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综述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273617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综述 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综述 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综述 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综述 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综述 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综述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综述 (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综述河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综述 本文作者:程丽英工作单位: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目前,河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仅属于中游偏下水平,表现出来的竞争优势也不是十分明显。这一现实状况的形成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既受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制约,更受诸如制度、人力资本等生产效率因素的牵制。一、政策差异因素发展经济学认为,不发达经济状态的形成与资本短缺有着重要的相关关系,在自然条件、原材料和资本三要素中,资本对于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通过政策性因素体现出来,国家不同时期政策的差异直接导致不同地区投融资规模的差异,对不同地区经济增长水平

2、起刺激或制约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 0,把东部作为国家投资的重点区域,对非重点投资区域的投资力度也有很大差异。2002 年,河南中央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为%,而湖北为%,湖南为%,山西为%。在金融信贷方面,2002 年,河南人均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 5113 元,而山西为 7361 元,湖北为 5730 元,全国平均水平为 8800 元。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是新兴的重要融资渠道,但河南的新兴金融业发展相对落后,利用股市和债市融资的能力低,对新兴资本市场的利用程度与周边其他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到 2002 年底,河南在深沪两市的上市公司有 27 家,而同期湖北有 53 家,湖南

3、有 34 家,安徽有 29 家。政策差异导致的投资融资差异,已成为制约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二、制度因素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制度的变革与优化还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在经济系统越来越复杂的形势下,利用制度变革与优化来降低复杂系统中行为不确定性更显得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较快,不但为企业发展创造了由法律、制度、政策等组成的综合制度条件,而且还在制度变革的最终体现$市场化进程方面赢得了先发优势。据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测算,1997 年河南市场化综合指数一度跃居全国第 8 位。但随着其他地区市场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受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相对

4、加强、投资向国有企业倾斜力度加大、金融部门市场化进展趋缓和向非国有企业贷款比重下降等制度性因素影响,河南市场化位次逐年下降,1999 年在全国居第 11 位,2000 年后移至第 16 位。而周边地区的安徽则从 1999 年的第 16 位移至 2000 年的第 9 位。非公有制经济是制度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长与发展壮大对市场化进程起巨大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河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1979)2002 年,非公有制经济年均增长%,比 GDP年均增速高出近 12 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由 1990 年的%上升到 2002 年的近 40%,从业人员占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

5、比重由不足 5%上升到近 30%。但在发展非公制经济方面依然存在思想解放不彻底、政策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环境不宽松的问题。非公有制经济人均水平与全国和周边省份相比都有明显差距。2002 年,河南每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 123 户,比全国水平少 68 户,比安徽少 113户,比湖北少 91 户;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家,比全国平均水平少家,比安徽、湖北均少 3 家;个体私营从业人员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7 个百分点,也低于安徽和湖北的水平。科学有效的分配制度能充分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提高市场主体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配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的分配制度已经形成,资本、知识参与分配的领域越来越宽,作用也越来越大。河南的收入分配制度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宏观收入分配领域和吸引人才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改革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居民个人收入增幅低于经济增幅的问题依然持续存在。1997)2002 年,河南GDP 年均递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递增分别为%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居全国第 23 位、中部六省第 4 位,而人均 GDP 居全国第18 位、中部六省第 3 位。这种反差长期持续存在,将可能重新引发人浮于事、创新和创业动力不足、人才外流、企业活力下降等问题,最终导致对资本重视程度不够,

7、/三外 0 资金引入受到限制,投资增长乏力,制约经济增长后劲。三、科技与人力资源因素在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和知识化的今天,技术进步与创新对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产业竞争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人力资源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成功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技术进步贡献份额都大大上升。二战以后至 20 世纪 70 年代能源危机之前这段时间,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因素中,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份额平均为49%,而准工业化国家仅为 31%。现阶段河南正处于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加速推进时期,尤其要求重视和加强技术进步,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素质水平。但科技进步在河南经济增长中尚未占据主导作用。2002 年中部六

8、省科技与人力资源评价中,河南仅排在第 5 位。究其原因,一是科技投入强度偏低。河南大中型工业企业 R科技部公布的科技财力投入综合评价河南居全国第 16 位,湖南、湖北则分别居全国第 11、12位。三是新产品开发投入不足。河南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中开发新产品用款所占比重为 3913%,全国为 4312%;新产品平均项目经费为 5817 万元,全国为 7316 万元。四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2002 年河南技术市场成交额在各省市中居第 22 位,而湖南、湖北则分别居第 11 位和第 10 位。四、经济开放度因素经济开放度不仅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特点、经济发展阶段、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等因素的

9、影响,同时也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关系格局的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史证明,以发展出口贸易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在促进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具有内向型经济所不可比拟的优势。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东部地区利用其处于国际、国内两大市场过渡地带特别是濒临港澳台这一优越地理位置,通过不断引进资金和技术,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为经济快速成长提供了强大动力。但由于受外贸依存度和投资依存度较低、引进外资项目层次不高、地区分布不均衡等因素影响,河南经济开放程度依然很低,2002 年经济开放度指数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40%多一点,在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居第 22 位,在中部六省中居最

10、后一位。其中,外贸依存度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投资依存度相当于全国的%,生产开放度相当于全国的%,出口结构仅相当于全国的%,/三资 0 企业效益水平仅相当于全国的%,大多处于中部六省下游水平。这些因素已成为影响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位次的制约因素。五、金融效率因素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活动最重要的媒介,金融要素是否活跃、结构是否合理与竞争力密切相关。虽然河南一直重视金融发展,但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还有待加强。2002 年,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亿元和亿元,三成以上的新增存款沉淀在金融机构内部(扣除存款准备金)而不能实现投资功能,而湖南的这一比例仅为%,湖北为

11、%。河南产业与金融效率在中部六省中落后于湖北、湖南居第 3 位,是导致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中游地位的首要因素。金融效率不高的直接表现是投资融资机制不活,储蓄)投资的转化效率低下,潜在投资能力尤其是民间投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2002 年,河南人均储蓄居中部六省第 3 位,而人均投资居中部六省第 4 位。投资与储蓄比河南为%,而湖北为%,湖南为%。金融效率不高的另一个表现是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完善、多层次服务的金融体系。近年来,国家为防范金融风险采取的措施对河南这样的经济欠发达省份很不利。如银行重点管理、资金负债管理、贷款多层审批制和个人终身责任制等,使银行信贷资金发

12、放出现怕贷、慎贷、少贷的情况,银行情愿选择向上级行转存或购买国债、证券等风险小的资金使用出路。这种状况使银行存贷差迅速扩大,2002 年底,河南存贷差高达亿元,比上年扩大了 254 亿元。六、工业产业集中度因素现阶段大企业已成为衡量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而企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必然导致产业集中度提高。近年来,河南在努力培育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企业组织结构的小型化、分散化特征发生了积极变化。2000 年,全国企业集团 500 强(按营业收入排序)中,河南有 14家入围,在中部居于前列。但受利益机制的推动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因素影响,低水平一般加工工业发展迅速,重复建设,盲目扩张,

13、工业资本过于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企业组织结构中小型化特征依然明显。河南大型企业数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比重仅为%,在中部 6 省中最低;中部 6 省中有 5 个省份的大型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都超过或接近 50%,只有河南低于 40%。而且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达到最优生产规模,企业规模效益普遍较低。2002 年,河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平均实现 1307 万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而湖北为 1731 万元,安徽达到1561 万元,山西为 1511 万元;河南企业户均销售收入 3870 万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而湖北达到 5102 万元,安徽达到 479

14、0 万元;河南企业户均实现利润 146 万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中部六省中最高的湖北达到 217 万元。因此,对为数众多但效益较低的小企业实施重大调整措施,将稀缺性的资源有效地配置到具有比较优势或相对比较优势的行业和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增强企业竞争力,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七、文化因素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因素的重要作用,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在继承、挖掘传统优秀文化,培植、学习现代先进文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以郑州为中心的商业文化使全国人民惊叹不已。但由于人口整体文化素质较低,传统观念在一定范围内还有不同程度的残留,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步伐,以文化因素为核心的软环境已制约了河南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最为典型的是近年来河南人形象成为世人非议的焦点,严重损毁了河南的商业形象。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中,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将凸显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特征。因此,必须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基础上,牢固树立跨越式发展的理念,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努力缩短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期;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及早步入传统产业的拓展期;加速农业人口转移,尽快走出城镇化发展的滞后期;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牢牢把握国内外产业和资本梯度转移的机遇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河南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跳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