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复习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289091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地理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经济地理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经济地理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经济地理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经济地理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地理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地理复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填空题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2、有两类经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们是在中心地理位置和地理位置。3、在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中,地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农产品的。4、胡佛在他的运输费用理论中提出了运费随距离递增而呈递减的观点。5、在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中,市场占领被作为公司空间扩展的主要动因。6、跨国公司的R&D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研究,研制和生产阶段。7、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所占比重高,产品的输出率较低的产业为支柱。8、极核式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9、克里斯塔勒运用演绎法研究中心地的空间秩序,提出了聚落分布呈三角形排列,市场区呈

2、正六边形分布的空间 组织结构。10、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最大特征之一是中心地的等级和中心地的职能是相互对应的。11、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共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进入国际市场阶段。12、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共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的第五个阶段是对公司国内外生产经营的国际网络进行组织调整 (使趋于合理化)阶段。13、区域经济差异可以进行有限度的调控。14、外国直接投资区位多集中在分布在受资国的经济中心中心布局。15、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可归结为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位条件和外部环境。16、跨国公司的R D的过程的第3 阶段是生产阶段。17、极化涓滴学说的创始人是赫希曼。18、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

3、论模型是以(D )为特征:A明显的等级结构 B 商品销售范围上限 C 人口的有规律分布 D 以上都对19、克里斯塔勒认为,最适合用市场原则进行布局的是CA高级中心地。 B 中级中心地。 C 低级中心地。 D以上都不对20、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之一是CA 规模效益。 B 集聚效益。 C 横向一体化。 D 实现交易内部化。21、下列叙述属于公司扩展的动因的是AA技术优势的发挥。 B 市场扩展。 C 生产进入。 D 生产扩展。22、在一国之内,公司总部在都市间的迁移时有发生,迁移的结果会使公司总部区位趋于BA 集中。 B 分散。 C 均匀分布。 D 均匀分散。23、跨国公司之所以选择在受资国的社会联

4、系密切的地区,是因为要减少CA企业运输成本。 B 关税。 C对信息了解的障碍。D 以上都对。24、一国的霍夫曼比例越大,一般说明该国的工业化进程越DA 高。 B 低。 C 快。 D慢。25、美国经济学家纳克斯(R.Nurkse )提出了CA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B 乘数加速原理。 C贫困县恶性循环论。D 增长极理论。26、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之后,首先面临的是异地文化背景下的(C)问题。A管理 B产品营销 C 生产 D 全球化10 认为经济格局的形成中,偶然性、路径依赖、历史和特殊事件起决定作用的是AA克鲁格曼。 B马歇尔。 C 韦伯。 D 廖什。二、选择题1、中心地理论中的“中心性”是指中心地

5、:AA的相对重要性 B 发挥作用的程度 C 供给自身商品后的剩余 D 以上都对2、克里斯塔勒认为,对远距离的交通要求大的是AA高级中心地 B、中级中心地 C 低级中心地 D以上都不对3、企业增长的动因之一是要实现或满足AA 规模效益 B 经营者的欲望 C 横向一体化 D 纵向一体化4、公司扩展的基本战略的第一步是AA 市场进入 B市场扩展 C 生产进入 D 生产扩展5、在全球尺度上,大多数跨国公司的总部位于AA 少数主要城市 B 绝大多数大城市 C 经济中心 D 边境地区6、跨国公司之所以选择在受资国的经济中心,是因为要DA 减少企业区位的搜寻成本 B 减少风险 C 便于高层协商 D 以上都对

6、7、产业发展的雁形形态的具体表现中,第一只雁为BA 国内生产浪潮 B 进口浪潮 C 出口浪潮 D 模仿浪潮8、中心 - 外围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DA 刘易斯 B 赫希曼 C 艾萨德 D 弗里德曼9、研究新产业区的理论意义是阐述了(D)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或作用A 历史和特殊事件 B 偶然性 C 路径依赖 D 中小企业10 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征是BA 区域性和实践性 B 区域性和综合性 C 社会性和实践性 D 以上都对三、名词解释题1、区位条件:即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2、关联产业: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

7、作的产业。3、库兹涅茨法则:基本内容: ( 1)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和农业劳动 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2) 工业部门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 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3)服务部门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 的比重和服务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4、四大依赖体系:北北依赖体系、南北依赖体系、南南依赖体系、东西依赖体系(第3 章 经济活动全 球化的区域响应 .ppt)5、国际服务贸易: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指发生在国家之间的服务输入和输出活动。广义的包括有形的劳

8、动力 的输出输入和无形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实体接触的情况下的交易活动。6、集聚机制 : 由于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内在联系和对集聚经济的追求等原因使得资源、要素和部分经 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与过程。7、潜导产业 : 指当前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发现,发展潜 力大,前景广阔的产业。这类产业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发展成为新的主导产业。 8、经济全球化 : 人类经济活动和某一产品的生产过程、服务所涉及的地域范围不断向全世界扩展的过 程(1 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资本主义国际贸易在欧洲开始的15 世纪。(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 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现象。) 9

9、、(中心地理论中的)中心地: 生产、供给中心商品的少数地点,即为供给中心商品职能(中心地职 能)的布局场所。四、简答题1、绘图简述杜伦环(圈)形成的机制(要写出杜伦的地租公式和绘图)。在一系列假定前提下,以及运费与距离及重量成比例,运费率因作物不同而不同,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追求地租 收入最大的合理活动等前提条件,杜能给出的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R=PQ-CQ-KtQ=(P-C-Kt)Q (3 分)式中: R 地租收入P 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 农产品的生产费Q 农产品的生产量K 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 农产品的运费率地租收入R对同样的农作物而言,随距市场距离增加的运费增多而减少。当地租收入为零时,

10、即使耕作技术可能, 经济上也不合理,而成为某种作物的耕作极限。在市场(运费为0)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 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有运费率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2 分)因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以追求地租收入为最大的合理活动,所以农场主选择最大的地租收入的农作物进行生产, 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1 分)2、简要叙述佩蒂克拉克定理的主要内容及推论。主要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相应提高,劳动力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 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

11、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 力减少,第二和第三产业劳动力将增加。原因是由于在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着相对差异,而劳动力总是倾向于 流向高收入产业。推论:一个区域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那么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而第二和第三产 业的劳动力比重就越大;反之亦然。3、简述区域增长极理论的基本内容。区域增长极理论是在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佩鲁认为,经济增长首先出现 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这些具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集聚于经济空间的某些点上,于是就形成了增长极。经济 的增长率率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区

12、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增长极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和极化与扩散效应而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组织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区域中各 种产业将以增长极为核心建立区域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增长极的形成,必然改变区域的原始空间平衡状态,使区域 空间出现不平衡。总之,增长极的形成、发展、衰落和消失,都将引起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响应的变化, 从而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4、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要有两级标题的内容)。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包括:(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器。现代交通运输和通讯信息加强

13、了经济活动的全球联系。信息高速公路改变了企业内 外的交易方式。(二)、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1、跨国公司加速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跨国公司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3、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大了国际贸易量,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4、跨国公司的国际金融活动给国际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5、跨国公司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融合。(三)、国家的经济调节及干预作用。(2 分)目前,各国经济已不仅仅是一般的互相联系和交往,而是互相交织、互相融合,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经济整体。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涉及到该国国内经济、政治、政策,而且还

14、涉及到对外经济活动、国际经济关系乃至整 个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四)、国际经济协调是世界经济整体性特征的重要表现形态。( 2分)国际经济协调是由于各国间经济矛盾的存在而产生的国与国之间相互磋商,协调与联合的行动。主要包括贸易政 策协调、汇率政策协调、货币政策协调和财政政策协调。5、简要叙述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的内容。1)、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即能否有效地发挥本区域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2)、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能够担负起区域在区际和全国地域分工中的任务。3)、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是内部各个产业之间联系紧密,发

15、展协调。4)、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5)、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体现在主导产业先进,新旧产业的更替快。6)、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是否有较高的结构性效益。五、论述题1、联系实际论述市场对经济活动的一般影响。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市场是经济活动生存的空间,也是经济活动。经济活动需 要平等竞争、公正开放的市场环境。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也要借助市场来实现。市场发育完善的地区,价格, 货币、供销等因素可对经济活动形成有意义的信号和有效的约束,从而有利于经济活动的有序发展。1)、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性和合理性。市场地域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