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对人文教育的影响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238471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对人文教育的影响 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学经典对人文教育的影响 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学经典对人文教育的影响 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对人文教育的影响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对人文教育的影响 (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经典对人文教育的影响国学经典对人文教育的影响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然有其流传千古的意义,让学生学习这些现在读不懂的文言经典,就是为了让其学习其中的学问与坚持。苏轼在送安惊落第诗中说道:“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学生现在不理解,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慢慢体会,也就明白了。就像当初我们在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时,年纪也不算大,看到那些有深意的语句,当真是分开来每个字都认识,组合起来却只能大眼瞪小眼,无可奈何。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阅历的增长,慢慢体会到鲁迅先生笔下的深意,甚至根据自己亲身体验,又将这句话的意义解读深化到一个新的境界。例如“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我将开口,同

2、时感到空虚”,年少时读来不明白,却又明白先生是一位深刻又明白的人,现在当真触碰到生活的无奈之处时才领会那种沉默的淳实。所以,那些传承下来的写进经典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都是为了教育人的思想观念,扶正我们的人文精神。礼仪教育是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 ”一个人想要自立,一个民族想要振兴,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必须先有礼的修养。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必须以礼仪教育作为德育教学的重要手段,这符合我国劳动者的文化和素质要求,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道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一个优秀的

3、学生,不仅需要较好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还必须有较好的品德素养和礼仪修养。如果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他的道德水平没有办法协调,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无用的人。都说无德无才是蠢才,无德有才是害才,有德无才是庸才,有德有才是人才,拥有高技能、高水平的人才会成为未来社会中的中流砥柱。审美教育是为了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如诗经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存的诗歌总集,我们可以体会到远古人类的审美观念。第一,写实类型。 国风卫风硕人中描写卫侯夫人的人际关系:“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通过描写卫侯夫人的地位高贵引出其华贵的车驾:“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

4、夫夙退,无使君劳。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这些朴实的写实性语言为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作了铺垫,学生从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情节,还收获了写实技法的运用。第二,抒情类型。最经典的国风周南关雎 ,描绘了一位男主人公在河边看见一位采荇菜的“窈窕淑女”,想要和她一起长相厮守却再也不能的夜不能寐、食不安寝的痴情形象,赞美了纯情的爱恋,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观,还倡导对女性人格的尊重,为未来的爱情题材作品提供了好的开端。第三,怪荡题材。在诗经中,除了写实和抒情的作品,还有一类怪荡类的作品,是用变形手法创造出来的形象。如在国风魏风硕鼠中, “硕鼠硕鼠,无食我

5、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诗人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生活真实,却遵循生活的内在逻辑、情感逻辑去塑造贪婪、残暴的剥削统治阶级形象。除了在文学中的审美教育之外,还有对现实中文化的鉴别和运用。如今更新迅速的网络俚语,如“屌丝”“高富帅”等,有些网络俚语促进了语言的变更,有的则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贬义,甚至有侮辱人的意思。而且网络上病毒似的大面积覆盖使用,形成一种不良的风气。网络用语用得越多,其表达能力越是贫乏,因为不动脑子地依赖于陈词滥调,是会磨钝一个人的语感的,然后变得不会好好说话,不会说自己的话。学生在生活中也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学会审视,适当使用。总之,学校的文化氛围是影响学生的一股重要的力量,我们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让学生成为知识水平和精神素养同样饱满的人才!作者:凌丽芳 单位:江西省寻乌县城关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