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下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294301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年级下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年级下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年级下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年级下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年级下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年级下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年级下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二年高二年级级下期下期历历史期中考史期中考试试题试试题、选择题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题共 30 小题,计 60 分。1. 梭伦改革后雅典富裕的工商业奴隶主在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经历是( )A带着商船队将谷物运销海外 B回到比雷埃夫斯港,指挥奴隶搬卸货物C回家后招募平民准备下次出海 D休息一天后去参加四百人会议2.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3.下列关于索伦改革的描述,正确的是A.四

2、个等级的公民都可以担当官职 B.四个等级的公民均有资格入选四百人会议C.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势力,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D.消灭了债务奴隶制,确保了雅典奴隶经济上的独立4.史记商君列传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该材料涉及到商鞅改革的措施废井田 奖励耕织 废分封,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A B C D5.商鞅在秦国变法, “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2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6

3、.商鞅变法的背景有哪些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大量荒地被开垦,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 “百家争鸣”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秦王嬴政即位A B C D7.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 “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8. 魏书.李安世列传:“时民困饥疏散,豪左多有占夺,安世乃上书曰宜更均量孝文帝纳之,后均田制始于此矣。 ”统治者实行“均田制”的基本原因是A.大量无主荒地需要国家管理 B.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收入C.出现大量流民,

4、需要安置 D.保证国家兵源的需要9.下列关于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10 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 B.露田可以买卖,桑田不能买卖C.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赋税 D.地主的原有土地有所变动10.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青苗法 募役法 免役收庸法 方田均税法A B C D11.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3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12. 公元 997 年,宋朝岁收 2200 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

5、收入高达 11000 多万缗,支出却高达 12500 多万缗。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贪污腐败 D.冗官冗兵冗费13.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14. “让我用德语,否则人们不了解我在说什么我深信圣经及理性我的心臣服于上帝的话语之中”上述文献应出自 ( )A英诺森八世 B英

6、王亨利八世 C马丁路德 D加尔文15. 在教义方面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不同于加尔文教主张的是( )A.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 B.先定论C.因信称义 D.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16.阿里进行赋税制度改革,将各种杂税折合为统一的土地税,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D.农民得到土地后,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417. 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必然性是( )埃及面临着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威胁埃及经济落后、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外来入侵马木路克反动势力控制着埃及的国计民生,威胁社会的安宁1805 年,阿里被拥立为帕夏,

7、建立了阿里政权A B C D 18. 默罕默德阿里的改革( )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增强了埃及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A B C D 19.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 )A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B实施西方的法律制度C缓和社会矛盾巩固专制统治 D缩小与西欧国家的差距20.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C.落后的农奴制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矛盾 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的矛盾21.1861 年沙皇签署农民改革法令,法令规定土地属于A.国家 B.地主 C.农民 D.资产阶

8、级22.在 1878 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 10 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523.19 世纪 70 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 )A.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 B.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C.才决定学习儒家经典 D.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24. 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B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

9、级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25. 下列各项中,关于早期维新派的正确表述是A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B反对“经世致用”的传统C主要从事民族工商业活动 D经济思想与洋务派基本一致26.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 260 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27.1904 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 “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A日败俄胜 B

10、日俄俱败 C日胜俄败 D日俄休战28.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军队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实行征兵制,有的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A阿里改革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1861 年改革6C阿里改革1861 年改革 D明治维新戊戌变法29.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30.下列关于明治维新成功和戊戌变法失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日本倒幕派实力强,而且有自己的军队;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B.日本受传统文化影响小,容易吸收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难以接受新鲜文化C.日本天皇支持变法,而且力推变法;

11、中国光绪无实权,法令如“废纸一张”D.日本没有遭受过外来侵略,西方入侵中国为日本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遭遇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二、材料二、材料题题: :共四小题,31 题 12 分,32 题 10 分,33 题 10 分,34 题 8 分,计 40 分。31. 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尤其是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古代社会,统治者更是十分重视土地问题的解决。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6 分)这一问题的解决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6 分)3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

12、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 11 月 25 日)7问题:(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 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 分)(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 分)33.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

13、青苗,三曰免役 (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三 (王安石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 ,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材料四 (司马光 )请更张新法 ,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 续资治通鉴长编问题:(1)北宋“积贫”原因 ,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1 分

14、)(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 ,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 (2 分 )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2 分 )(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2 分)(4)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8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3 分 )34.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毛主席曾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上各国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不尽相同。材料一: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保护民和六一汉,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