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又名“中正拳”,系号称“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孙禄堂先生 晚年所创该拳以武氏太极为主体,融入形意、八卦乃至外家拳之精华,动作严整,丝丝 入扣,内外双修、形神兼备,拳道合一这套太极拳,与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太极拳有明显 不同,卍字手是其特有的手法该拳以“平、直、圆”为要领,以螺旋劲为内核, “手不离肘, 肘不离手,处处无不上弦”,行拳时“有力练无力,犹如风摆柳”, “手不离盘球,身形似水流” , “速度限而不停,如东方之日出”,劲气内蕴,生生不息 对于这套拳,孙老先生从不轻易授人他在任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期间,结 识了江南名医、 “三学(佛学、易学、医学)博士”陈健侯先生陈健侯(1895—1969),清末民 初史学家陈庆年次子,江南高等学堂本科毕业自幼就爱好武术,练少林拳,两腿绑铅锭, 练习轻功,身手敏捷,能手擒过堂双燕因精通《易经》 ,受到孙禄堂宗师的赏识,后因为 孙师看病而成知交,孙老先生遂收他为徒,秘授以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从现有的资料来 看,此拳在南方只传陈健侯一人新发现的线索表明,此拳在北方当另有传人 “三十六手”即“三十六式”或“三十六势”三十六手太极拳共有 115 式,其中不计重复 的主式共有三十六个。
孙老先生称之为“三十六手”是有他的道理的即在注重“进、退、顾、 盼、定”五种步法的同时,更强调了“掤、捋、挤、按,采、捌、肘、靠”等手法太极拳主 要是练手的,身和脚都是为手服务的,手随意动,手领身动,手动脚动,上下完整一气, 作螺旋运动从档案馆查到的江苏省国术馆当时练武的照片,上面有“三体式”照片,文字 说明是“三体手” “白鹤亮翅式”叫“白鹤亮翅手”故三十六势,称之为“三十六手”三十六 在古代是一个神秘的数字,表示其数无穷、变化无穷的意思,它和《易经》三十六个连体 象正好相吻合陈健侯先师,一生淡泊名利,以医为业,闭门修炼,授徒极少完整地学 完这套“三十六手太极拳”的仅张祚玉一人而已张祚玉在健侯先生逝世后,为了保存这一 国粹,就公开传授此拳,使这套拳得以在镇江、南京一带流传,从而保存了孙氏太极拳江 南一脉 现在,我们应广大武术爱好者的要求,将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重新整理发表尽可能 在解说套路的同时,对其技击含义予以阐述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博大精深,先师强调此 拳必须口授身传,文字很难尽述,加上我们水平限制,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 正 一、练拳的基础与准备 (一)“九字”真经 陈健侯先师常对他的弟子训戒说:“学武练功要做到慈、孝、敬,坚、贞、恒,平、直、 圆”。
“慈、孝、敬”是指道德上对子女晚辈要慈爱,对父母师长要孝顺,对同辈朋友要尊敬, “坚、贞、恒”是指意志上对信念信仰坚定不移,对国家人民忠贞不二,对事业工作持之以 恒, “平、直、圆”是指行拳时要立身中正,每一势每一式都要符合平、直、圆的要求,在太 极拳的圆运动中,动作要平稳安舒、斜曲取直、圆活如环 “慈、孝、敬”是习武应有的基本 道德,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坚、贞、恒”是习武应有的爱国信念与事业毅力的要求, “平、 直、圆”是习武练拳应掌握的动作要领这“九个字”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学习与掌握 “九字真经”是学拳的前提,也是学拳的思想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能明确学拳的目的是“强 身、克敌、怯病、延年”具体说来,分三个层次第一是健身强体,第二防身克敌,第三是 修养品行,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高尚的情操,铸成伟大的人格,为国为民献身详见尤 志心《搏击》2007 年第 11 期) (二)主要步型与手型 除了常见的太极拳步型与手型外,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还有些特殊的步型与手型,现 择其要者简述如下 1 丁八步 其步型是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前脚后根靠后脚胫骨(内踝处)之处,两脚成 45 右脚在前为右式丁八步,左脚在前为左式丁八步(图 1)。
所谓左右式都是以前脚为准这种步型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进行虚实变换前脚实,则 后脚虚,前脚虚,则后脚实虚中有实,实中含虚,进攻防守,落步呈“丁八” 2 八字扣步 两膝微屈,两脚尖内扣,脚尖相距约二三寸,两脚跟外撇,成一个八字形扣步(图 2) 3 勾八步(错综八字步) 左(右)脚在前向左(右)外摆成 450,右(左)脚在后,向右(左)外摆成 45 度,两脚成一错 综八字步(图 3) 4 横裆步 两脚左右开立,同弓步宽,脚尖皆向前,一腿屈蹲,膝与脚尖垂直,另一腿微屈(或自 然伸直)(图 4) 这种步型又叫侧弓步非弓非马,似弓似马,可以灵活地变化,或马步,或左弓步, 或右弓步 5 卍字手 所谓卍字手,就是五个手指分别成平、直、横、环、钩形,像一个卍字(图 5) 6 金刚拳 在形意拳中也名“螺丝拳”拇指压住食指第一节,而中指又压住拇指第一节,无名指 和小指紧握,成一个完全封闭的体系食指第二节明显突出,像一个锥子(图 6) 7 豹拳 即四手指第一节相扣,第二节曲折与手背平,拇指内扣(图 7) (三)基本功 1 走趟子(结合“风轮手”) 练法面南而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成丁八步立身中正,虚领顶颈,舌顶上颚, 沉肩含胸,敛臀提谷,两腿稍曲,身体稍蹲。
两手成阴阳手左手在前,手心向上,右手在 后,手心向下(图 8)右脚向前迈出,同时两手阴阳互变,右手从左手肘下向前穿出,左手 向后下按,两手似在盘球(图 9),接着,左脚向前迈出,两手阴阳互变,左手从右手肘下向 前穿出,右手向后下按,两手似在盘球(图 10)如此,一直向前走,视场地大小而定到 尽头时,转身 180 度,然后向回走,……如此循环往复 注意点①关于迈步,要两脚趾抓地,行步如猫行,力起于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腰胯一定要协调地活动起来,不要只是手脚在动脊柱要直,两手要平,穿掌搓球动作要 圆两脚虚实要分清②关于转身,有大小转身两种小转身 前脚扣步,然后以脚跟为轴 后转大转身后脚向前扣脚,转身 2 走圈子(结合“八字扣步”和丁八步) 练法面南而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成丁八步立身中正,虚领项颈,舌顶上颚, 沉肩含胸,敛臀提谷,两腿稍曲,身体稍蹲两手成阴阳手左手在前,手心向上,右手在 后,手心向下(图 11)左脚向右前迈出,脚尖内扣,两脚成八字扣步,右手从左手肘臂上 向左、向前穿出成卍字手,手心向下,刁手向右、向后经右腰际翻转成掌,掌心向上,向 左、向前、向右划一平圆,在右手向前穿出时,左手成卍字手,手心向下,刁手在右手肘 臂下向右、向后经右腰际翻转成掌,掌心向下,向左、向前、向右划一平圆,手心向下平 附于右肘旁,两手刁手划平圆时,右脚向右前方摆落,两脚成勾八步(图 12)。
接上动,左 脚向右前迈出,脚尖内扣,两脚成八字扣步,两手阴阳互变,刁手向右、向后经右腰际翻 转成掌向左、向前、向右划一平圆,右手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平附于右肘旁,两手划平 圆时,右脚向右前方摆落,成丁八字步(图 13)如此,一直向右侧走圈(似八卦走圈)…… 如此循环然后,向左侧走圈,左右和手法、步法相互交替 注意点两手做到平、直、圆,两脚起步、落步,摆步、扣步与身体转动、两手动作协 调一致,勾八步形成与两手向右(左)平摆一起到位 3、平化掌 马步站桩,两脚尖内扣,似八字扣步两小臂起至与地面平行,两肘离肋一拳,两手 掌平展,成阴阳手一手心向上,一手心向下,相距 30 公分左右(图 14) 身体快速向左或右扭转,两手同时向左或右后甩出跟随转体,两手学阴阳互变,即 左手心向上,右手心向下当身体后转至右手至身体中轴线时,左手相对伸直送出,大拇 指下翻(图 15),随即向右或左转(图 16)……如此左右循环往复 注意点左右旋转平化掌,要以腰劲来带动手的转动 4、站卍字桩 除了众所周知的无极桩、太极桩、三体手(式)等桩功外,学习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必 须练卍字桩这是一种操手桩,练法有多种形式,这里介绍最基本的一种练法。
脚成丁八步,两手并胸前,手心朝上,两肘紧靠乳头,沉肘裹肩,含胸拔背,塌腰, 下肢微蹲,同时两手相对,成下卍字形(又称阴卍字手) 大拇指朝前平指,食指挺直下垂, 中指平横向内,与食指成直角,无名指微环,小指微钩这样五指成平、直、横、环、钩 形,好如“卍”字(图 17)成下卍字手,这是第一步然后身下蹲(可视体力而定,体力好的 年青人可尽量下蹲,以增强功力),左右两卍字手同时向下画弧形,此时两肩不能散开,而 仍要沉肘裹肩,含胸拔背(图 18)接着刁腕向上举,拇指向外,两食指朝天,高度与目齐, 两手背要紧贴,中指与手心向两侧,食指与小指分别环、勾这动作叫“朝天一支香”,也 就是上卍字手(阳卍字手,图 19),这是第二步第三步是,两手向内翻转,由胸前推出(这 动作为圆卍字手),两手成竖掌(立掌),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像太极竖掌与小手臂要成 直角(图 20)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周转不停地练习,次数视自己的体力而定练习 要配合呼吸,卍字手向里向上时要吸气,向外向下时要呼气 要领在练习卍字手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做到虚领项劲,舌顶上颚,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气沉丹田,谷道上提处处要做到平、直、园 注意点 卍字手桩有高、中、低三种架子。
体弱者选高架,体强者选低架,一般人选 中架练卍字手的劲路是力起于脚,发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面腰而手指,完整一气 所以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不要用拙力,不能逆劲路而行,以免手腕受伤手腕上 可以涂一些松节油或活络油内部曾流传一个秘方,那就是用樟木片熬成热水,用此熏手腕,边熏边练据说,有著效据笔者所知,筋骨特好的,个把月即能练成,筋骨一般的 要一年左右才能练成筋骨稍差的,只能练到七成年纪大的不宜练 练卍字手首先是练手指的力量,一举手就能力贯指端,像钢针一样,可以用于点穴 练卍字手不久,手上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气感其次是练手腕的灵活性拳家云, “拳活于腕”, 练成卍字手的手腕的灵活性是无与伦比的再次,练习手掌的触觉的敏感度,提高“听劲” 能力复次,练字手也是练内劲的一种有效功法体力好的年青人,在下蹲时,可以蹲得 很低,似乎贴近地面,以增强功力练卍字手,初则“绳绑索绑”,明劲刚劲,久而久之, 则“园球弹簧”,劲气内藏要用意念把手掌拉成 90 度的立掌,意念力就能产生,久而久之, 内劲自生行家都知道,看一个人学没学过拳,有没有内劲,只要看他的手腕外侧(靠近椭 圆关节)有没有隆起的一块筋筋隆得越高,其内劲越大。
拳家云:“筋脉长一分,力长千 斤 ”而凡苦练过卍字手的人,手腕处都有一块隆起的筋最后,卍字手的在使用上,变化 无穷卍字手有平、直、横、园、交,五种基本形式,在用法上有左旋、右旋,上旋、下 旋,内旋、外旋等,处处强调螺旋劲(与陈式太极拳中的“缠丝劲”不同)详见《尤志心 《卍字手功法初探》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拳势图解 一、起势 1、八字静立 演练者面南背北而立,两脚成九十度并立,身体中正安舒,下颌微收,上下成一直线 舌顶上腭,谷道微提(以下各式,也要做到这样,下文不再重复) 两手自然下垂,双肩松 沉两目先微闭,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若处在一种混混沌沌的入静状态全 身放松,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极力放松身体像站立在水波上,随波上下,宛如达摩 “一苇过江”呼吸自然,意守丹田,任身上真气在全身自然流动稍后,两眼睁开,见天 见地由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 ,两仪生四象(太阳、太阴、少阳、少阴) ,四 象生八卦,八卦生三十六手(图 1) 2、转体合膝 接前势,重心移向左脚,右脚跟稍提,以右脚前掌为轴,右脚后根向右扭扣,与左脚 并行,同时,身体左转 45°,两膝微合(指一种合劲,并非两膝相靠) ,面向东南(图 2) 。
3、卡子手 前势不停,身体下沉,两手微展,两手由两侧向下、向后内旋(内旋时手掌以小指领 劲,拇指随合顺缠,由外向内向下旋转;外旋时,手掌以拇指领劲,小指随合逆缠由内向 外旋转以后不再说明) (图 3) 两手经两胯侧后外旋,从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