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清兵入关及大顺政权的抗清斗争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KB
约2页
文档ID:42224004
清兵入关及大顺政权的抗清斗争_第1页
1/2

清兵入关及大顺政权的抗清斗争清兵入关及大顺政权的抗清斗争 清兵入关清兵入关 崇祯二年(1629)以后,清兵多次进入京畿、山西,围宣府,入永宁,攻大同,破代 州,甚至屯兵于皇陵所在的天寿山①其时清兵入关的目的,主要是劫掠,而不是占地, 每于饱掠后即退这些军事行动对明朝君臣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压力,更甚于军事方面的压 力崇祯十六年(1643) ,清帝皇太极死,其弟多尔衮以摄政王的身份,拥立皇太极第三子 福临,此举引起清政权内部的斗争,在一段时间里,不向关内用兵,稍微减轻了明朝廷的 压力对在西安建立的李自成大顺政权,清政权曾试图与之结成反明的联盟,但未得到响应 大顺军进入北京,大顺政权取代明政权,成为清军通向中原的最重要的障碍原明朝边将吴三桂的降清,对清廷来说,是绝好的时机吴三桂在其父吴骧调入京师 提督御营后,继任镇守宁远的都指挥使,封平阳伯,镇守山海关至滦县、昌黎一线崇祯 十七年三月下旬,吴三桂突然发兵,夺取已为大顺军控制的山海关消息传到北京,李自 成认为,山海关掌握谁手关系重大,便亲率主力四十万进行征讨吴三桂自知不敌,派使 者与多尔衮联系,寄希望和清军联合作战多尔衮答应出兵,但他不承认所谓“合兵” ,同 时要求吴三桂投降。

吴三桂接受了投降的条件,入清营见多尔衮,髡发称臣清兵出动十 余万,由多尔衮统率,吴三桂则充当了清兵入关的先锋 山海关一片石之战首先在大顺军和吴三桂军之间展开多尔衮先按兵不动,一来窥测 大顺军的虚实,并在作战中削弱其力量,二来检验吴三桂的投降是否真心直到恶战了两 天,双方消耗都很大,吴三桂军已明显支持不住,多尔衮才“使铁骑数万,以白标为号, 绕出吴兵之右”①,给予大顺军突然的冲击,战场的形势立即发生变化在清兵和吴三桂 军的合击下,大顺军由优势转化为劣势,损失惨重, “虽刘宗敏勇冠三军,亦中流矢,负重 伤而回”②李自成不得不率败兵退回北京吴三桂因功受赏,清政权封他为平西王李 自成认识到山海关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在思想上过于轻敌,对吴三桂公然降清,和清兵同 吴三桂联合的形势没有充分的估计,未做周密安排便仓促出兵,导致山海关战役的失利 战后,大顺政权面临严峻的形势,清兵可以长趋直入,大顺军分布数省,一时难以召集 既无险可守,又无足够的守城力量,退出北京在所难免问题在于,是主动退出,还是拒 守不成再撤李自成选择了前者四月二十九日,他在紫禁城内的武英殿举行了即位典礼, 然后运草入宫,放火焚烧明朝的宫殿、太庙以及北京九门。

大顺君臣离开北京,经山西退 回西安① 计六奇:《明季北略》卷六○《清兵入塞》 ① 《明季北略》卷二十《吴三桂请清兵始末》 ② 《明季北略》卷二十《吴三桂请清兵始末》 五月初,多尔衮率清军一部进入北京他一面派兵南下追击,很快控制了京畿,一面 根据谋臣范文程和降清的明朝经略洪承畴的建议,对明朝士大夫采取安抚政策,在北京为 崇祯皇帝治丧降清的原明朝官僚,不论是否与大顺政权合作过,一律官复原职被农民 政权没收的明朝勋戚的赐田、家产,尽数归还这一政策对改变北京士大夫的态度,稳定 京畿的形势,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于农民军,多尔衮也采取了征讨与招降并举的方针大 同总兵姜瓖是原明朝将领,这时首先背叛大顺政权,向清廷投降镇守代州的将领唐通也 是明廷降将,在清廷招降下,突然袭击李自成的重要战将李过,拜表降清镇守长治的平 南伯刘忠虽然没有投降,但在清军逼近时弃城而走,晋南的防线随之崩溃十月初一,清 顺治皇帝在北京举行大典清兵入关以后,特别是清政权建都北京以后,关内的政治格局和斗争形势发生了重大 的变化大顺政权和大西政权都把抵抗清兵作为主要的任务既没有投降清廷,也没有投 降农民政权的原明朝势力,则纷纷打出复明的旗号,拥立明朝宗室为帝,建立起各自独立 的政权。

这些政权在很大程度上继续了明朝后期的官僚门户之争和腐败的政治,对大顺政 权、大西政权持敌对立场但在李自成和张献忠死后,他们也希望利用存留下来的农民军 力量各地的抗清斗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大顺政权的抗清斗争清政权移都北京以后,大顺政权据有陕西,被清政权视为第一大 敌摄政王多尔衮命英王阿济格及汉将吴三桂、尚可喜等攻取陕北,命豫王多铎及汉将孔 有德、耿仲明等由河南攻取潼关,对西安形成夹击之势两路清军中,多铎一路进军迅速, 潼关危急,李自成、刘宗敏等亲率大顺军赴援,与清军激战从清顺治元年(1644)的年 底到顺治二年的年初,几经交手,大顺军均处下风与此同时,北路清军也加快了进军速 度,由陕北向西安逼近李自成被迫将主力撤守西安不久,潼关失陷潼关一失,西安无法再守,李自成又一次弃都而走李自成率军十余万人,南下河南、 湖广从战略上考虑,与东部的大顺军联成一气,求得发展,也不失为一条出路但受山 海关、潼关战败和先后放弃北京、西安的影响,大顺军士气低落,产生了畏战情绪,李自 成本人在接连失败的形势下,似乎也失去了驾驭全军,控制战局,挽狂澜于既倒的能力 在客观上,陕西各路总兵中的原明朝将领纷纷降清,只有高一功在榆林,李过在延安,仍 然坚守阵地,阿济格率师追击李自成,没有后顾之忧,来势很猛,使李自成无暇进行通盘 的战略考虑。

清顺治二年(1645)三月,李自成部占领武昌,撤离陕西的大顺军,加上召集来的襄 阳、荆州等地的大顺军,合计二十余万,还有相当的实力但是阿济格抢先一步,先是在 武昌围城,迫大顺军弃城而走,接着,在阳新的富池口打败大顺军因此,李自成的东进, 完全不是从容的战略转移,而是力不从心的败退四月,大顺军老营驻扎九江附近,为清 兵攻破,刘宗敏被杀,宋献策投降,牛金星逃匿大顺政权面临崩溃,东进的道路完全被 堵断,李自成不得不率余部折向西南五月初,李自成率义子张鼐及少数大顺军兵士行至 湖北通山九宫山,突然遭到地主程九伯组织的当地团练的袭击,李自成在格斗中身亡大 顺军将领郝摇旗、刘体纯、李来亭坚持了长期的抗清斗争郝摇旗、刘体纯在清康熙元年 (1662)战死,李来亨在巴东茅麓山一直坚持到康熙三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