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收藏与鉴赏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2289978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瓷的收藏与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陶瓷的收藏与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陶瓷的收藏与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陶瓷的收藏与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陶瓷的收藏与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瓷的收藏与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瓷的收藏与鉴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瓷的收藏与鉴赏学 生:(09 级园艺园林学院茶学一班,学号:200941736108)摘要: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 4500 年至前 2500 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因此收藏和欣赏陶瓷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趣的事。关键词:陶瓷 应用 陶与瓷的区别 欣赏 收藏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 80002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

2、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在此,主要论述的是艺术陶瓷兼及日用陶瓷,不涉及建筑陶瓷,化工陶瓷和特种陶瓷。从陶瓷的概念,可以看出,陶瓷是陶和瓷的合称,但不是陶和瓷的简单叠加。那么,什么是陶?陶有哪些种类?什么是瓷?瓷与陶又有什么区别?陶瓷品又有什么样的特征?这些问题都是涉及陶瓷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有必要作基本的阐述。一、陶瓷在我们生活中陶瓷的文化性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它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大自然、文化、习俗、哲学、观念,而且在于它所反映的方式。它是一种立体的民族文化载体,或者说是一种静止的民族文化舞蹈。这是由陶瓷

3、的特性决定的。一件件作品,无论题材如何,风格如何,都像一个个音符,在跳动着,在弹奏着,合成陶瓷文化的旋律。这些旋律,有的激越,有的深沉,有的热情,有的理智,有的色彩缤纷,有的本色自然,构成一部无与伦比的摄人心魄的中国陶瓷文化大型交响乐曲!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一的陶瓷文化,在民族母体中孕育、成长与发展,它以活生生的凝聚着创作者情感、带着泥土的芬芳、留存着创作者心手相应的意气的艺术形象,表现着民族文化,叙述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展现着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记录着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描述着民族的心理、精神和性格的发展与变化,伴随着民族的喜与悲而前行。陶瓷制品的品种繁多,它们之间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理性

4、质,以及制造方法,常常互相接近交错,无明显的界限,而在应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很难硬性地归纳为几个系统,详细的分类法各家说法不一,到现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常用的有如下两种陶瓷餐具从不同用途的角度出发的分类法: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缸,坛、盆、罐、盘、碟、碗等。艺术陶瓷:如花瓶、雕塑品、园林陶瓷、器皿、 陈设品等。工业陶瓷:指应用于各种工业的陶瓷制品。又分以下 6 各方面:建筑一卫生陶瓷:如砖瓦,排水管、面砖,外墙砖,卫生洁具等;化工(化学)陶瓷:用于各种化学工业的耐酸容器、管道,塔、泵、阀以及搪砌反应锅的耐酸砖、灰等; 电瓷: 用于电力工业高低压输电线路上的绝缘子。电机用套管

5、,支柱绝缘子、低压电器和照明用绝缘子,以及电讯用绝缘子,无线电用绝缘子等;特种陶瓷: 用于各种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的特种陶瓷制品,有高铝氧质瓷、镁石质瓷、钛镁石质瓷、锆英石质瓷、锂质瓷、以及磁性瓷、金属陶瓷等。特种陶瓷是随着电器,无线电、航空、原子能、冶金、机械、化学等工业以及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新能源开发等尖端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这些陶瓷所用的主要原料不再是粘土,长石,石英,有的坯休也使用一些粘土或长石,然而更多的是采用纯粹的氧化物和具有特殊性能的原料,制造工艺与性能要求也各不相同。 二、 陶和瓷的区别陶器是用可塑性较好的黏土(或加入不同的羼和料),通过成型、干燥而成的制品。主要

6、有日用、艺术和建筑陶器三种。按陶质分,可分为泥质和夹砂两大类。按色泽分,由于黏土所含各种金属氧化物的不同百分比以及烧成气氛的不同,可呈现红、褐、灰、黑、青、白、黄等色泽,相应地有红陶,褐陶等之分。它具有质硬,不透明,敲之音哑等特点。瓷器,一般而言,瓷器是以高岭土、长石和石英等为原料,经加工,处理、成形、干燥,再经 l 300左右高温烧熔而成的制品。它质地坚硬致密、表面光泽,不吸水或吸水率很低。较薄者呈半透明,敲击时铿锵有声。瓷器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一大发明,它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陶器与瓷器的区别,根据杨永善、杨静荣两位先生的观点,陶器和瓷器的区别,可以从

7、以下五个方面判断:(1)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 800:一 1100,瓷器的烧成温度较高,在1200“C-1400之间;(2)坚硬程度不同,由于烧成温度不同,胎体坚硬程度也不相同,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画出痕迹,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烧结,敲击时声音清亮悦耳;(3)使用的原幸苷不同,陶器使用一般的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须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4)透明度不同,陶器不具有半透明特点,即使薄如蛋壳也是这样,而瓷器无论胎体厚薄,都具有半透明的特征。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高岭土)的无机混合物作原料、成

8、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方法制成的器皿统称为陶瓷。自古以来,专门从事制作陶器和瓷器的手工业称为陶瓷手工业。中国陶器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河北省徐水县的南庄头遗址发现了 10000 多年前生的陶器;江苏省溧水县回峰山的神仙洞遗址出土了距今 11000 年左右的陶片。我国距今 8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已出现大量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彩陶、彩绘陶。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红陶、灰陶、磨光黑陶、彩绘陶以及各类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陶塑艺术品、建筑陶构件大量生产。宋代是瓷器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龙泉窑、钧窑、建窑、德化窑、景德镇窑、吉州窑、耀州窑、西村窑、潮州窑等处的产品各具丰姿。元代景德

9、镇成为瓷器生产的中心,元朝政府的浮梁瓷局对瓷器工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青花、釉里红、白瓷、黑瓷等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明清时期,各地方大瓷窑体系逐渐衰落,被生产供当地人民所需瓷器的小作坊代替,景德镇的官窑和民窑继承中国陶瓷艺术的传统,大放异彩。中国陶瓷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最富民族特色的日用工艺品。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陶瓷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国,许多国家瓷器工艺的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国陶瓷工艺的影响。陶瓷也与茶叶、丝绸并称为中国三大特产而名扬中外。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三、 陶瓷的历史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 4500 年至前 2500 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

10、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 唐代最重要的产品是驰名中外的唐三彩,一直到文明的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变化无穷,彩色斑斓。 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

11、,已形成一股风气。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 ,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故种姿态。至於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徵;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著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 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精品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

12、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 福建省德化白瓷,莹白而带透明感,生产佛像相当有名。清代中期,外销陶瓷发展出来的广彩,艳丽照人。 珐琅彩所用的材料,色择晶莹,质地凝厚,用作装饰,花纹有微凸堆之感。景德镇瓷胎运到宫廷,命画院化工加以彩绘,多属内廷秘玩,所以装饰画法极为精细,追求华美艳丽,狻具宫廷气息,加上宫中的古月轩作款式,全属内府,成为有名的古月轩瓷。 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土地广袤,各地因地理位置或其它因素的不同而陶瓷用品也有很大差别,从质地来看,我国东南海沿海一带的百越地区,盛行灰陶、印纹硬陶和原始陶器,而其它地区则以泥

13、质灰陶为主,夹砂陶次之。在日用陶器中,主要是泥制灰陶。灰陶的陶土含有一定的砂粒,烧成温度高,陶质坚硬,多呈灰色或黑灰色。与此同时,在长江下游的地区和珠江流域的广东、广西等地区普遍使用着印纹硬陶。但由于印纹硬陶质地粗糙,不宜作饮食器皿,故极大多数是容器。 “六王毕,四海一“。 四、 各种陶瓷的特点及欣赏为使艺术陶瓷投资、收藏爱好者,能更好地了解、掌握艺术陶瓷的一些基本知识,特将陶瓷专有名词编辑汇总如下。 (一)青花瓷器釉彩名。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典型青花器系用钴料在瓷坯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蓝花在釉下,因此属釉下彩。 青花瓷的特点是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装饰性强,素为国内

14、外人士所珍爱;并且在世界的制造瓷器的工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二)斗彩是一种以釉下青花、釉里红和釉上多种彩结合而成的品种。斗彩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斗彩的特点是静动兼蓄,对比鲜明,既素雅又堂皇。这种装饰已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和它的特色。(三)釉里红又名釉下红,起源于宋代均窑的紫红斑釉。它可单独装饰,也可把青、红色料结合使用(此装饰叫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呈色稳定敦厚。 中国传统习惯上,常常以红色代表吉祥与富贵,而且釉里红的呈色稳重,敦厚,既壮丽,又朴实,这都是深受人们喜悦乐用的因素。烧成后的特点是沉着,热情。(四)粉彩也叫“古彩” ,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

15、。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 600 度-900 度温度烘烤而成。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这种白色彩料,俗称“玻璃白” 。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了“粉化” 。釉上五彩,是以红、黄、绿、蓝、紫等各种带玻璃质的彩料,按图案纹饰需要施于釉上,在瓷胎上用生料、钒红勾线,用单线平涂的方法, 再在“彩炉”(在 800-900 之间烧成)二次焙烧而成的一种古彩。由于它红绿分明,层次较少,彩色鲜明透

16、彻,故称硬彩。古彩的色彩明净晶莹,色调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线条刚劲有力,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风格。古彩所描绘的对象甚多常见的有人物、山水、龙风、鸳鸯、松柏、灵芝、花草等。古彩瓷在历次世界性的博览会上,受到广泛的称赞。是景德镇陶瓷技术的优秀传统之一。就年代说,包括大明彩和康熙彩;就色彩说,有三彩、五彩和红绿彩。其技法特点是单线条平面,线条刚劲有力,笔划简练生动,色彩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民间风格浓厚,装饰性强。五、 怎样欣赏和收藏陶瓷陶艺欣赏不仅涉及到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同时也涉及到审美主体的陶艺知识、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和一系列的心理因素。只有在审美主体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条件时才能有效地对陶艺进行欣赏。陶艺彻底抛失其实用功能的同时。追求精神个性的自由,成为艺术家情感的载体。对其进行欣赏必须打破习惯的审美模式,专注于泥与火产生的视觉效果,专注于作品引起的情感体验。欣赏主体应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陶艺作品中去,以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与作品产生共鸣,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与泥与火的情感产生共鸣。陶艺欣赏它要求审美主体必须具备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