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倒青预防措施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220819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豆倒青预防措施 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豆倒青预防措施 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豆倒青预防措施 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豆倒青预防措施 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豆倒青预防措施 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豆倒青预防措施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豆倒青预防措施 (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豆倒青预防措施大豆倒青预防措施 1 发生原因氮磷比例失调大豆生长所需要的氮素包括从土壤中吸收无机氮和根瘤菌固定的生物氮,这 2 种氮在大豆生长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生物氮起着均衡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作用,而无机氮则以促进大豆的营养生长为主,且生物氮具有无机氮不能代替的作用2。近年来,小麦的施肥水平大大提高,特别是氮肥用量加大,而磷肥用量不足,致使土壤中氮磷比例失调。土壤中无机氮素肥料多,抑制了根瘤菌的繁殖活动,降低了固氮能力,造成了苗期徒长;即使开花结荚,由于干物质积累、转运、储藏得少,最后导致鼓粒困难,贪青秕荚不实。品种选用不当大豆结荚习性不同,倒青现象发生的程度也不同。无限结荚习性的

2、品种,倒青现象发生程度重于有限结荚习性的品种。据 1992 年调查资料,有限结荚习性的跃进 5 号、齐黄 5 号倒青及秕荚率分别为%和%,而无限结荚习性的品种徐豆 1 号、丰收黄则分别为%、%,有的甚至达 100%。因为有限结荚习性的品种营养生长达到一定程度后即转入以生殖生长为主,而无限结荚的品种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在条件适宜、氮肥偏多的情况下易发生倒青。病虫防治不及时大豆苗期受蚜虫、蛛棉介、矮缩病和病毒病及包囊线虫病危害,造成植株矮化,叶柄及节间缩短,叶小而长,叶色褪绿,开花期推迟或开花逆转,从而造成倒青3。如1997 年濉溪县五沟镇有一块约的豆地中靠北边的约 330m2大豆,仅因为

3、在花荚期施药防虫时药用完了,从而推迟 15d才施药,结果出现倒青,并且发现这些豆棵 100%被豆杆蝇侵害。气候因素不利花期高温。大豆开花需要的适宜温度一般在 2225左右,如果遇到超过 30的高温时间较长,则影响大豆开花授粉,致使胚珠败育形成秕荚,且高温会造成植株呼吸过旺,致干物质积累减少。如 1983 年 8 月 26 日连续 5d超过 35的高温,影响了大豆开花授粉,造成较大面积青稞不实。后期旱涝。大豆花荚期是大豆一生需水量最高时期,土壤持水量一般要求在 80%左右才能保证大豆正常开花结荚,如这段时间严重干旱,则会造成大量落荚或大豆鼓粒困难,生殖生长迟缓,营养生长旺盛,后期贪青、晚熟,秕荚

4、不实。如果旱后多雨,则更易出现青稞不实。长时间光照。大豆是短日照作物,在昼夜交替过程中,大豆要求较长的黑夜和较短的白天。大豆开花结实所要求的是一定长度的连续不断的黑暗时间与一定长度的光照时间交替。若光照时间延长,大豆植株即延迟开花,导致倒青4。连年重茬据相关分析资料显示,迎茬年限与单株空批荚率呈极显著正相关3。大豆连年重茬,易导致一些病虫害发生严重,土壤中易产生噬菌体,影响根瘤菌繁殖,降低固氮能力,导致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衡,形成倒青。2 预防措施选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根据品种特性,结合土壤肥力及当地现有条件,可选徐豆 9 号、徐豆 12 号、中黄 13 号、豫豆 25 号等品种。轮作换茬

5、对发生青棵不实的田块,实行轮作换茬。在 1 年 2熟耕作制度下,下述几种轮作方式较有利于控制大豆荚而不实的发生:小麦夏大豆、小麦夏玉米;油菜夏大豆、小麦夏玉米;小麦夏大豆、小麦夏高粱;小麦夏大豆、小麦夏芝麻。氮磷钾硼配合施用据相关分析,土壤有效硼含量与大豆相对产量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土壤有效硼低于/kg 时,施肥增产 5%以上的机率占 80%。施用硼肥以拌种效果最好,单株空秕荚率减少 10%,增产 19%。在开花结荚期可用%浓度的硼砂或硼酸溶液叶面喷施 23 次。氮磷钾硼配合施用时,以施氮 75kg/hm2、磷 150kg/hm2、钾 150kg/hm2、硼砂/hm2的效果最好,其中 N、P2

6、O5、K2O 的适宜比例为11。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亚硫酸氢钠、三十烷醇、784-1 和ABT 生根粉 5 号等可减少荚而不实发生率%,相应提高产量 216486kg/hm2,增产%。植物生长调节剂三十烷醇、784-1 和 ABT 生根粉 5 号的适宜使用浓度分别为:/kg、200mg/kg、510mg/kg5。重视防治病虫害,减少病毒的传播从苗期开始必须重视蚜虫的发生,防治要早。当有蚜株率为 20%30%、个别出现卷叶时,应立即防治。同时还要及时防治蛛棉介、矮缩病及包囊线虫病等危害。合理灌溉,及时防旱排涝大豆播种前遇旱墒情差浇底墒水,可保证适期播种、一播全苗,为丰收打下基础;大豆

7、幼苗期,即出苗后约 15d以内,土壤稍干旱,能促进根系下扎,防止后期倒伏,起蹲苗作用,除非过于干旱或弱苗,一般不必浇水;大豆分枝期,即出苗 1535d,遇旱浇水,能增加植株高度,促进花蚜分化;在大豆花荚期,遇干旱及时浇水,以满足大豆鼓粒期对水分的需要,切忌过于迟浇,以防青棵不实。参考文献1李晓梅,吴存祥,马启彬,等.豆品种自贡冬豆花芽分化及开花逆转过程的形态解剖学研究J.作物学报,2005,31:1437-1442.2董辉.淮北地区大豆青棵不实原因浅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2-1553张慎举,侯乐新.大豆荚而不实发生机理及预防措施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3-127.4周宗民.照射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70-71.5汪洋,张慎举,侯乐新.植物生长调节剂预防夏大豆荚而不实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8933-89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