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论文-机床制造企业的竞争力研究

上传人:ZJ****4 文档编号:42222386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研究论文-机床制造企业的竞争力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企业研究论文-机床制造企业的竞争力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企业研究论文-机床制造企业的竞争力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企业研究论文-机床制造企业的竞争力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企业研究论文-机床制造企业的竞争力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研究论文-机床制造企业的竞争力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研究论文-机床制造企业的竞争力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研究论文企业研究论文- -机床制造企业的竞争力研究机床制造企业的竞争力研究摘 要 机床工业是机械制造业和国防工业的基础,提升机床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对提升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发展产业集群的角度,论述了集群优势对提升机床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并提出了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者在营建产业集群过程中应发挥出各自的作用。 关键词 机床制造企业 产业集群 竞争力 一、产业集群及其优势的形成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迈克尔波特,1985)。产业集群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发展和壮大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

2、有效途径。 产业集群拥有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集群内企业的合作与竞争以及群体的协同效应,获得成本、区域营销和市场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二是通过支撑机构和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区域创新体系,从而提升了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具体而言: 首先,产业集群在地理上的集中,能产生广泛的集聚经济效益,如:可以共享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和市场网络等资源;共享辅助企业提供的生产服务的便利;节约生产和运输成本;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并互通情报,减少信息搜寻和交易成本;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加快观念、思想和知识的传播等等。这种集聚效应是集群营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 其次,大量企业集中在一起利于企业间实现纵

3、向合作,通过建立共同的社区文化、培养友谊、分享信息,可以在新品开发、市场开拓以及培训、金融、技术交流等各方面实现高效的互动和合作,从而可以抗衡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当一个强有力的新竞争者出现时,模仿效应又会令其新思想、新方式迅速传开,从而使整个群内的企业都受益。 再次,集群内企业的联合需求可形成规模化的专业生产和服务,这就为每一个企业提供了外部规模经济。而且,在这里企业与各种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群聚在一起,构成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和信息网络社会化的市场组织网络,通过这样的网络,企业能及时、便捷地获得所需的原料和零部件,并及时将自己的产品提供给客户。 此外,在产业集群中由于地理

4、接近,有利于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播,由此产生知识的溢出效应,形成“学习经济”,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二、产业集群对机床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综上所述,培育和发展机床产业集群,有利于增强群内企业的竞争力,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由产业集群形成的外部经济可以降低机床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产业集群内各相关企业聚集在一起,通过灵活的专业化分工,不仅可以节约生产时间、降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还能通过有效利用各种再生资源,减少资源的投入和对环境保护治理的费用,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专业供应商、熟练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化市场网络组

5、织的存在,以及信息的溢出效应,又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搜寻成本。此外,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以及建立在信任和规范基础上的分工合作关系,还能降低企业间的合作成本。 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率 机床是典型的机械类产品,因此机床制造企业的生产具有“生产离散型 、装配是重点、物料组织是关键”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单个企业制造资源的协调相对比较困难。而产业集群可形成规模化的专业生产和服务,这就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外部规模经济,它不但可以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还能让企业享受到专业生产带来的高效率。此外,由于这种灵活专业化的存在,集群内的各种服务结构与企业和政府部门群聚在一起,共同构筑成一个机构完善、功能

6、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社会化的市场组织网络。通过这个网络,企业能及时、便捷地获得所需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并及时将自己的产品提供给客户,形成一个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这对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减少不确定性有重要作用。 .有利于企业借助区位品牌带动自主品牌 企业的地理集聚是区位品牌得于形成的基础。随着产业集群的成功,集群所依托的产业和产品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区位品牌。如法国香水、瑞士手表、西湖龙井茶等。它是一种珍贵的无形资产,一旦形成就为区内所有企业所享有,使每个企业都受益:一方面它改变了单个企业广告费用过大而不愿积极参与和投入的状况,另一方面,它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具广泛的、

7、持续的品牌效应。机床产品在营销活动中有着明显的品牌优势,这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新企业很不利的,依托区位品牌就能为这些企业找到通往市场的捷径,并能帮助它们逐步培育起各自的自主品牌。 4.有利于刺激企业创新 集群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为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机床生产的同质性决定了行业内竞争的激烈,而地理位置的集中又进一步加剧了激烈的程度,鉴于这种竞争压力,群内企业需要在产品设计、开发、包装、技术、管理和服务等诸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才能立足市场;二是能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和扩散。各类相关企业的空间集聚以及顺畅的市场组织网络的形成,十分有利于信息和知识尤其是隐含类知识的传播,

8、从而产生知识的“溢出”效应,为企业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创新的条件;三是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由于存在“学习曲线”,使集群内的专业化小企业学习新技术变得更容易、成本更低。此外,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竞争合作机制,也有助于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创新,从而能降低企业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和成本。 可见,机床制造业的行业特征决定了其显著的行业集聚效应,这种集聚效应对提升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力和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对营造机床产业集群的几点认识 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有助于提升机床制造企业的竞争力,有助于提升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然而,对机床产业集群的营造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三方在促进产业集群健

9、康发展的进程中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中央政府要创造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提供必要的法律和制度保证;地方政府要为企业集群建设一个高效率的中小企业支持和服务体系,为企业集群提供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具体而言,政府应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法规体系;(2)建立完善资本市场,适度增加财政投入,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力度;(3)建立完善技术中介、咨询服务机构体系和情报信息网络;(4)制定优惠税收政策,加强技术引进的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5)调整人才培养体制,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大人才培养

10、的投入,调整人才培养体系,吸引社会资金进入;(6)完善中小企业集群国际化经营的支持体系。 行业协会是产生于集群成员的一个自律组织,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促进成员合作、减少摩擦,提供专业化服务降低集群内部的交易成本和维护集群内部的正常秩序三个方面。因此,行业协会要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1)协助政府部门做好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争取更大的协同效应;(2)推进集群内部的结构优化,引导中小型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3)联络群内企业加强分销渠道合作,实施区域营销战略,集体应对反倾销等诉讼;(4)积极引导并参与实施品牌战略,创建“区位品牌”;(5)促进集群内外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成企业与大学、科研机

11、构的横向联系,支持企业的技改工作,鼓励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和集群发展;(6)有选择地为群内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预防和化解产业集群的系统性风险;(7)行使管理职能,对成员企业实施奖惩,维护集群内部的正常秩序;(8)推进行业标准化工作,实现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管理。 企业在营造产业集群的进程中,应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工作,不断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努力改善企业文化中封闭性、保守性的缺陷,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模式和组织结构,应用科学管理手段,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集群内的核心企业应发挥“龙头”作用,积极参与行业协会的工作,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群内的专业分工和特色建设,引导产业集群的健

12、康发展;必要时还要勇于牺牲自己的局部利益来维系集群的整体利益,建立自己在集群内的声誉。中小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横向的技术交流合作和纵向的研发工作,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培育企业的资源优势和核心能力,充分发挥专业化的优势,走“专、精、特”的发展道路;同时还应重视人才的培养,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蔡 宁 吴结兵: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资源结构”观的分析 M.北京:科学出版社,113117 2符正平:论企业集群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10) 3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1 4朱永华: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2005 欢迎浏览文档,祝您生活愉快!欢迎浏览文档,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商业贸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