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尝课堂上的预设与生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274733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尝课堂上的预设与生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尝课堂上的预设与生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尝课堂上的预设与生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尝课堂上的预设与生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尝课堂上的预设与生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尝课堂上的预设与生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尝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浅尝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吴 凤 敏课堂上准确的预设,是生成的重要途径。有人把课前的预设比作是教师挖的陷阱,等着学生往里跳。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有效的预设能真正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学习的机会,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年五月份从县城学习新教育回来,在教研组的安排下我执教了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妈妈的账单一课。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包括重温新课程标准、查阅各种资料、精心预设教学方案、制作了配套的课件等。并针对自己在与其他老师的探讨中出现的问题,作了相应的调整。同时,也研究了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仔细考虑了

2、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之策。可以说准备得是相当充分的,心中憧憬的也是一堂在新教育理念下富有创意的好课。然而,这堂课的实际效果,和课前预设的却相差甚远。课堂上,我讲得多,教得累,好像完全失去了平时上课的从容洒脱课后,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就问我:这节课你准备得如此充分,怎么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呢?这更不是你们班学生的性格啊!(我班学生多数思维敏捷,学习积极性较高)回想一下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我更多思考的是如何达成课前的预设目标,特别是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呈现,教学内容的深层解读,却忽视了当时学生所存在的的实际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语言发展为出发点,这些已非常熟悉的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竟如此难以进

3、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课堂局面呢?还是从课堂上所呈现的教学细节中探寻究竟吧:片段一: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一份账单,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账单。在初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情况后,师生之间交流对课文的整体感受。师:孩子们,当你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过后。现在老师出示几个词语:如愿以偿、蹑手蹑脚、羞愧万分。请你把这几个词语用在你的语言中,试着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目的是想让学生借助词语说主要内容。 )生:如愿以偿的意思是蹑手蹑脚的意思是(没想到学生去解释词语意思了)师:不是要大家解释词语,是叫你连上词语说说主要内容。生:老师,为什么要说词语?师:为了让同学们准确用词和轻松归纳呀。 (拉锯式的一问一答,根本没

4、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生:起立把课文读了百分之七十。 (感到意外,学生为了用上词语去大段的读课文了)师:现在同学们用不用这些词语没关系,只要你能概括主要内容即可。 (及时改变策略)生: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叫彼得的孩子(七嘴八舌,一个比一个说得好,终于如愿以偿,万万没想到课前的预设反而束缚了孩子的思维)反思一:这堂课,刚开始不久,就给了我当头一棒。我精心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轻松地就能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没想到,与课堂实际恰恰相反。因此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一个劲儿地按预设的设计往下教,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理清学生的思维脉络;看准学生思想的症结和可能的走向,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

5、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展现真实自然的课堂教学。片段二:师:对照两份账单,他们有什么区别?生:一、对象不同,一份是妈妈给彼得的,一份是彼得给妈妈的。二、内容不同,彼得的账单总金额为 20 芬尼;妈妈的账单总金额为 0 芬尼。三、时间不同,彼得的付出可能是一天两天,而妈妈的却是整整十年。 (本想引导说,没想到孩子说得如此圆满,倍感欣慰。 )师:看了这两份账单,你有何感受?生: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而彼得却那么不懂事。 (课前没想到三年级的孩子很轻松就可以理解母爱的伟大无私)师:今天是五月 16 号,母亲节已过。你们能给自己的妈妈说几句贴心的话作为迟到的母亲节礼物送给妈妈吗!(在音乐播放中,学生个个都投入自己真实的情感写给妈妈,有的甚至热泪盈眶)反思二:从以上的教学过程来看,在突破重难点这一环节上,我感觉很好。但课前,我想到的这一部分,学生难理解,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一点又说明了课前的预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差距,我还是考虑不周的。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的生成 ,一个有效而灵动的课堂,必然是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统一。这堂课,我虽然上得不很满意,但通过反思,我却受益匪浅。新课程理念要真正走进课堂,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是靠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才能使我们走进有效甚至高效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