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学期末复习要点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2293319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纱学期末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纺纱学期末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纺纱学期末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纺纱学期末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纺纱学期末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纺纱学期末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纱学期末复习要点(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hapter1 配棉1配棉定义:棉纺厂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使用的方法。2配棉意义(能满足不同纱线的质量要求、能保持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多唛混纺,混和批量大,混和棉的性能差异也较单一品种间的原棉性能差异为小,因而采用混和棉纺纱既可增加投产批量,又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原棉性能的稳定,确保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能节约原棉和降低成本)3原棉主要性能(长度、短绒、细度等)与成纱强力、条干间关系。其它条件同时因锯齿棉短纤维少,当轧工良好时,成纱强力比皮辊棉为高;皮辊棉轧工好,成纱棉结少;轧棉过程中产生的短绒、黄根等疵点,对成纱棉结不利;短纤维多,牵伸过程中纤维运动不易

2、控制,成纱条干差。短纤维越短,成纱条干越差;线密度细而柔软的原棉,手感好、富有弹性、色泽柔和,成纱后纤维间抱合良好,强力较高;纤维细、细度不匀率低,纱线截面中纤维根数多,分布均匀,成纱条干均匀等。4分类定义(把适纺某种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归为一类)及分类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纱特和品种、原棉资源和季节变化、加工机台机械性能、配棉中各成分的性质差异)5排队定义(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按地区或质量相近的原棉挑选出来列为一队,准备接批时使用)及排队时应考虑问题(严格控制队与队之间、同一队中批与批之间、及接批前后的混合棉的平均质量的差异,各队原棉的地区差异要小;主体成分;队数与混用百分率;勤调少调;逐

3、步抽调、部分成分提前接批;排队时避免有两个批号在同一天内接替。 )6回花、再用棉和下脚的定义及如何使用回花指的是回卷、回条、粗纱头、皮辊花。回卷、回条回用、粗纱头机处理皮辊花处理。再用棉指的是统破籽、斩刀花、抄针花、精梳棉。破籽机处理纤维杂质分离机处理、精梳落棉机直接回用。下脚指的是破籽、地弄花、车肚花、绒板花、油花、回丝。破籽用破籽机处理、车肚花等用破籽机活纤维杂质分离机处理。7、化纤选配长细度经验公式;化纤选配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化纤品种、合理选择混纺比) 。L=230Tt(式中:L 为纤维长度 mm,Tt 为纤维线密度 tex)选择合适的化纤品种:化纤品种的选择对混纺产品起决定性作用,因

4、此根据产品的不同用途、质量要求及化纤纤维的加工性能选用不同的品种。合理选用混纺比:根据产品用途和质量要求确定 根据化纤纤维强伸度确定混纺比8、混和体各项指标的计算(混纺比是干重之比)(成纱混纺比之和为 1 投料比之和为 1)Q(Q1 Q2 分别为单独纺纱时的制成率)(K1K2为湿重投料比 W1 W2 为各自回潮率)g1 g2 分别是混条的干重定量,n1 n2 分别为混入条子根数y 为 A 种混条的干重比开清棉工序1、任务及开清棉联合机机械分类及作用。任务:开松:将紧棉块松解成较小的棉块或棉束,为混和和除杂创造条件。除杂:清除原棉中的大部分尘杂、疵点及部分短绒。混和:按配棉成分,将不同性状的原棉

5、、化纤进行充分混和,以保证成纱质量的均匀一致和染色的均匀均匀成卷:制成一定长度、一定重量和均匀度良好的棉卷或化纤卷,以便满足搬运和下道工序继续加工的需要。机械分类及作用1、抓抓棉机械:具有开松、喂给和初步混和作用。2、混棉机械:主要作用是充分混和。如多仓混棉机、自动混棉机。另有扯松、扯松、除杂除杂作用3、开棉除杂机械:采用打手对原料进一步开松开松和除杂除杂。4、给棉机械:均匀给棉均匀给棉为主并有一定扯松、混和扯松、混和作用。5、清棉、成卷机械:采用打手机件和均匀机构对原料进行较细致开松和除杂较细致开松和除杂,并制成均匀棉卷制成均匀棉卷 或输出均匀棉流或输出均匀棉流的一种机械。具有开松、除杂、均

6、匀开松、除杂、均匀作用。2、抓棉打手刀片齿数稀密配置(由内到外逐渐变密)及其目的。 总刀尖数相对较多,每刀抓取的棉块重量小。 稀密配置的锯齿密度可减少抓棉时里外圈棉块的开松差异,从而提高开松的均匀性。 3、抓棉机主要工艺参数(锯齿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抓棉小车间歇下降的动程和运行速度、小车间歇下降的动程、抓棉打手速度)对开松度、抓棉机产量的影响。 锯齿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大,刀片插入棉层深,抓取棉块平均重量大,开松作用差,且刀片易受损伤。反之,抓取棉块的平均重量轻,开松效果好。因此在不影响抓棉的情况下,该距离以偏小为宜,一般为 16mm。 抓棉小车间歇下降的动程和运行速度小车每一行程或每一回转后,

7、小车下降的高度影响打手刀片插入棉层的深度 小车间歇下降的动程的影响:抓棉小车间歇下降的动程大时: 刀片插入棉层深,抓棉量大,产量高,但开松作用差。 刀片插入深度过大时,刀片抓棉阻力过大,易受损坏。 小车运转效率(在测定时间内小车的运转时间占测定时间内成卷机生产在测定时间内小车的运转时间占测定时间内成卷机生产时间的百分率时间的百分率)降低。因此,产量满足时宜尽量减小抓棉小车间歇下降的动程,有利于开松。 小车运行速度的影响 速度快,小车的下降次数增加,抓棉机产量高,开松开松效果差。速度快,一定时间内输出不同成分的原料增多,对混和有利。 速度快,小车运转效率高,有利于开松和混和。 抓棉打手速度 Nb

8、因 M= 抓棉机总产量/打手总刀数打手速度 Nb Nb 快,单位时间内打击原棉次数多打击原棉次数多,若每刀抓取一个棉块,M 自然小些,开松度就好,但小车震动大,对打手的动平衡要求高。4、影响抓棉机混和作用因素。小车运行速度和运转效率 小车运行速度快,一定时间间隔内抓取混和棉的棉包数多,有利于混和。 小车运转效率高, 有利于提高开松混和效果。(提高小车运转效率的措施:勤抓少抓。勤:小车运行速度、打手速度快点;少:每次抓取量少点。一般抓棉小车的运转效率以不低于 80%为宜。 )5、各种典型混棉机的主要混棉机理(自动混棉机、多仓混棉机) 。横铺直取、夹层混和 另一种是翻滚混合。6、影响自动混棉机混和

9、作用、扯松作用、除杂作用的主要因素。混合作用: 摆斗摆动快,输棉帘线速度慢,则棉堆包含的层数多,混和作用好。 抓棉小车回转(直行)速度快,单位时间抓取不同成分愈多,则棉堆每层包含的原料成分愈多,混和作用愈好。混棉比斜板的倾角:过大棉箱中的存棉量减少,不利于混和。混棉比斜板的作用是保证多种成分组成的棉堆不被破坏,便于角钉帘抓取全部成分。当输棉帘的速度加快时,应使混棉比斜板的倾角增大。扯松作用:(1) 角钉规格1 角针粗细和密度:被加工的棉块大,角钉应粗、密度要稀,如果密度密,则棉块易浮于钉面影响抓取。但密度过稀,会减弱扯松作用。 2 角钉倾角:影响抓取效率。角钉倾角小,有利于扯松且能减少角钉的损

10、伤。3 靠近抓棉机的棉箱如自动混棉机加工的棉块大,而靠近清棉机的棉箱加工的棉块较小,因此角钉密度应该逐渐加密,角钉倾角也应逐渐减小。(2)隔距主要是均棉罗拉角钉帘间的隔距和压棉帘角钉帘间的隔距。它们的隔距小,角钉刺于棉块深,开松效果好,且过大的棉块不易通过,有利于出棉均匀稳定,但隔距过小使产量降低。(3)速度 均棉罗拉速度增加,角钉帘单位时间内带出的原料受均棉罗拉打击的次数多,对棉块的扯松作用增强; 角钉帘线速度增加,总的来说,角钉帘的线速度对产量的影响较大而对扯松作用的影响较小。除杂作用: 剥棉打手的结构剥棉打手的结构:刀片剥棉打手除杂作用较强,而皮翼打手的剥棉作用强,但对棉块的打击作用弱,

11、剥棉打手下落棉较少,除杂作用较弱。 剥棉打手的速度:剥棉打手的速度:影响棉块对尘格的撞击力。转速过低使落棉减少,除杂作用降低;转速过高易出现返花,形成束丝和棉结。尘棒间隔距:尘棒间隔距:尘棒的隔距(是杂质下落的通道)要大于棉籽长径方向的尺寸,使棉籽等大杂质可以充分下落。 剥棉打手与尘格间的隔距:剥棉打手与尘格间的隔距:因原料被打手与尘棒逐渐松解,故进口小、出口大,以便棉块顺利输出。 输送气流的速度:输送气流的速度:当下台机器的凝棉器的吸风量大时,则剥棉打手下的落棉率减少,除杂作用减弱( 因棉流在机内停留时间短,受到开松除杂作用减弱)。反之,落棉率增加,除杂作用增强。 剥棉打手只数剥棉打手只数:

12、多,可增加棉箱机械的除杂作用。7、反映除杂效果几个指标的定义(落棉含杂率、除杂效率等等) 。 落棉(物)率落棉(物)率反映开松除杂机的落物数量。落物率=(落物重量/喂料重量)100% 落棉(物)含杂率落棉(物)含杂率反映落物的质量。落物含杂率=(落物中杂质质量/落物质量) 100% 落杂率落杂率反映喂入原料中杂质被去除的数量,也称绝对除杂率。落杂率=(落物中杂质重量/喂入原料重量) 100 除杂效率除杂效率反映除去杂质的效能大小,与原料含杂率有关。除杂效率=(落物中杂质重量/喂入原料中杂质重量) 100%除杂效率=(落杂率/喂入原料含杂率) 100% 落物含纤维率落物含纤维率落物含纤维率=(落

13、物中纤维重量/落物重量) 100%8、主要开棉机类型、打击方式(六滚筒、轴流开棉机对棉层的开松作用为自由打击,豪猪开棉机为握持打击) ;自由打击和握持打击特点。棉块在无握持状态下接受打击。其主要特点是:开松作用缓和、纤维不易损伤、杂质不易碎裂、除杂效果稍差。握持打击其主要特点是:打击力大、除杂作用强、杂质容易破碎、纤维容易损伤。9、尘棒作用(协同打手对纤维开松、除杂并托持纤维) 、尘棒安装方式(正装有除杂作用;反装仅起托持作用)及安装角大小对落棉影响。尘棒安装角小,尘棒之间的隔距增大,顶面的托持作用减弱,落棉率增加,除杂效率增加,落棉含杂率降低10、 “死箱” 、 “活箱在生产中如何使用?(一

14、为主要落杂区,一为主要回收区。所谓“死箱”是落棉箱与外界隔绝,成为落杂区;所谓“活箱”是落棉箱与外界连通,成为回收区。 )当原料含杂率达 5%6%时,可采用前后死箱,开前后进风门。加工化纤时则可采用全活箱,以减少纤维下落。加工一般含杂原棉时,采用前活箱、后死箱11、天平调节装置原理当天平罗拉和天平杆之间的棉层厚度变化时,铁炮皮带向下铁炮(主动铁炮)的小头或大头移动,从而减慢或加快给棉速度,使单位时间内输出的棉量尽量保持一致梳棉工序梳棉工序1、梳棉机各主要针面间产生的具体作用。分梳作用 给棉刺辊剥取作用,梳棉机上的锡林与刺辊间的作用。提升作用2、传统梳棉机(A186 系列)的落杂区划区及各落杂区

15、落杂特点。除尘刀工艺对后车肚落棉的影响。第一落杂区第一落杂区给棉板与刺辊隔距点到除尘刀与刺辊隔距点间的距离。主要落大杂。第二落杂区第二落杂区除尘刀与刺辊隔距点到小漏底入口间的距离。第二落杂区为刺辊排杂的重点区域,少数大杂和大部分小杂质均应在此落下第三落杂区第三落杂区小漏底入口到出口间的距离。该区主要利用一定的气压排除短绒与细小尘杂。除尘刀工艺对后车肚落棉的影响 除尘刀的位置包括高低、角度及其与刺辊的隔距。高低、角度及其与刺辊的隔距。 除尘刀的高低:以车面为基准,一般在6mm 范围内调节,分别称高刀、平刀和低刀工艺,其高低一般依棉层含杂情况而定。 除尘刀角度:刀背与机框水平面的夹角,一般在 70

16、130之间调节,使之适应气流,下滑流畅,避免生成涡流,刀背无积杂。 除尘刀与刺辊的隔距:刀尖刺辊表面距离3、影响梳棉机给棉刺辊部分的分梳作用的因素。一、给棉握持方面1、给棉罗拉表面形式:决定握持状态。2 给棉钳口加压量 应保证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握持钳口。当转速高、定量大、纤维与罗拉的摩擦系数小时,应增加加压量3、给棉方式 顺向喂给:即棉层喂给方向与刺辊分梳方向相同。若配以锯齿罗拉弹性握持,则刺辊分梳时锯齿握持的较长纤维尾端可从握持钳口中顺利抽出以避免损伤。 逆向喂给:即棉层喂给方向与刺辊分梳方向相反。刺辊分梳时,锯齿所带纤维尾端受到的阻力大,纤维易被拉断。二、刺辊分梳方面1、刺辊的转速2、刺辊形式及针齿隔距3、刺辊与给棉板(或给棉罗拉的隔距)4、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定义及其长度的选择与分梳效果及纤维损伤关系。给棉分梳工艺长度:给棉分梳工艺长度是指给棉罗拉与给棉板握持点 a 到给棉罗拉(或给棉板)与刺辊最小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