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考研心得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290105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专业考研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金融学专业考研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金融学专业考研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金融学专业考研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金融学专业考研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学专业考研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专业考研心得(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学专业考研心得金融学专业考研心得想起当年自己在开始着手准备考研时不断发帖询问经验的的迷茫,我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心得写一下。实质性的帮助可能很小,但是一个大致明晰的考研规划,对准备 11 年考研的同学或许有些许指导性的作用,至少在心理上它能给予当时的我们以巨大的鼓舞。所以此时此刻,我只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一点收获。先自报家门。我本科财大金融,报考的是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的金融学专业。初试成绩 388。英语 60,政治 72,数学129,专业课 127。之所以报成绩,只是想让同学通过我的成绩和我下面所谓的经验进行参照性对比,这样就更能帮助同学们选择性的吸收,形成适合自己的考

2、研规划。一、选择专业我最初最初的目标是北大,当然那只是个口头目标,做为高考失利的一个心理安慰剂而已。真正的目标是人大金融。为此前期我搜集了很多资料,包括三门公共课的视频、文字资料,大把的专业课资料。视频资料基本是在电驴上搜的,不过下载下来基本没看过,不推荐下载。直到 09 年暑假前,我一直是在为人大金融而奋斗。不过到了暑假开始数学系统复习时,我开始打退堂鼓了。众所周知,人大金融初试线雷打不动的要 375+。09 年上半年的我一直这样认为:375+还是很简单的嘛,英语保守 65,政治保守 70,数学保守 135,专业课稍微少一点,就算 110 吧,这加起来都 380 了,这还是保守估计,考上人大

3、小 case 而已但是当我真正的开始数学系统做题时,我意识到自己当时自不量力的可笑之处了。【注:其实大家第一遍开始系统做数学复习全书时,最大最持久的感觉都是挫折感,史无前例的挫折-一本书至少 80%以上不会做。这种挫折感大家都会经历,只不过是根据你的数学底子好坏程度上下浮动一点。可以这么说,这种挫折感像乌云笼罩一般,会始终伴随你的数学复习过程中,大家千万不要因为数学而放弃,这是最不值得的。自己当时是彻底被这种挫折感吓到了。 】所以暑假期间,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以自己的实力是否能稳上人大。当时的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就这样,我开始动摇,并又一次开始重新选择目标。北方的金融专业排名靠前的大学屈指可数:

4、北大(说说而已,考进去的难度比人大还要大,否定) ,人大(否定) ,清华(考数一,否定) ,央财以及南开(联考,且金工较好,否定) 。就这样,我的目标锁定在央财,通过资料寻找,我发现了央财的所谓三院-金融发展研究院(CAFD) ,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CEMA)和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当然最初选择三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分数线低,330-340 之间。就这样,通过对比,我选择了金发的金融,并一步步坚持了下来。另外,从准备考研一直到 9 月份这期间,因为复习进程中基本还没有涉及到专业课复习,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目标。当然,最好能尽早确定。我觉得在专业和学校的

5、选择上,如果我们能尽早的确定下来,如果我们能够尽早的知道我们想要什么,也就是我们对未来有比较清晰的规划,那么我们可以少走写弯路。在选择目标上可以考虑的因素有:地域偏好(例如南北方差距) ,期望工作地点,学校地方性口碑差异(如财大在北方的知名度远不如在南方的知名度,而知名度又部分决定认可度)等。二、英语复习英语是考研中的一道鬼门关,就我所知,有同学总分 390+,但英语没过线,依旧被刷。从某种角度讲,英语决定了你考研是否能成功,很多同学都遗憾的倒在了英语的石榴裙下。全国英语平局分大概在 42-45 之间,就可知英语得分率之低。英语是我最早开始复习的一门,可以追溯到大二暑假。当时遭遇到 08 年汶

6、川大地震,所以暑假时间较长。在银行实习完后,实在呆的无聊,我就和几位好朋友商量怎么打发时间。考虑到即将 8 月份的奥运会盛事,我们的目标就锁定在了北京。当时决定都要考研的我们,就以参加新东方英语培训为正当借口,启程去了北京。就这样,我开始接触考研英语-对于只参加过四六级的我完全是一个陌生的新型考试,并为我以后的英语复习奠定了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大概说一下,英语题型根据卷面安排前后顺序是:1 完形填空一篇(0.5 分/题,共 20 题)2 阅读理解四篇(2 分/题,共 20 题,每篇 5 题)3 新题型一篇(2 分/题,共 5 题)4 英译汉一篇(2 分/题,共 5 题)5 小作文(10 分)6

7、 大作文(20 分) 。一般做英语时的顺序是:阅读,新题型,翻译,作文,完形填空。阅读和作文可互调,看个人喜好吧。大三下学期开学之后,我便正式开始了英语复习。考研英语的重中之重是阅读,4 篇阅读和 1 篇新题型,共 50 分。因此把握住英语阅读是王道,而阅读的重中之重就是单词。考研词汇量比六级要求要少,常考的不到一两千。但跟四六级不同的是,考研英语注重考察单词的深度和广度:平常我们只知道某个单词的最常用意思,但考研英语往往会考它的第二个,第三个生僻的意思。举个简单的例子,高频词 edge 最常用的意思是“边缘” ,但它在考研阅读中最常用的意思则是它的第二个含义“优势” 。英语单词书我用的是新东

8、方的红宝书(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 ) ,我个人认为单词书无所谓好坏,一本足够。英语前期你就抱定所选择的单词书一遍遍耐心的背,记。个人经验:第一遍是万万不要从 A 开始,从中间或者最后开始,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过;制定每天记忆单词量,严格遵守计划;在记忆单词时把自己不熟习的单词(第一遍应该占大部分)前面做标记,第二遍单词就只看这些标记的单词,然后重复步骤,让自己不熟悉的单词量逐渐减少,即所谓的越看越薄。第一遍时间控制在 2个月以内,第二遍 1 个月,第三遍半个月。基本过三遍就没什么问题了,这时应该快到大三期末了吧。这期间可以一星期看一篇文章,培养语感。推荐经济学人 、 时代 。暑假期间,开

9、始接触真题。英语真题是最好的复习材料。推荐张剑的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 ,对真题的分析比较好,尤其是阅读理解部分。由于每年的出题原则都有一定的连贯性,通过对真题的反复研究和把握,你会对出题人的思路及命题规则有一定的感觉。当然,这个期间不推荐整套整套的做真题,这样只会浪费真题。推荐一天 4 篇阅读,随后 2-4 天精读每一篇文章。所谓精读,即把每一个不懂的单词弄懂,每一句话都翻译出来并写在纸上(一定要落实在纸上而不是只在大脑里想) 。精读过程非常累,很容易就会出现乏味疲倦感觉,但一定要坚持。研究真题期间可以买一本阅读题做(如吴永麟的 200 篇) ,只是培养做题感觉。对于最近3,4 年的

10、真题不推荐看,留作最后冲刺时的模拟题。到了 9 月开学的时候又买了本张剑的 150 篇。觉得这本书写的不错,尤其是后面的解析。当然有的题出的仍不够严谨,有时做的很郁闷。10 月份左右就开始慢慢接触新题型、完形填空和翻译。这时,由于暑假期间的精读,翻译应该不成什么问题,看历年真题就可以。新题型有 4 种,即 7(6)选 5、概括标题、信息匹配、排序题。大家可以买一本专门的新题型书,或配有新题型的阅读书上进行训练。完形填空是最被弱化的一个题型,一般放到最后做,这个我也没什么经验,个人感觉是凭借语感。11 月主攻作文,可以买一本作文书或去网上找几篇作文模板。总归最后要形成几套自己的模板:热点书信题的

11、模板和大作文模板。期间可以成套做模拟题了,一直到 12 月份,要着重强化自己弱的那一块。至于我,12 月份买了些模拟题,比如买了张剑的 6 套和 8 套。那个时间段特别受打击。因为模拟题毕竟不是真题,出题思路有偏差,阅读经常错 8-10 个。而做真题时,最低分都在 70 以上。一向自恃英语很好的我被打击的外焦里嫩的,差点就崩溃掉。这个时候,你的研友就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可以帮你疏解心里压力。在这里非常感谢 N 多朋友的不断鼓励,我才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英语教材推荐【因人择优选择】新东方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张剑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张剑新编考研英语阅读理解 150 篇 (上下册)

12、吴永麟英语阅读 200 篇 (貌似这个名字)胡敏考研英语 400 篇 (貌似这个名字)考试虫阅读基本功难句过关新东方考研英语完形填空与填空式阅读胡敏考研英语高分作文 (据说很好,我没用)三、数学复习提早复习数学是极其明智的,也是必须的(尤其对考外校的同学) 。数学 150 分,包括微积分,线代和概率三块。题型有选择,填空和大题。每种题型中都包含上述三块,且顺序都是先微积分,然后线代,最后概率,并不会穿插着考。三月到五月,选择熟习教材,复习知识点。我个人认为没必要买所谓推荐的同济的高数之类的,用学校发的教材足矣。知识点完全涵盖,而且有自己的标记,能快速上手。而买一本新书需要重新建立新的思维逻辑,

13、上手慢,会延迟进度。当然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选择推荐的教材,毕竟还是有它的优势,比如说会有定理的严密证明等。这个时间段要把数学基础打好,书中例题一定要搞清楚,很多都是考研原体或改编,课后题可以选择性的做。当然,知识点的遗忘在所难免,比如看完微积分后再看线代时,微积分的知识点会部分遗忘。不过没关系,随后的安排会填补这一漏洞。这期间不要因为遗忘而影响情绪,从而影响进度。按照一个学姐的经验,即使不想看书也要呆在自习室,等你坐着无聊了就会想去看书了。随后,开始用习题支撑知识点。我推荐李永乐的复习全书 ,质量不错,而且用的人最多,以后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还可以共同讨论。前两遍可能会花很长时间,但是在后来,

14、看一遍就很快了。第一遍我大概花了两个月,也就是在 7 月中旬左右把第一遍看完的。第一遍大家看完了都会有一个同感,那就是看了后面忘前面,看了线性代数肯定把微积分忘的差不多了。而且叫你做题差不多都不会,前面看课本也是这样的,而且感觉会更强。正如我前面所述,强烈的挫折感这时候就占据上风了。其实没有关系,这时候你不忘才是怪事。除非你是天才。看教材和看全书第一遍的目的是对数学整个框架和体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你要大致了解每个部分有哪些内容,哪些是重点。全书的第二遍更重要,这个时间大概在暑假,在这个假期,我们应该把全书给吃透,也就是每个题我们都应该搞懂怎么做,不懂的时候要翻相关的原理或者和同学讨论。把后面的

15、习题也应该认真做一下。这一遍过去了,数学的主体应该弄得差不多了。我的第二遍一直持续到开学后,差不多 10 月份了吧。然后我做了一遍 660。李永乐号称线代大王,有专门的一本线代辅导书。不过我没买,当时认为看复习全书就足够了,也没时间在去看线代。然后可以开始看看部分真题,选用李永乐的数学历年试题解析。这本书的编排很好,我是先做的后面的分块题,并根据题对知识点查漏补缺,然后做前面的成套的题。这样就相当于做了两遍真题。虽然我们第二遍把主体弄的差不多了,但是很多知识在我们的头脑中都是零散的,没有连起来。整套做真题的时候这种感觉尤其强烈,应该算是第二次挫折感。不过多做几套就会调整过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相

16、当强的学科,只有我们清楚它的整个体系以及体系内的各个组成部分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同英语一样,真题不要做完,最好留最近几年的以便最后阶段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做真题的目的是看下自己的水平到底怎么样了,因为经过教材,全书的一,二或者三遍的复习我们希望检测一下自己。这时候只有真题是一个合适的标准。做完真题就可以做400 题了,400 题很难,开始做的时候肯定会打击人,前一阶段做真题也许你能做 120,而做第一套 400 题你可能只能做 60 分,不过要是你跟同学交流大家也就这个水平的时候你也不要太过担心了,因为它确实还是比较难。400 题的目的在于提升自己。让我们能够在一个更高的平台去认识前面学过的一些基础理论。我 400 题基本没做,买来主要是为了看后面补充的定理证明。模拟题,我主要用的是李永乐的最后冲刺 5+3。5+3 有一个特点,会剑出偏锋,一套题中偶尔蹦出一两道不算是很热门的题,不过可以检验知识点,为防止考研时出现冷门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