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诗歌及详细注释和意思

上传人:ZJ****3 文档编号:42275224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诗歌及详细注释和意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诗歌及详细注释和意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诗歌及详细注释和意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诗歌及详细注释和意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诗歌及详细注释和意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诗歌及详细注释和意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诗歌及详细注释和意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下)诗歌关雎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名句赏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一个青年男子见到河 洲上双双对对的雎鸠,很自然地联想到那美丽的姑娘应该是自己的佳偶。这种感情可谓热 烈,这种追求哀哭可谓大胆。诗句意眼前的雎鸠和明之景,引发对淑女的难以忘怀和热烈 追求,只是“兴”的艺术手法。同时雎鸠相和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四句诗可算 是“兴”“比”皆用的范例。“参差荇菜”是上承“关关雎

2、鸠”。即景生情,以荇菜的流 动无方比喻淑女之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悠哉悠哉”写绵绵情意,思念不觉; “辗转反侧”,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的不平静。蒹葭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名句理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四句诗表现使人追求一 种人那坚定的信念,在那萧疏冷清的早晨,芦苇成片,芦花茫茫,露珠晶莹,凝结成霜。 诗人日夜思念的人儿啊,他

3、就在河水的那一方,诗人怀着诚挚专一的情意去寻找他。虽然 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但他仍饱含无限深情,刻骨铭心的思念是他坚信“伊人”就“在水 一方”。前两句诗起兴,即交代时令、环境,又为全诗感情的抒发渲染了浓烈的凄清惆怅 气氛。现在往往用“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抒发对意中人的怀恋之情。全诗描绘了 一幅凄清萧飒、露凝霜结的晚秋图,更抒发了诗人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从军行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 夫长,胜作一书生。这首诗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前两句 “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

4、急表现出来了。 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 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 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 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 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 “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 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 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

5、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 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 声交织在一起。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 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诗的最后两句:“宁为 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表达了诗人忠贞的报国 之心。月下独酌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 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在花丛中摆上一壶

6、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 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 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 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 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渺的云天。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 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 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 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7、 羌村三首(之三)羌村三首(之三)(唐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 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前四句先安排了一个有趣的序曲:“客至”的当儿,庭院里发生着一场鸡斗,群鸡乱叫。 待到主人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庭树上(古代黄河流域一带养鸡之法如此),院内安静下来 时,这才听见客人叩柴门的声音。这开篇不但颇具村野生活情趣,同时也表现出意外值客 的欣喜。 来的四五人全是父老,没有稍为年轻的人。这些老人都携酒而来,酒色清浊不一,各 各表示着一家心意。在如此艰难岁月

8、还这样看重情礼,是难能可贵的,表现了淳厚的民风 并未被战争完全泯灭。紧接四句以父老不经意的口吻道出时事:由斟酒谦称“酒味薄”,从 酒味薄说到生产的破坏,再引出“兵戈一句”,时世之艰难,点明而不说尽,耐人寻思。 末了写主人致答词。父老们的盛意使他感奋,因而情不自禁地为之高歌以表谢忱。 “歌罢”终不免仰天长叹。所歌内容虽无具体叙写,但从“艰难愧深情”句和歌所产生的“四座 泪纵横”的效果可知,其中当含有对父老的感激、对时事的忧虑、以及身世的感喟等等情感 内容。写到歌哭结束,语至沉痛,令读者情不自已。 安史之乱给唐代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儿童尽东征”、“黍地无人耕”的现象,遍及整个 北国农村,何止羌村而

9、然。登楼登楼(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1、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 2、来天地:与天地俱来。3、玉 垒:山名。4、变古今:与古今俱变。5、北极句: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长安, 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此句喻吐蕃虽陷京立 帝,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北极:北辰。6、西山寇盗:指吐蕃。同年十二月,吐 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意谓 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故吐蕃也莫相侵

10、。7、梁父吟: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 吟。一说亮所吟为梁父吟古曲。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 【赏析】: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 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 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 概。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 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 “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 诗的意境的立体

11、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 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 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 戈壁沙漠。“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 日,一派混沌的景象。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

12、风“色”,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 目。这是白天的景象。 “轮台一句”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 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像发疯的野兽,在怒吼, “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 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 现出风的狂暴。“平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 勒出来了。下面写匈奴利用草黄马肥的时机发动了进攻,“金山西见烟尘飞”,“烟尘飞”三 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 了唐军早有戒备。下面,顶风冒寒前进着的唐军将士出现了。 “将军金甲夜

13、不脱”,以夜不 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 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写边地的严寒,通过几个 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 的感受。 “马毛一句”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充分渲 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 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 战斗豪情。这样的军队必然无人能敌。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 旋而归,行

14、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样自然。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 情绪。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 八千里之遥,何异于发配充军? 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韩愈之刚直胆魄可见一斑。“肯将衰朽惜残年”,大有为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 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谪贬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

15、,可谓悲极。前瞻茫茫,雪拥蓝关,马也踟蹰起来。“马不前”抑或“人不前”呢?本联借“秦 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 这两句,一顾一瞻,顾者为长安,因云横秦岭,长安已不可见,“龙颜”难以再睹;瞻者乃 潮州,奈何为蓝关大雪所阻,前程曲折坎坷,不敢多想,“马”固不能“前”,“人”却能“前”乎? 英雄失路,于此可知矣! 尾联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望月有感望月有感(唐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1、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2、羁旅

16、:犹漂泊。3、寥落:冷落。4、干戈:本是两种武器, 这里指战争。5、根:喻兄弟。6, 吊影:对影自怜,身边没有亲人,独对着自己的身影感 伤。7千里雁:指离群之雁,孤独的雁。8九秋蓬:秋天蓬草脱离本根随风飞转,古人 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9九秋:秋天 诗的前两联就是从 “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 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 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 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两句, 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 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 落之苦。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 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 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