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探究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220812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保险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探究 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农业保险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探究 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农业保险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探究 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农业保险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探究 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农业保险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探究 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保险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探究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保险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探究 (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保险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探究农业保险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探究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农业作为基础产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虽然农业保险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目前仍存在着诸多制约农业保险的因素,本文从农业保险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担保人、保险人、政府三个方面剖析其原因,然后基于上述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农业保险 政府导向 保险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农业风险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

2、农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目前农业保险是许多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农业保障方式,其主要的目的是用于降低农业生产中遇到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所以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五个统筹发展战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农业和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却没有得到大力推行,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和特征(一)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在新中国成立后,以土地改革和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的第一次制度变革中,农业保险获得了初步发展,1950年成立不久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就在山东、北京、四川等省市试办了牲畜保险,后来又在山东、江苏、陕西等省试办

3、了农作物保险。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农业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第二次制度变革中,农业保险发展迅速。我国 1982 年起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各地分公司开始试办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1986 年以后新疆建设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现已改名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在建设兵团范围内举办农业保险。此后,民政部的农村救灾保险、农村保险相互组织等纷纷出现,各地掀起了兴办农业保险的热潮,但因为当时实行的是国家财政兜底的计划经济体制,尽管在 1982-1994 年间农业保险的平均赔付率在 95左右,实际损失 2,196 亿元,但各家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的成本和盈利考虑较少,所以还是根据各地需要开办了不少

4、险种。随着 1994 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向市场化体制转轨,我国的农业保险业务便日益萎缩,许多地方甚至停办。2004 年以前国内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华联合两家产险公司在少数地区维持开办。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使得尽快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从 2004 年起,中央政府连续四年在一号文件中相继提出“加快建立”、 “稳步推进”、 “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2006年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农业保险“三补贴”政策。2007 年 4 月,在政府对“三农”的投入持续增加的大趋势下,中央财政决定当年拿出 1O 亿元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

5、点,试点省份确定为吉林、内蒙古、新疆、江苏、四川、湖南 6 个省区,由中国人保、中华联合和吉林安华 3 家保险公司将参与试点,此举极大的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2007 年 4 月,中央财政 10 亿元资金正式注入被列为首批中央财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省份,这六个省份是内蒙古、吉林、江苏、湖南、新疆、四川;保险对象为五大种植品种,即棉花、玉米、水稻、大豆、小麦;保险责任包括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旱灾和冰冻;所遵循的原则是低保障、广覆盖;保险金额中央财政承担25,省级财政承担 25,其余部分由农户承担,或者由农户和龙头企业,省、市、县级财政部门共同承担,具体比例由试点省份自主决定。保额原则上

6、为农作物生长期内所发生的直接物化成本,包括种子成本、化肥成本、农药成本、灌溉成本、机耕成本和地膜成本。各试点省份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扩大试点农作物的品种、保险责任的范围,提高保障水平以及保费比例。(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特征从 1991 年以来的十几年间来看,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特点包括:1、农业保险费收入低,增长过程有所反复从发展过程来看,2006 年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迅速,农业保险费收入达到历史最好的亿元,但仅占总保费收入,如果按全国亿农户分摊,平均每个农户农业保险费元。1990 年以来,农业保险的增长过程有所反复,这一发展过程基本与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政策变化相一致。2、投保金额少,受灾面积

7、大2006 年我国每公顷农业保险金额达到了历史最高的元,而受灾面积却高达 4,109 万公顷,如此少的保险金额对于补偿或减轻农业所遭受的风险损失作用甚微。自 1990 年到 2006 年来看,大部分年份的单位保险金额在 10 元左右,最少的只有 5 元;而由于我国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使每年的受灾面积占农田面积的比例非常高。3、农业保险的赔付率高农作物的生命性、周期性、连续性等特征使农业生产本身表现出极高的“弱质性”,因此,农业除了面对自然风险之外,还同时面临诸如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地区风险和人为风险等等,这样的高风险使得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与给付极高。从 1990 到 2006 年来看,平均

8、的赔付与给付率高达,其中超过 100的有 4 年,最高的 1991 年高达可见,经营农业保险的公司无钱可赚,如果再加上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其亏损情况不难想象。4、农业保险占保险业的比例低我国农业保险的主要承保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后简称人保,鉴于人保的完全商业化运作,农业保险的赔付率较高,我国的农业保险市场就开始萎缩,从 1991年到 2006 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业保险收入占整个保费收入中的比重非常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可见我国农业保险的整体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对农业的保障程度较差。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的供需平衡机制,促进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

9、和发展。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我国农险业发展滞后,有保险业自身发展不成熟的因素,也有地方政府和农民保险意识淡漠的因素。(一)投保人方面1、农民参保意识淡薄农民缺乏保险意识是保险业在农村发展不起来的一大症结所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落后、保险宣传力度不够使绝大多数农民缺乏保险相关知识,甚至根本就不懂保险是怎么回事,对保险公司、险种、保险条款等的不了解,导致对保险的抵触,更不用说主动购买了。多数农民认为保险“意义不大”、 “不值得”,而且索赔困难,如果出现状况向保险公司索赔时,手续极其繁琐,而且很多时候保险公司不肯赔付;再加上有些保险营销人员忽视职业道德,刻意夸大产品的功能,

10、掩饰保险条款中的免赔责任,严重影响了农民对保险公司的信任。所有的这些原因导致农业投保率低。2、农民收入水平低近年来,农民的人均收入的年增长率大约在 9左右,城乡收入的差距在不断加大,2007 年农民人均收入 4,140元,城镇居民为 13,786 元。农民必须用这些收入去交纳各种费用、购买生活必需品,赡养老人、为子女提供教育费用等,大部分农户所剩的收入已是非常有限:而且由于我国的农民没有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另外还要考虑一些其他突发事件,他们还要留有一部分收入来满足预防需求。而我国按农业受灾损失率制定的农业保险费率也通常较高,因此,在较低的收入水平下,在让农民拿出高达10的收入去购买保险,这

11、显然是农民难以接受的。3、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农业生产经营过于分散使得农业保险难以推广,也在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二)保险人方面目前,农业保险在我国基本上是按照商业保险模式经营的,未享受政策性补贴,商业保险公司无力也不愿意承担风险较大的农业保险责任。业内人士认为,单纯依靠商业保险公司来经营农业保险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因为洪水、旱灾、禽流感等重大灾害和重大疫情往往波及一省或数省乃至全国,其补偿额是商业保险公司难以承受的,所以很多保险公司都不愿涉足农业保险。当然农业保险也有很多条件局限了其本身的发展。1、我国农业保险的赔付率高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特点导致农业保险自身难以产生经济效益

12、,农业保险的低收益局面无法维持商业保险对农业保险的供给,从而面临两难的困境。相对于第二、三产业来说,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受自然制约较多,尤其是我国自然灾害频繁。1982-2004 年,全国的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共计亿元,赔款支出共计亿元,平均赔付率达,大大高于一般财产赔付率的平均水平,也超出了保险界公认的 70的盈亏平衡点,如果再加上接近保费收入的 20的经营费用和其他费用,农业保险的平均综合赔付率超过120。这都使我国农业保险的赔付率居高不下,从而与一般商业保险的经营目标严重背离。2、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不够农业保险的推行力度不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保险公司缺乏对保险的宣传,或者是宣传不够,不能彻底的

13、打消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顾虑,保险公司作为农业经纪人,应切实为农民着想,从农民的思维、利益角度,去制定一系列的农业保险法规。当然也可以通过如宣传册、农业保险普及员等等加大农业保险的宣传。3、缺乏从事农业保险的专业人才农业保险种类多、情况复杂,使经营农业保险存在着特殊的技术障碍;我国农村经营方式分散,导致难以对保险对象的资料进行充分收集,保险公司也就无法正确评估风险和厘定准确的保险费率。我国保险公司缺少能对气象和自然病虫害进行中期预警的专业人才,也导致农业保险风险不可控。4、产品的创新度力度不够农民不相信、不购买保险的原因还涉及农业保险的产品单一,农民可选择的空间太过狭窄,而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

14、模式的改变,保险公司针对农业保险的产品还保留在原有的状态,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三)政府方面1、政府推行农业保险发展的力度不够农业保险的高风险高赔付率特点,使得单纯靠商业性的运作很难发展。基于我国农业投保人对保险认识的局限性和保险人对保险商业经营模式的习惯,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使得投保人对保险有认识、了解、和投入使用这样一个过程。也使保险人能切身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赔付制度。而我国政府在农业保险的宣传上做的力度不够。导致农业保险在我国推行发展缓慢。2、缺乏相应的财政、税收的优惠支持及相应的法律支持我国农业保险本身发展就很滞后,再加上再保险机制不够完善,在现有的赔付条

15、件下,一场大的天灾,将使得农业大面积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保险公司面对的将是大量赔款后的亏损,使得风险过于集中在经营主体自身,亏损较大,而我国现行的保险法对农业保险尚未涉及,也没有制订其他有关农业险的条例法规或者出台其他配套扶持政策。这一切都使得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退避三舍”。三、完善和推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一)投保人方面1、加强对农业保险的认识发展农业保险,农民是主体,为了改善当前农民对保险的淡薄意识,加大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开展一些如电视、讲座、广播等使得农民了解农业保险,懂得投保、索赔、防灾防损常识,增强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提高其投保的主动性。2、鼓励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16、,想办法改进农业发展技术,如灌溉、种子改良等等,提高技术创新的收益,让创新者能得到收益,同时要加强创新成果的实际应用,减少不必要的人才、技术、资源浪费。政府要提供鼓励自由创新的环境,减少对创新活动的限制,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保护,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益。3、增加农民的收入直接和间接的增加农民的收入,使更多的农民有经济能力参加农业保险。其中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主要有三种途径: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多元化经营如种植业、养殖业及其它可获得收入的项目。而间接的增加农民的收入的方法有两种途径:一是由政府补贴部分保费分摊一部分保险成本;二是农民可以转嫁保险成本,因为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农民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将一部分保费转嫁给消费者,这样使更多的农民有经济能力参加农业保险。(二)保险人方面1、转变经营体制,进行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创新保险市场竞争激烈,商业保险公司无暇顾及农业保险对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及社会的保障作用,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农险的经营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现实社会的需求。因此,应当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创新。在实务中可以参考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