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经典教学案例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2282595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经典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经典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经典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经典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经典教学案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洛埠中心校 彭唯英望庐山瀑布是苏教版小学第六册选编的一首李白的诗。本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材选编这首唐诗的主要意图,一是丰富学生古诗的积累,从唐诗的音韵和谐、用词精炼中受到熏陶感染,培养语感;二是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山河壮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根据唐诗音韵和谐、用词精炼的特点,我认为为了贯彻落实“课标”倡导的新学习方法,可以采用“分步朗读、逐渐深入”的方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从而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一 、目标设置合理,为完成目标老师设计了相应的活动,活动紧扣目标,为目标服务。课后

2、,学生不仅达成了预设的目标,还有生成性的目标。再谈读后感环节,目标要求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学生畅所欲言。本课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例:师:学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生 1)祖国的景色真美。生 2)大自然真神奇。生 3)我们要好好学习,把祖国秀丽景色的地方开发更美、美好。生 4)我们应当环保小使者,让大自然美丽的山水永远不被破坏。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还想到了环保及现在学习的重要性。二、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理解和读拧在一块,相辅相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读中有所感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读,逐步受到情感的熏陶。读

3、和理解相互交融,相辅相成。例 1)师:“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为什么要读重音?生:作者是站在远处看瀑布,而不是随意站在一个地方看,所以“望”得读重音。例 2)师:“飞流“是什么意思?生:水流的速度很快。2师:“直下”呢?。生 1:水直直流下来,水流很快。生 2:山很陡,水只能直直流下来。例 3)师:那如何读好“飞流直下“呢?生 1)要读出水流速度很快,应用较快的速度读“飞流直下” 。生 2)要读出瀑布水流快、急得气势。学生恍然大悟用急速且响亮地声音读道“飞流直下三千尺” 。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形成自学习能力打下基础。俗话说:教师教学应“授之于渔”而不是“授之于鱼” 。在学习中,通过老师

4、的引导,学生清楚地知道理解古诗的两个方法:1)抓住古诗的字、词、句的意思来帮助理解古诗;2)有感情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好方法。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强调注意古诗的停顿处,重音处及声调的快慢、轻重、强弱等。凭这学生对古诗到位的理解。学生抓住瀑布“急、高”的特点,注意诗中停顿处及重音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将瀑布毫无无阻挡、倾泻而下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既掌握理解体会课文的两种方法,也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整节课教师思路清晰,能引导学生在畅所欲言的氛围中概括出瀑布“急、高”的特点,再围绕这两个特点回归古诗,从古诗中找字、词来说明、理解、体会这两个特点,真正落实到字、词的训练。最后,紧扣瀑布的“急、高”

5、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既扎实地掌握了字词,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三、将画和诗相互验证(互为证明) 。老师请学生以诗为依据,画一画庐山的瀑布,因学生对是诗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准确的画出在陡峭的山壁上,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老师出示一幅幅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欣赏,从画中体会挂前川的美景,为让学生明白李白是站在远处观瀑布,才能看到瀑布挂前川的全貌。老师出示了一幅画有李白站远处的观瀑布图。师:李白为什么要画那么小?生 1:因为李白站得很远。生 2:因为瀑布很长很高,才显的李白很小。生 3:李白站的远,远看瀑布才能看到瀑布的全貌。师:从诗中那些字或词你知道李白站在远处呢?(以画悟诗)3生:“遥看” 、

6、 “望”都可看出李白站在远处看瀑布。师:结合古诗来看,老师认为他画的不完整,还缺少些什么呢?生:(学生很快找到答案)缺少“太阳” “紫烟” 。因为古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日”指太阳, “生紫烟”指升起紫色的云烟。老师在引导学生画画时,紧密结合古诗,做到画是为了更好理解诗,从诗找到画的落脚点。这样诗画互为证明,使学生更好理解古诗意思,凭借画来检测学生对古诗理解的程度如何,这一环节老师引导的到位、有效。四、鼓励学生有超越意识,体会成功感。老师范读古诗后,鼓励学生挑战老师,赛读古诗。老师肯定学生的朗读及敢于挑战的勇气,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整节课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参与面也很广。本节课充分的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