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常见考点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2308609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常见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学常见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学常见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学常见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学常见考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常见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常见考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学常见考点常见考点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学教育学复习重点复习重点 1 、概念:教育、教育学、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终身教育、 教育民主化 2 、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一些教育思想家的论点和著作 常见考查要点常见考查要点1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必须以教学 为中心。 2 、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3 、制度化教育开始于近代 。 4 、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学制的建立。 5 、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非制度化教育 的重要体现。 6、普及义务教育始于资本主义社会。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7、我国最

2、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八股文。 9、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孔 子。 10、世界上最早专门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中国古代的学记 。世界上近代最早的 一部教育学著作是大教学论 。 11、裴斯塔洛齐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赫尔巴特强调教育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 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2、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3、夸美纽斯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他提出“教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 一切人的伟大艺术”。 14、学校教

3、育产生与奴隶社会初期. 15、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1904 年奏定初等小学堂 章程 16、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 17、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他 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18、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体魄 的人称之为绅士。其代表作为教育漫话 19、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 20、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的、和谐地发展儿童的 一切天赋力量,提出

4、和谐教育理论。 21、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的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22、我国首次规定中小学实行六三三学制是在 1922 年。学制为壬戌学制 23、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 为终身教育。 24、教育民主化的内涵包括:取消等级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提倡教育结果的均等; 教育自由化。 25、学校教育制度在形成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 教育。 2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无阶级性;为生产劳动服务;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手段 极其简单。 27、白板说: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著名

5、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来 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28、亚里斯多德主张按照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 全面发展的教育,代表作政治学 。 29、孔子关于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有:注重修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 30、1939 年,苏联教育学凯洛夫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了教育学一书,对我 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复习重点复习重点1 、概念:人力资本、学校文化、校园文化 2 、分析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常见考查要点常见考查要点

6、1、人力资本是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以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 力。首次提出人力资本概念的是舒尔茨。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但科学技术影响教育 的数量和质量。 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政治经济制度。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表明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4、在马克思看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校园文化 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校园 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文化。 6、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

7、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7、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表达方式: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8、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相反,传统的教育是金字塔型的等级制的教育。 9、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关系。教育 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生产力。 10、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进,实质上就是政治民主化和教育民主化演进和发展的过程。 11、科技与教育在当今世界被认为视为社会发展的两大支柱。 12、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13、学校文化的特征(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

8、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为己任 (4)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14、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第三次信息几乎是革命,他的标志是计算机 和网络技术。 15、学生文化的特征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第三章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的发展教育与个体的发展复习重点复习重点 1 、关键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成熟、心理断乳期、发展关键期、个性、环境 2 、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 、普通中等教育在促进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常见考查要点常见考查要点1、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 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指向积极方面发展的过程。 2、成熟:在教育学中

9、,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 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 3、心理断乳期:指 13、14 岁16、17 岁的少年期。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被 突如起来的身心变化惊慌失措,有些心理学家又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 4、发展关键期: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5、个性:个性,又称人格。是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和独特性,人的个性又 是人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6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7、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孟子。认为人性是善

10、的,一个人道德及其他方面的发展 动力来自于内部。 8、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格塞尔。 9、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时期。 10、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11、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其 身心发展的动力。 12、康德认为: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13、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14、人的力量是人的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 15、少年时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展、自我意 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16

11、、皮亚杰将个体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为: 感知运算水平(岁) ,前运算阶段(岁) ,具体运算阶段(岁) ;形式 运算阶段(、岁以后) 。 17、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就是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 18、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是否得到了正常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看他的发展水平是否同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相一致。 19、人的心理成熟的标志是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20、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佛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 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2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 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

12、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2、初中阶段个体发展的任务是:身体方面,进行青春期和保健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 生理变化的必然和意义;认知方面;重视抽象和概括思维能力的培养;情意方面,培养学 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自我教育方面,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 价自我的所谓标准。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复习重点复习重点 1 、概念:教育目的、德育、智育、美育、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2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3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4 、普通中学德育的要求 常见考查要点常见考查要点1、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狭义的教

13、育目 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 , 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2、培养目标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3、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一课、一单元、一学期等)工 作者,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者产生变化的结果,比较具体,具有可测量性,而教育 目的不能测量。 4、德育:、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 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5、智育: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

14、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 育。 6、美育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 的能力。 7、素质教育:从社会和受教育者长远发展的要求出发,以提高全面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 引导受教育者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 8、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9、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15、学说基 础之上。 10、普通中学的德育要求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爱党、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最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 明意识和道德观念;养成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状态和应变能力。 11、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教育的性质,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教 育目的体现出来。教育目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12、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包括: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 14、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

16、社会性,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15、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是: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 16、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激励和评价。 17、孔子的教育目的:培养君子、士;是具有一定的道德标准的精神贵族和理想人格。孟 子的教育目的:培养“大丈夫”;荀子的教育目的:培养贤能之士;培养“大儒”善于治国理 政。墨子的教育目的:培养兼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18、洛克的教育目的:培养绅士。卢梭的教育目的培养“自然人”;区分于封建社会的寄生 虫,有丰富情感、身体强壮、心智发达、道德纯正、意志坚强,自食其力,独立人格。裴 斯塔洛齐的教育目的:发展人内在的天赋力量,人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应有的地位。 赫尔巴特:德行是给予整个教育目的的名词。斯宾塞: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人怎样生活。乌 申斯基认为:教育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强调教育的民族性。蔡元培:培养完全 人格,发展学生个性,实现社会改良。马卡连柯强调教育的社会性和时代性,认为教育的 目的是培养有文化的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