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历史统练题(含答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290408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历史统练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复习:历史统练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复习:历史统练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复习:历史统练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复习:历史统练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历史统练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历史统练题(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200年广州市高三历史调研试卷年广州市高三历史调研试卷本试卷共 31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一、选择题:满分 75 分。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3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我国古代, “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 “社”指土地之神, “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周襄王元年(公元前 651 年)夏,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订立盟约。盟约中有“不能废 嫡立庶,以妾为妻”的规定。该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提倡一夫一妻 B规范诸侯

2、们的婚姻 C维护宗法制度 D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3史书记载:“会子(南宋的一种纸币)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 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 ”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关于南宋时期的历史信息,错误的 是 A交通发达 B会子得到广泛使用 C商业繁荣 D长途贸易开始出现 4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人口比例24%36%30%10% 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5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突出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C发

3、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6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 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 天贵起来。 ”这段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 B农民阶级的愚昧落后 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7据记载,1888 年清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 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表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进步 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8曾以清

4、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土地,念列 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议约”是指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9下面是 1962 年我国农业生产状况表农业产值粮棉花原计划(百分数)比上年增长 8.5%3216 亿斤2200 万担实际达到(百分数)比上年增长 11.6%3400 亿斤2400 万担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的方针 D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0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 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马自行车

5、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69845449110000019261460000034591943764172922注:1889 年数字系 3 天平均所得,1926 年数字则是 2 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当时上海 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汽车制造业有了很大发展 A B C D 1120 世纪 60 年代末,我国中学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 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 的策源地。 ”关于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联邦德国军事实力不断增强 B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C该教材具有明显的意识

6、形态色彩 D二战后国际形势日趋紧张 12下表为 20 世纪 50 至 70 年代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统计表(G罗兹曼主编中国现代史 )年代(年)农业制造业第三产业1952-195753.6%18.5%27.9%1972-197733.0%39.0%28.0%下列关于该表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B制造业比重明显上升 C农业比重明显下降 D我国已经实现工业化 13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这 里的“伟大转折”主要是指本次全会 A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 B明确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D确定党和国家

7、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41982 年 1 月 5 日,FOLLOW ME 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掀起了全民学外语的高潮。 这一“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高考制度的恢复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对外开放的实行 D. 广电事业的发 展15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 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

8、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16查尔斯P 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 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 利数变化如下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明显因果关系的是A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B殖民霸权的确立C垄断组织的出现 D工业革命的发展 171776 年发表的独立宣言 ,把反对英国殖民者争取独立的斗争矛头直接指向了英王, 历数了英王的 25 条大罪,称其为“专制君主” 。主要原因是 A英王是英国的象征 B英王直接统治北美殖民地 C英王决定镇压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D北美殖民地搞错了斗争对象 18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 不断地革命化”

9、 , “开拓了世界市场” , “使乡村从属于城市” , “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 家 从属于文明国家”等等。能为上述结论提供事实依据的选项有 资本原始积累 资产阶级革命 海外扩张 工业革命 A B C D 19下列关于世界市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不包括各个国家的国内市场 B工业革命为其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C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对其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D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 20右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导致 1921 1925 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农业集体化政策 21古比雪夫在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

10、 “正 是他(斯大林)的天才的预见以及对工人阶级斗争的 卓越领导,保证了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各种宏伟的、人类史上划时代的任务。 ”这反 映了 A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B苏联已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国 C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重要性 D斯大林模式已经形成 22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 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 水,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 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 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这段话表明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 B美国 30 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 C

11、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23下列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B以减少贸易壁垒为宗旨 C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促进了货币问题的国际合作 24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 一体” 。这里的“它”是指 A马歇尔计划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关贸总协定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5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 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 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

12、本原因是A互联网的诞生 B城市化进程加快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科学技术的发展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小题,共分本大题小题,共分) )26 (12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西汉)礼记材料二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

13、生活模式。(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 年)问题: ()我国古人强调的“家齐而后国治”观念的经济基础是什么?(2 分) ()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存在哪些不足?结合时代背 景分析,促使梁启超得出上述认识的主要社会原因是什么?(5 分)()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2 分) () “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 中,应如何看待这一观念?(3 分) 27 (14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山西票号”曾在 19 世纪创造了中国金融业的百年辉煌。西方学者曾盛赞其开创了“近代银行业中汇票制度的先河” 。鼎盛之时,票商们不仅为广大商贾提供了方便周全的金融服务,而且承揽了清政府巨额资金的存储与汇解。在占领中国内地市场的同时,还东渡日本,北抵俄国,开设分号,承接国际间的汇兑业务。 陈其田山西票庄考略 材料二材料二 1911 年辛亥革命后,盛极一时的山西票号开始衰亡,到 1935 年只剩大德通、大德恒两家票号,解放后停业。材料三材料三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