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管理 精细开发 提高特高含水期油藏采收率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295613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细管理 精细开发 提高特高含水期油藏采收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细管理 精细开发 提高特高含水期油藏采收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细管理 精细开发 提高特高含水期油藏采收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细管理 精细开发 提高特高含水期油藏采收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细管理 精细开发 提高特高含水期油藏采收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细管理 精细开发 提高特高含水期油藏采收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细管理 精细开发 提高特高含水期油藏采收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精细管理精细管理 精细开发精细开发 提高面提高面 1212 区油藏采收率区油藏采收率编写单位:清河采油厂项目负责:王 蓉 编 写 人:王 蓉审 核 人:王明培2目目 录录一、概况-1(一)地质概况-1(二)开发概况-1二、精细油藏研究-2(一)S3上51储层精细研究 -2(二)沙四段主力油砂体储层精细研究-2三、剩余油分布规律-3四、调整措施及效果-3(一)层系调整-3(二)井网调整-4(三)措施挖潜-5五、面 12 区开发调整效果评价-6六、结论-61一、概况(一)地质概况面 12 区位于八面河油田中部,北邻面 4 区,南接面 14 区,是一个被两条斜交断层夹持的呈三角形分布的断鼻油藏。主

2、要含油层系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主要含油小层沙三段和沙四段。含油面积 1.50Km2,地质储量 530.00104t,空气渗透率 759-215410-3m,平均孔隙度 35.9,凝固点-7.36,地下原油粘度 21.1-74mpa.s,含硫1.76,储集层以粉-细砂岩为主,胶结物含量低,接触-孔隙式胶结,压实程度差,是典型的高孔、高渗、高饱和度油藏(表 1-1-1) 。其中沙三上含油面积 1.10Km2,地质储量 244.00104t,油层埋藏深度 1075m,平均油层厚度 11.2m,平均孔隙度 36.0,平均空气渗透率 215410-3m,地面原油粘度 1940mpa.s。主力油层 S3上

3、34、S3上41和 S3上51;沙四段含油面积 1.30 Km2,地质储量 149.00104t,油层埋藏深度 1270m,平均油层厚度 6.8m,平均孔隙度 33.8,平均空气渗透率 75910-3m,地面原油粘度485mpa.s,主力油层 S421、S441和 S451。表 1-1-1 面 12 区油藏基础数据表地面 (mpa.s)地下 (mpa.s)沙三上1.124411.236.02154650.95461940174.4-10.0107510.84沙三中0.91366.337.91552650.95361673154.0-5.0112011.28沙四段1.31496.833.8759

4、600.937248521.1-4.36127012.75小计1.50530.019.235.9759-2154485-1940 21.1-174.4-7.36层位含油面积 (Km2)地质储量 (104t)平均有 效厚度 (m)孔隙度 (%)空气渗透率 (10-3m)油层埋 藏深度 (m)原始地 层压力 (MPa)凝固点 (oC)含油饱 和度 (%)地面原 油密度 (g/cm3)原油粘度(二)开发概况1、开发历程面 12 区于 1987 年 3 月投入试采,1987 年 5 月,根据八面河油田总体开发方案 ,分沙三上、沙三中、沙四段三套层系投入开发,1987 年 11 月投入注水开发,初期采用

5、三角形井网,300m 井距,面积注水开发方式部署。按主要调整工作量划分,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基础井网建设阶段(1987-1988 年) ;(2)整体完善调整阶段(1989-1990 年) ;(3)井况恶化,调整工作量少,产量快速递减阶段(1991-1999 年) ;2(4)低速开发、局部调整阶段(2000 年-2007 年) 。2、开发特征(1)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低。调整前面 12 区综合含水为 97.1%。地质储量采出程度 25.6%,可采储量采出程度84.16%,地质储量采油速度 0.2%。 属于典型的“高含水、高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油藏。 (2)平面、层间、层内

6、差异大,剩余油分布复杂。面 12 区三套层系沉积特征各不相同,同一砂体横向变化大,油层层间渗透率级差平均大于 20,油稠,油水粘度比大(80.1) ,注入水指进现象严重。历经 20 年的注水开发,油水井套管损坏严重,井网不完善,油藏压力及油水关系经过了复杂的变化过程,导致地下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需加深油藏认识,总结剩余油分布规律,找出特高含水期的主要潜力,从而制定适合特高含水期油藏的开发调整方案。二、精细油藏研究(一)S3上51储层精细研究面 12 区主力油砂体 S3上51含油面积 1.11Km2,地质储量 126.10104t,占沙三上储量的 51.7。S3上51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是多

7、期河道砂叠置而成的厚油层,平均有效厚度 7.4m,根据层内物性差异和夹层将 S3上51分为 3 个流动单元,其中 S3上51分布不稳定,含油面积 0.67Km2,平均有效厚度 2.0m,地质储量 24.90104t ;S3上51和 S3上51分布较稳定,S3上51含油面积 0.95 Km2,平均有效厚度 2.9m,地质储量 51.50104t;S3上51含油面积 0.93 Km2,平均有效厚度 2.9m,地质储量49.70104t。并结合沉积微相将 3 个细分层划分为 3 条河道。(二)沙四段主力油砂体储层精细研究对沙四段主力油砂体开展了储层精细研究。研究表明面 12 区沙四段为滨浅湖沉积相,

8、S421主要以滩坝沉积为主,东部较发育;S441主要为滩砂沉积,东部发育有部分滩坝沉积;S451为滩砂沉积。3沙四段主力油砂体储层平面上自西向东逐渐变好,S441砂体内部储层展布稳定, S421东部储层展布稳定,纵向上 S451储层展布较 S421、S441稳定。沙四段主力油层展布稳定,部分非主力油层存在砂岩尖灭,油层厚度薄,S421平均有效厚度 3.0m,东部加厚至 4m,S441平均有效厚度 2.2m,局部加厚至 4m,S451平均有效厚度 2.9m。S421储层平均孔隙度 26.9,平均渗透率 313.810-3m;S441平均孔隙度 32.1,平均渗透率 775.110-3m;S451

9、平均孔隙度 24.4,平均渗透率180.010-3m。纵向上 S441储层物性最好,S451储层物性最差。平面上均表现为东部储层物性好于油砂体内部,内部储层局部物性变差。三、剩余油分布规律特高含水期油藏不同的沉积环境其剩余油分布特点不同,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的砂岩,储层物性普遍较好,注入水平面上沿河道方向推进,纵向上油层底部水淹严重,中、上部水淹程度低,其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层间、层内注入水未波及到的区域;而以滨浅湖相沉积为主的砂岩,储层物性差异大,由于其油层厚度薄,剩余油在平面上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在井网不完善区域和储层物性较差区域。S3上51流动单元剩余油分布在 S3上511和

10、S3上512, S3上513除靠近断层局部区域外已全部水淹。而 S441、S451油砂体内部剩余油分布在储层物性较差区域。四、调整措施及效果根据面 12 区剩余油分布特点,制定了可行了调整方案,主要在层系调整、井网调整和措施挖潜上开展了大量工作。(一)层系调整主要在沙三上开展,调整原则是 S3上3441与 S3上51分层开采,以完善注采井网为主不规则部井;S3上51单独一套井网开采,应用水平井技术挖掘层内剩余油潜力。首先对S3上51开展调整工作。依据调整原则在河道边部部署了 6 口水平井,1 口侧钻水平井,分别是面 12-平 1、面 12-平 2、面 12-平 3、面 12-平 4、面 12-

11、平 5、面 12-平 7 和面 12-13-侧平 5 井。4目前已完钻投产 4 口,面 12-平 1、面 12-平 2、面 12-平 3 和面 12-13-侧平 5,轨迹上下摆动幅度、水平段长度等技术指标基本达到设计要求。除 12-P3 外其它 3 口井投产效果显著(见表 4-1-1) 。表 4-1-1 面 12 区沙三上投产新井生产情况统计表m/nt/dt/d%m/nt/dt/d%t12-13-CP52008.3.2587.79裸眼筛管S3上51218.6/111.27.335.1S3上51218.6/14.53.424.2120812-P12008.6.1467.39套管固砂S3上5121

12、0.0/113.37.742.2S3上51210.0/129.7486.465712-P22008.9.2886.72套管滤砂管S3上51249.0/145.910.976.2S3上51249.0/150.610.479.537312-P32008.10.31124.38套管滤砂管S3上51237.6/140.20.399.3S3上51237.6/161.81.198.330井 号投产时间初期生产情况日产液含水日产油含水目前生产情况层位年产油 日产液有效厚度/ 层数投产 层位有效厚度/ 层数日产油水平段长 m完井方式防砂方式(二)井网调整井网调整主要以沙四段为主,调整原则是:立足现有井网,S4

13、21和 S441东部以完善井网扩边部署为主,180-200m 井距不规则布井;S441和 S451油砂体内部以完善井网为主,在剩余油富集区零星部署。油井考虑邻近砂体的出力状况单采,精细开发。东部以 2、4 砂组为主,为完善注采井网和扩边部署新井 9 口,其中油井 7 口,水井 2 口;构造内部以 4、5 砂组为主,在井网不完善剩余油富集区零星部署新井 6 口,其中油井 5 口,水井 1 口。目前已完钻投产油井 5 口,投注水井 2 口。5 口新井投产初期日产油 16.0t,平均单井产能 3.2t,综合含水 64.9,目前日产油 13.9t,平均单井产能 2.8t,综合含水 67.8,年产油 1461t(表 4-2-1) 。而目前面12 区沙四段老井平均单井产能为 1.2t,综合含水 94.5。表 4-2-1 面 12 区沙四段新井投产情况表m/nt/dt/d%m/nt/dt/d%t 112-2-X332008.4.27S4213.6/16.53.645S4213.6/19.54.948.2568212-4-X332008.5.1S4413.6/34.23.125.6S4413.6/34.12.635.7625312-4-X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