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个创业失败案例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2281479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三个创业失败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三个创业失败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三个创业失败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三个创业失败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三个创业失败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三个创业失败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三个创业失败案例创业者:王瑞【失败经历】王瑞大一的时候看到好友拿自己的相机拍出很卡通的“大头贴”非常可爱,他想起自己老家从来没有这种照片,是个市场空白。 正好他的父亲在老家县城的一所中学旁边开了一家礼品店, 于是那年暑假他把第一台大头贴机带回了老家,生意一直还不错。大学毕业后, 王瑞先后做过老师和公关人士。 几年过去了,觉得很没意思。他忽然想起了大学时在家里开的那个拍大头贴的店子,于是兴奋起来,决定辞职创业。2008年王瑞在自己家乡的一个中型城市以月租2500元的价格开了家大头贴吧,他想创立一种新的网络图片艺术,让顾客可以在自己的相片上任意涂鸦。创业的准备工作既辛苦又快乐。 王瑞把他的大头

2、贴吧布置得非常有艺术品味:红色的爬山虎墙纸、经典电影海报、彩色皮革方凳、图书杂志等,并在墙壁上贴上文化标语。他给大头贴吧定的理念是: 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大头贴店, 而是面向学生的一个俱乐部。为方便记录,王瑞采取会员制,会员可以享受折扣,并建立大头贴会员数据库, 每一个同学来大头贴吧照张相片,毕业时,同班的同学可以领到大头贴吧免费赠送的同学录, 上面有每个同学在大头贴吧随意涂鸦的照片。 会员过生日时,可以免费照相,同日生的同学在生日当天都可以集合在大头贴吧,彼此认识, 留下一张十分有意义的集体生日照,大头贴吧免费赠送,珍藏这份同学友情。王瑞大学的学妹了解了他的一些经营理念之后提出了质疑: 你这个

3、大头贴店子,也太柏拉图了吧! 但王瑞觉得别人的质疑都是正常的,他发誓一定要成功,让人们看看他不是吃素的。原本他乐观地认为, 凭着他新颖的经营理念,一定会门庭若市。 但是现实跟梦想总是有很远的距离, 店里经常没几个人进来,若碰到阴雨天气,街上没一个人,更是惨淡。 没有生意,每天的成本却必须要付出。 整天呆在店里等顾客上门不是办法,他要开拓其他的业务,但是如果自己出去联系新的业务, 店里就必须雇请员工,于是不得已,他请了一女孩当王宝森生戒警意我们宣布讲究实绩、注重实效,却往往奖励了那些专会做表面文章、投机取巧的人 管理专家米契尔拉伯福82生戒警意18岁就成名的摇滚明星,无法以35岁的能力来处理成名

4、这件事。 一夕成名是很困难的。 我们这一路走 来,对于学习非常渴求,也曾犯过无数的错误,但是仍然相当默默无闻。 我们在成为目光的焦点之前已经学 到许多重要的教训。美国在线服务公司总裁史蒂夫凯斯店员,但工资又是一笔支出。 最后,王瑞所剩资金已经不多, 而每天的支出却是源源不断,他实在是扛不住了,只好把他当初寄予了巨大热情和厚望的大头贴吧关闭了。【案例浅析】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 这是当今社会许多创业者易犯的通病。 你所看到的机会, 不一定真的是你的机会。 笔者认为,这个大头贴应该是个小本生意,它的店面选址很重要,那么薄的利润,如果在学校的附近租个小店面或者把机器放在那些卖文具的店里,或许有一定的市

5、场。王瑞有一点就是投入太高, 店铺租金那么高,压力很大,店面搞得太奢华,一个月2500元的租金太高了,而且大头贴品种单一,服务对象单一,只能倚靠有限的资源。 大头贴这样的项目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形成二次消费, 也就是说难有回头客,并且数码技术不断进步,手机普及更新快且都能拍照, 大头贴已对人们没什么吸引力了。 再者就是不能以自己的思维去定义客户的思维, 那位学妹的意见应该接受, 客户的任何小意见都能带给你质的飞跃。 现在数码时代,大家都流行网络图片, 大头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已经不适合新生一代了,再就是这个大头贴利润太低,成本太高,倒闭是正常的。创业者:老李【失败经历】老李起先是一家机械厂里

6、的工人。下岗后,和妻子商量要开一个小店。 因为自己是个下岗职工, 所以从资金和心理上,老李都有很大压力。 尽管如此,经反复权衡后, 他看上了一个投资小且回报快的项目风味灌汤包。 虽说店面不大,但投资却也不少,房租、设备、原料、员工,还有学习技术的费用,林林总总加起来也花去三四万,为了开店,除了把自己的储蓄拿出来, 老李还向朋友借了1万多的外债。 但不管怎么样,老李总算是把自己的店开起来了。 开张的1个多月里,老李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小店每天都是顾客盈门,可是就在这1个多月内,风味灌汤包的小吃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没过几个月,老李小店前的顾客数量明显减少。 面对窘境,老李在朋友的

7、建议下, 又在小店里开始卖其他风味小吃, 但生意还是没有多大的起色。在连续亏了2个月后, 老李的店终于关门大吉,并赔了1万多。 这对于一个下岗职工来说,并不是个小数目。 老李失败后,没有再选择创业,而是选择给别人打工, 老李说, 给别人打工虽说赚得少些,但心里踏实。【案例浅析】老李的失败原因显而易见项目缺乏特色和自有性。 一是从表面看,老李打理的项目尚且能算是理性式选择,因为起步时红火热闹, 但鉴于此项目太大众化, 太便于其他经营者跟进式模仿运作,经营阵线相当脆弱,因此就很容易丧失独有性,当然不会有长久的市场潜力,势必缺乏坚挺的发展势头。83生戒警意我正在受一个很棒的教育。 虽然没拿到学位,但

8、是我学到很多,同时也在成长,而经商提供我的是每天学习各种新事物的机会。 美国戴尔电脑公司总裁麦克戴尔二是从实际看,老李缺乏经营耐心。生意历来是有赔有赚, 紧要三关时比的是耐心。 如市场上当年西瓜贱卖,大多瓜农翌年即选择退出, 而一些聪明的瓜农则誓死坚守,照种西瓜,结果被市场淘汰的大部分瓜农眼瞅着第二年瓜少价高,而执著种植的瓜农则数着钞票笑退出者痴。 倘若老李求人或自己仔细分析一下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心理, 和他人一样硬挺一段时间, 也许会出现雨过天晴那一刻。 如此说来半途而废也许也是创业经营大忌。创业者:王强【失败经历】2008年6月, 经过首次创业失败的王强对自己再次创业信心不足, 想通过正规的

9、渠道获取一些创业致富信息。 在泛泛的寻找中, 他从该市的主流媒体上看到,该市有销售带馅面条机的,广告语言极具诱惑力, 句句透露着轻松挣大钱的财富神话, 并穿插介绍了一些外地购买者的成功经验。 潜台词就是:外地的带馅面条机购买者挣钱了, 你在本市开张也肯定赚钱。王强心想, 北方人的饮食消费是比较偏向于面食的,带馅面条新颖独特,符合大众口味,应该有市场;加上又是市主流媒体的宣传,应该是比较可信的。 这勾起了王强二次创业的欲望。过了几天, 王强联系到了在该市做代理的张某。 张某称自己是某品牌带馅面条机在西北地区的总代理。 张某在同王强的洽谈过程中, 把项目运作和未来收益描绘得在情又在理, 句句抓住了

10、王强的心,王强信以为真。 王强在简单地看了生产厂家给张某的代理委托书和带馅面条机的彩页后, 就与王某签订了购买带馅面条机合同。 合同签订后,王强依约给付张某培训费和设备费用4.5万元,当日便拉走了张某店里的一套加工带馅面条的设备。数天后, 王强在家门口附近开了一家快餐店,专门经营带馅面条。 可是买回的那台带馅面条机老是发生故障。 一开始,王强找张某,张某也过来维修;过了一段儿时间,张某以各种理由推诿,到后来索性手机也关了,人也找不到了。 王强拿着当初签订合同时张某给的相关资料想找该带馅面条机的生产厂家咨询,但遗憾的是根本找不到宣传材料上的生产厂家地址和相关信息。 带馅面条机是不知名的小厂家制造

11、的,技术不成熟,质量无法保证。 去找媒体,媒体以提前有“投资有风险”、“本刊不承担责任” 等告知。此时, 王强这才意识到自己被虚假广告和假冒产品骗了。终于,机器瘫痪了。 王强无力继续,带馅面条快餐店关了门。【案例浅析】从王强二次创业失败的经历中,笔者首先看到了王强对自己自信的不足。由于初次创业的失败,王强有了“井绳之痛”,把过多的希望寄托在有权威的信息发布的媒体上。 但他在概念上没搞清,媒体刊登中广告软文可以以新闻、 故事等各种形式的文字出现,其实这些公司的84事迹、发展、产品质量和商家名誉都可以用虚假的新闻、故事编写出来,并拿钱到媒体上刊登,以推销自己的产品和项目。其次王强缺乏对带馅面条机的

12、了解, 而是凭着自己对这个城市饮食的感性认识和片面理解, 没有更深入地去了解和考察项目的收益、产品的质量,过分相信媒体的宣传和推销商的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 一些不良商贩在推销虚假产品和不成熟的项目时, 用尽心机研究你的心理,或通过精心策划,将产品形容得天花乱坠;而事实上,夸大了产品、项目的利润和价值,带有很大的欺骗性。现在有些报纸电视、 招商网站上经常可以见到很多的宣传广告, 语言都极具煽动性和诱惑力。 有创业意向的创业者应该注意,购进或加盟某些产品项目,不必过度理会那些煽动性语言, 不要过分相信那些 “自卖自夸”。 笔者建议,第一,不要盲目投资。 首先应该多方核实一下项目是否真实可靠,然后

13、再做决定。 第二,注重信誉,货比三家。 最好直接与生产厂家接触, 折扣和返点等优惠条件要足够,以节约投资的中间成本。 第三,不能太相信商家的话, 不要太高估自己与市场,理智冷静对待创业。 最后,在成交项目和产品时, 售后服务和付款条件等一定要缜密,保护好自己利益。?“致富项目”有陷阱 投资加盟要谨慎汪莹去年以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而城市受金融危机影响, 创业空间逐渐饱和,于是回乡创业成了不少人的首选,一些骗子也盯上了农村市场这块肥肉。在广告媒介的推动下, 农村经济秩序尚欠完善, 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的农民创业者鉴别能力有限,被各种各样的“致富陷阱”深度套牢。 以下三个案例是笔者近几年耳闻目睹

14、的身边事, 值得回乡创业者警醒或借鉴。天麻种骗局捣碎致富梦“一窝天麻一罐银, 天麻成了聚宝盆。 河南省三门峡市某食药用菌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把种天麻的好处吹得天花乱坠。 大家都想靠种天麻致富,谁想到竟然血本无归! ”野三关人老万谈起自己受骗种天麻过程至今心如刀割。2000年7月2005年4月, 河南省三门峡市食用菌研究所、 三门峡市森源食药用菌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夸张的宣传, 诱骗全国诸多省市致富心切的农民群众种植天麻和其他菌种。 许多群众投入了大量积蓄、付出艰辛劳动后,致富梦变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黑龙江、吉林、生戒警意新成立的公司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你无法真正了解什么才是正确的策略,因而必须做很多的测试 与实验以便于调整策略,找出重点所在,所以要勤做实验,一旦发现怎么做比较好,就把你的焦点放在这上 面,仔细推敲。美国戴尔电脑公司总裁麦克戴尔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