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北京朝阳区高三化学期末试卷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295221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 北京朝阳区高三化学期末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年 北京朝阳区高三化学期末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年 北京朝阳区高三化学期末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年 北京朝阳区高三化学期末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年 北京朝阳区高三化学期末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 北京朝阳区高三化学期末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 北京朝阳区高三化学期末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北京市朝阳区北京市朝阳区 20122013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化化 学学 试试 卷卷(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u 64 Br 80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42 分)分)本部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苹果属于碱性食物B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碳合金C亚硝酸钠是有毒物质,不能添加到食物中D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常常综合应用氧化还原法和沉淀法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汽油可由石油分馏

2、和石油的催化裂化获得,可用作燃料B乙炔、丙烯酸、醋酸乙烯酯均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C蔗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沉淀D谷氨酸分子( )缩合最多可形成 2 种二肽3L多巴是治疗帕金森氏症的药物。关于 L多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其分子式为 C9H11O4NB核磁共振氢谱上共有 8 个峰C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D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苯中含有苯酚杂质:加入溴水,过滤B乙醇中含有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分液CFeCl3溶液中含有 CuCl2杂质:加入过量铁粉,过滤DCO2中含有 HCl 杂质:通入饱和 NaHCO3溶液,洗气5在下列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3、的一组离子是A pH1 的溶液中:NH4+ 、 Fe2+ 、SO42-、Cl B 通入过量 SO2气体的溶液中:Fe3+、NO3、Ba2+、H+ C c(Al3+)0.1 mol/L 的溶液中 :Na+、K+、AlO2、SO42-D由水电离出的 c(H+)11013 mol/L 的溶液中:Na+、HCO3、Cl、BrHOOCCH2CH2CHCOOHNH2L多巴26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7.8 g 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 0.2 NA B3.2 g O2和 O3的混合气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 0.2 NAC1 L 0.1 mol/L 的 Al2(SO4)3溶液中

4、,Al3+的数目为 0.2 NA D过氧化氢分解制得标准状况下 1.12 L O2,转移电子数目为 0.2 NA7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 1 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B图 2 中,滴加少量 K3Fe(CN)6溶液,没有蓝色沉淀出现C图 3 中,燃气灶的中心部位容易生锈,主要是由于高温下铁发生化学腐蚀D图 4 中,用牺牲镁块的方法来防止地下钢铁管道的腐蚀,镁块相当于原电池的正极8右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Z 两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相比前者较大BM、N 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相比后者较强CX 与 M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

5、合物能与碱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D工业上常用电解 Y 和 N 形成的化合物的熔融态制取 Y 的单质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与其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的盐酸:CO32-+2H+= CO2+ H2OB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 CO2: + CO2 +H2O + HCO3-C足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Fe4HNO3=Fe3+2H2ONOD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 Ca2+ +2ClO- + SO2+H2O=CaSO3+ 2HClO10SF6是一种优良的气体绝缘材料,分子结构中只存在 SF 键。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3F2(g) = SF6(g) H= 1220

6、kJ/mol 。已知:1mol S(s) 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 280kJ,断裂 1mol FF 键需吸收的能量为 160 kJ ,则断裂 1mol SF 键需吸收的能量为A330 kJ B276.67 kJ C130 kJ D76.67 kJ图 1图 2图 3图 4O- 311将 CO2转化为甲醇的原理为 CO2(g)+3H2(g) CH3OH(g)+H2O(g) H c(X-) c(HX) c(H+) c(OH-) C在 B 点,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D在 C 点,c(X-) + c(HX) =0.05 mol/L13下列根据实验及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实 验现 象结论A试管(1)中紫色

7、消 失,试管(2)中紫 色没有消失甲苯中苯环使甲基的 活性增强B试管内壁有 银镜生成X 具有还原性,一定 含有醛基C先生成白色沉淀,滴 加 FeCl3溶液后,生 成红褐色沉淀Fe(OH)3是比 Mg(OH)2 更难溶的电解质D试管 b 比试管 a 中溶 液的红色深增大反应物浓度,平 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4某工厂采用电解法处理含铬废水,耐酸电解槽用铁板作阴、阳极,槽中盛放含铬废水,原理示意图如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 为电源正极B阳极区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Cr2O72- +6Fe2+ +14H+ = 2Cr3+ +6Fe3+ + 7H2O液体 X银氨溶液4C阴极区附近溶液 pH 降低D

8、若不考虑气体的溶解,当收集到 H2 13.44 L(标准状况)时,有 0.1 mol Cr2O72-被还原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58 分)分)15 (10 分)某化学小组进行 Na2SO3 的性质实验探究。 (1)在白色点滴板的 a、b、c 三个凹槽中滴有 Na2SO3 溶液,再分别滴加下图所示的试剂:实验现象如下表:编号实验现象a溴水褪色b产生淡黄色沉淀c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 BaCl2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褪去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a 中实验现象证明 Na2SO3具有 性。 b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应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 c 中现象(用化学用语及简单文字

9、表述) 。(2)在用 NaOH 溶液吸收 SO2 的过程中,往往得到 Na2SO3和 NaHSO3 的混合溶液,溶液pH 随 n(SO32-):n(HSO3-) 变化关系如下表:n(SO3 2): n(HSO3)91:91:19:91pH8.27.26.2 当吸收液中 n(SO32-):n(HSO3-) =10:1 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填字母) 。Ac(Na+) +c(H+) = 2c(SO32-) +c(HSO3-) + c(OH-)Bc(Na+) c(HSO3-) c(SO32-) c(OH-)c(H+)Cc(Na+) c(SO32-) c(HSO3-) c(OH-)c(H+

10、) 若 n(SO32-):n(HSO3-) = 3:2,则 0.8 mol NaOH 溶液吸收了标准状况下的 SO2 L。516 (12 分)某化学小组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后,对教材中 Fe2+氧化为 Fe3+的实验进一步思 考,并提出问题:Cl2能将 Fe2+氧化为 Fe3+,那么 Br2和 I2能否将 Fe2+氧化为 Fe3+? 环节一:理论推测环节一:理论推测 部分同学认为 Br2和 I2都可能将 Fe2+氧化为 Fe3+,他们思考的依据是 。 部分同学认为 Br2和 I2都不能将 Fe2+氧化为 Fe3+,还有同学认为 Br2能将 Fe2+氧化为 Fe3+而 I2不能。他们思考的依据是从上

11、到下卤素单质氧化性减弱。 环节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环节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在大试管中加适量铁粉,加入 10 mL 稀盐酸,振荡试管,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 取上层清液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 1:试管操作现象先向试管中加入 2 mL FeCl2溶液,再滴加少量红棕色的溴水, 振荡试管溶液为黄色先向试管中加入 2 mL FeCl2溶液,再滴加少量棕黄色的碘水, 振荡试管溶液为黄色环节三: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解释环节三: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解释 (1)同学甲认为中现象说明溴水能将 Fe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 。 同学乙认为应该补充实验,才能得出同学甲的结论。请你帮助同学乙完成实验: 实验 2:操作应该观察

12、到的现象(2)该小组同学对中溶液呈黄色的原因展开了讨论: 可能 1:碘水与 FeCl2溶液不反应,黄色是碘水稀释后的颜色。 可能 2: 。 实验 3:进行实验以确定可能的原因。操作现象向试管所得溶液中继续加入 0.5 mLCCl4,充分振荡, 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上层溶液,滴加 KSCN 溶液静置后,上层溶液几乎无色,下层 溶液为紫色;上层溶液滴加 KSCN 溶液后,出现浅红色同学丙认为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是“可能 2”成立,同学丁认为不严谨,于是设计了实验 4: 实验 4:操作现象6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2 mL FeCl2溶液,滴加 0.5mL 碘 水后,再加入 0.5mL 乙酸乙酯,充分振荡

13、,静置一段 时间后。取出下层溶液,滴加 KSCN 溶液静置后,上层液为紫色,下层液几 乎无色;下层溶液滴加 KSCN 溶 液后,没有出现浅红色你认为实验 4 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同学丁根据实验 4 现象得出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碘水与 FeCl2溶液反应的程度很小。(3)Cl2、Br2、I2氧化 Fe2+ 的能力逐渐减弱,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17 (12 分)天然气(以甲烷计)在工业生产中用途广泛。在制备合成氨原料气 H2 中的应用(1)甲烷蒸汽转化法制 H2的主要转化反应如下:CH4(g) + H2O(g) CO(g) + 3H2(g) H = +206.2 kJ/molCH4(g)

14、 + 2H2O(g) CO2(g) +4H2(g) H = +165.0kJ/mol上述反应所得原料气中的 CO 能使氨合成催化剂中毒,必须除去。工业上常采用催化剂存在下 CO 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易除去的 CO2,同时又可制得等体积的氢气的方法。此反应称为一氧化碳变换反应,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CO 变换反应的汽气比(水蒸气与原料气中 CO 物质的量之比)与 CO 平衡变换率(已转化的一氧化碳量与变换前一氧化碳量之比)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析图可知: 相同温度时,CO 平衡变换率与汽气比的关系是 。 汽气比相同时,CO 平衡变换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3)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

15、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也可以表示平衡常数(记作 Kp) ,则 CO 变换反应的平衡常数表示式为:Kp= 。随温度的降低,该平衡常数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 。汽气比与汽气比与 CO 平衡变换率的关系平衡变换率的关系7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中的应用以熔融 Li2CO3和 K2CO3为电解质,天然气经内重整催化作用提供反应气的燃料电池示意图如右:(1)外电路电子流动方向:由 流向 (填字母)。(2)空气极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以此燃料电池为电源电解精炼铜,当电路有 0.6 mol e- 转移,有 g 精铜析出。18 (12 分)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模拟用软锰矿(主要成分 MnO2,杂质为铁及铜的化合物等)制备高纯碳酸锰,过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缓慢向烧瓶中(见右图)通入过量混合气进行“浸锰”操作,主要反应原理为:SO2+ H2O = H2SO3MnO2+ H2SO3 = MnSO4+ 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