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三生教育的哲学意义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249331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剖析三生教育的哲学意义 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剖析三生教育的哲学意义 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剖析三生教育的哲学意义 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剖析三生教育的哲学意义 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剖析三生教育的哲学意义 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剖析三生教育的哲学意义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剖析三生教育的哲学意义 (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剖析三生教育的哲学意义剖析三生教育的哲学意义 “三生教育”作为云南教育界新的教育思想,既有深刻的现实基础,又反映了一种新的时代精神。正是由于它在教育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于传统教育观念的超越性,一时还难以为人们深入理解而产生一些歧见和犹豫,这也是难免的。一些人把它理解为德育,一些人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或者觉得与这些课程重复,或者觉得难教,或者以这些传统伦理学、政治学内容作为“三生教育”的内容。始发阶段的这些迷惑当然无可厚非。事实上, “三生教育”是一种人生哲学教育,是从哲学高度上对人生的根本性问题的教育,是让人从自发生存走向自觉生存、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的生命自觉性教育,是从人出发的通过关爱人的生命成

2、长、激发生命价值从而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教育。为此,就不能不把“三生教育”深入到人的生命理性、生存理性、生活理性中去。这是人的生存由“人的依赖关系”向(以物的依赖为前提的)“人的独立性”1发展并为“自由个性”的生长开辟道路的新生代教育思想。在这个意义上,它也是当代人才和独立人格形成的生命动力基础教育和社会公共理性价值精神教育。这一教育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人本理性哲学基础。一、 “三生”本义生命是整个自然界的层次构建和定向进化的花朵。科学家们还难以对生命下个准确的定义,但生命的以下三个特征是公认的:一是任何生命都要以实存个体为存在体,是这个存在体的生命,如细胞、动物机体等等;二是任何生命都必须与环境

3、新陈代谢,即其个体在某种催化作用下与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以维持生命;三是任何生命都有被储存和复制的化学指令,并由这些指令控制着生命活动。这是自然的过程,也是生命存在不可违逆的过程。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命到复杂的人体都是这样。但是,人作为复杂的生命体,固然在生理上不可能超越这种生命定律,但人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存在体和心理精神智慧存在体。这一层把人的生命个体性发展为特殊性、可塑性和自觉自动自主自由性。 “三生教育”所面对的,就是这种复杂特殊的生命。人的生命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于:它是自然、社会、精神在特殊个体中的统一体,因此,人的生命本义,人的生命理性,既在于自然,又在于社会,更在于精神和智慧。自

4、然性决定了他的个体性并以个体形式与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以实现生存,这个意义上他不能没有“自己”;社会性决定了他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方式和生命活动的方式,以及个体之间的关系,这个意义上他不能没有“他人”;而他在自然、社会基础上形成的心理精神和智慧,决定了他有其精神文化性和思想志趣的个人特性,这个意义上他不能没有思想灵魂,即不能不是有理性的存在物。而精神性文化性的存在,心理精神智慧的存在,则是可塑的和自觉、自动、自主、自由的。自觉就是能意识到对象、自己和自己在对象中的有意活动,自动就是积极主动性,自主就是自我定向、自我决定性,自由则是由其意志、人格和知识所规定的自我选择和现实超越性。这种心

5、理精神智慧的存在,这种自觉、自动、自主、自由的存在,就是“人的生命”的生命理性。每个人的生命理性都有强弱大小、个性偏向的不同。 “生命教育”本义,就在于立足于人的自然与社会的特殊性境遇,以一定的精神和文化对于每一个特殊心灵特殊的心理精神智慧体的关爱和教育,通过调动它的特殊性和可塑性,启发和培育他的生存理性,使其生命成为与时代精神发展相符合的自觉、自动、自主、自由的生命,成为由其生命理性调控的生命,从而能在任何具体的社会境遇中(如战争环境、和平环境以及个体的特殊环境)实现其生命应有的价值。如何根据生命的这种复杂性进行生命理性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深层使命。当然,人的生命还有非理性的一面,并且它也不是

6、完全消极的。但自古代以来,都把人理解为有理性的动物,可见理性是人之成为人的首要特征。至于制造工具、创用符号,也首先在于他是有理性的,因为理性包含着智慧。唯有理性的强盛和支配,一个人才能成长成为人,一个社会也才能成长为文明社会、科技社会、知识社会和共生共荣的和谐社会。人的生存是人的生命的实现形式,是人的生命界与自然界的物质能量代谢而实现其功能的定向活动形式。但是,这不是简单的在自然界中的生存,而是以复杂的社会形式而实现的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中的生存。它是人的生命个体因其自然性(如自然环境、机体条件、天然秉赋等)、社会性(如社会分工、地位)和精神文化性(如思想品格和知识技能),在其特殊境遇中的定向活

7、动。它是因人、因境、因时而异的。人的生存与动物生存的不同在于:动物的生存是由其物种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而选择和配定好了的,是自然的、特定的。按人类学家的观点,人的生存则是非特定的,它不能以自然配定好了的方式进行特定化的自然生存,他的生存没有这种天然优越性。那么,人的生存是怎样的生存呢?他必须依据现实条件进行现实的选择,是一种选择性、学习性生存:其一,它取决于环境情势和生存情势的结合所产生的行动指向(这是人与动物共有的);其二,它取决于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力量”(人的双手感官和头脑,即知、情、意、念、行等的能力)的综合发挥;其三,它取决于人的可控工具(包括知识)和个体的心理精神智慧,即个体的与群

8、体的理性调控。这三方面又是一种历史发展和文化形态的观念变量。人的生存、人的生存理性,既取决于人在这些方面的综合力量,又取决于人与其现实世界之间建立的具体的生存掌握关系(马克思概括为认知的、实践的、审美的、宗教的四种掌握关系)2的发展,是在这些生存掌握关系中的自主性、综合性生存。而更为重要的是,人的这种生存不是任何独立个体可以完成的,它是在人的整体性、社会性的协同之中而现实化的。这样,对于具体的个体人即生存者来说,他一是必须凭籍现实社会可以赋予他的(以及他可以从社会中取得的)知识和工具的力量;二是不得不以他的(被迫的或主动的)社会分工任务,参与整体的社会生存活动而生存。而实现这一切的,是由他和生

9、命主动性转化而来的生存理性,是由他的生存理性所调控的面对现实的自觉、自动、自主、自由的综合活动。人只有在其生存理性的支配下才能合理地生存,否则就可能与他人发生冲突,从而自受其害。这就是说,人的生存不仅是历史发展性的生存,不仅是社会性的生存,更是依凭于个体的生存理性而自觉、自动、自主和自由的生存。人的生存的诸般复杂性,决定了生存教育的复杂性。而其核心则在于生存理性教育。这决不是一般的道德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所能胜任。只有从生存哲学的深度,进行生存理性教育,才能使个体明白他的个体的与公共的生存情势与生存任务。这在今天的人类生存危机面前显得尤为重要和复杂。人的生活是人的生存在不同社会境遇中的自主实现方

10、式,是其生命与生存的统一实现形式。人的生命的深奥性,人的生存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的生活决不是简单的吃喝行动。生命的本质在于生存,但人的生存是以形形色色的生活体现出来的。动物界没有生活,只有各种特定的生存方式的不同。生活是人类所特有的范畴,因为生活是自主的,是人的意识依据人的心理、观念、思想和文化形式在具体情景中实现人的生命需要的活动。人的个体生命的特殊性,人的心理精神和智慧,人的自觉、自动、自主和自由性,在生活中都充分表现出来。正是它们综合地主宰着人的生活,规定和享受着生活的意义,而人正是在“意义”中生活的。在意义中生活,正是人的生活理性的集中体现。人的生活固然实现着人的生存,是人的生命和生存的

11、社会的、自觉的、主观的实现方式,但生活本身则有它特有的意义。这是由于:整个人类世界,或者准确地说,整个人的生存世界,都是以生活的形态呈现出来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也是如此。这样,人的生命和生存的全部意义,也就集结在人的生活中,形成了人的“生活世界”。如果说,人的生命理性在实现中转化为人的生存理性,那么,人的生存理性在实施中则进而转化为人的生活理性。人固然有其非理性的一面,并且在人的生活中也起重要作用,但只有在生活理性支配下的生活,才能是合理的生活,无害于他人的生活,对社会有建设作用的生活。所谓生活理性或理性地生活,其人际道德体现就是“让自己生活也让别人生活”,就是“克已复礼”,就是“已所不欲,勿

12、施于人”。这些具有人类性意义的哲学告诫,无非生活理性而已。第一,生活不仅是自身生命的延续形式,通过两性关系和家庭也是他人生命的延续形式:通过婚姻和生育,自身、家庭、氏族、民族乃至人类的生命得以延续。因此,两性关系以至婚姻家庭成了人类基本的存在形式和生活方式,人类最美好、最真挚的私人情感都集结在这里。它既是人的自身生命和情感的实现,也是他人生命和情感的实现;不仅是“为已”生命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为他”生命价值的集中体现。然而,正由于它的切身性和强烈性,它也就成了人的非理性泛滥之源,成了人与人之间悲欢离合、对立冲突、折损生命的根源。而理性地对待恋爱婚姻家庭和他人,以人性的原则宽容自己也宽容别人,

13、就成了自己和他人能够和谐生活的精神理性前提。第二,人的生活与人的事业息息相关。从生活理性的视角说,人的事业是为了他的生活,而人的生活也是为了他的事业。生活是事业的起点,也是事业的目的。人总是由其事业形成他的生活,而从其生活走向他的事业。人的生活是通向其事业的桥梁,事业则通向各种专业领域,而那些专业领域既是他生活的专业部分,又关乎到社会和人类的生存领域,这就把他的个人生活与整个社会的、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联系起来。这就是说,他的生活通过他的事业,不仅关乎到他自身的切身利益,也关乎到整个社会的、人类的生存利益。由于事业是人的工作、劳动和创造的结晶,通过事业,一个人的劳作也就和全社会的、人类的劳作联成了

14、一体。从而,他的生活利益和价值追求便和全社会结成了一体。这种人与人在生存价值世界中的纠缠,又会出现一系列公平正义问题。每个人在这一活动中理性地追求自己的正当利益,是他的生活在人类生活中的天然权利。相反地,一个人在这里如果非理性地追求把自己的利益强架在对他人正当利益的剥夺之上,他就是非正义的。所以,任何生活都有它丰厚的社会内容。生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生活本身,而更在于生活的事业中,在于整个社会生活中。正是在处理这种复杂的关系中,在处理生活与事业的关系中,需要人的生命理性、生存理性、生活理性的支配。第三,人的生活作为人的生命的实现方式,它包含着全部人类学的意义。人作为人,人的优越的天赋和文明养成,生

15、命天然的自适性要求和人对幸福的追求,都只能在生活中实现并集中在生活中。生活作为人生历程,本应当是一种生命的享受、精神的享受,是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也是生命存在的天然权利。有一种意见认为,人们不仅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还应享受世界3 ,从人类学意义上说这是完全正确的。而这种“人作为人”的享受,作为对自己的创造和劳动成果的享受,正是人的生价值在自身中的实现。但是,人作为人,其意义既在于他能为自己他的生存不需要劳驾别人,也更在于他能为他人,因为人的社会性使任何“自己”都不能脱离“他人”而生存,都不能不凭借他人而生存。从而,人的情感不仅在于自喜自爱,更在于他喜他爱。人不仅要追求自己的幸福,

16、也要追求他人的幸福,不仅要追求自己的公平,也要追求他人的公平。于是,真理、正义成了社会应有的准则,维护这种准则的普遍实施就成了一种政治性行为,因为人的个体必竟是社会的类群的存在物,要在类群中才能生存。因而,人作为人的生活享受、生活幸福,固然是个人力求实现的东西,但对于生活理性来说,它从来都不应是单数的而是复数的,从来都不应是单称的而是特称的、全称的。他在实现自己的“享受世界”、公平人生时,更应当追求他人和一切人特别是劳动者和弱势群众能够“享受世界”,能够实现公平人生。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他的胸怀的伟大与否,他的生命的价值大小,他的生存的意义,从理性的观点看,都在于他所追求的幸福生活和人生公平所能涵盖的范围:如果仅仅是他自己,他就是自私的、渺小的;如果通过正义准则而成为民族的、国家的乃至全人类的,他就是伟大的、崇高的。我们为范仲淹的“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精神所感动,正在于他关怀着天下人的快乐生活、公平生活。我们崇敬马克思的人格理性精神,就在于他一生都在牺牲个人的幸福而追求着全人类的幸福事业。所以,人为意义而生活,而意义主要在于他能为社会、为他人做些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