样尊重自我与发现自我,追求生命的真实与神圣。这句话起到了点明文章主题、呼应标题的作用。【解析】4. 试题分析:A .“并委婉含蓄地对瓦尔登湖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分析不当。译者徐迟的话只是说明心灵的安静对正确理解瓦尔登湖的重要性,并指出如果没有一颗安静的心,就会误读这本书,就不能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并没有涉及对这本书的客观公正的评价。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