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力量 改 变 历 史 的 糖 因为甜味的诱惑 ,欧洲掀起狂热的殖民运动 可以说 , “ 没有蔗糖就没有黑奴” 蔗糖催生了奴隶贸易, 奴隶贸易和对奴隶的剥削让欧洲人积累了大量财富, 进而为欧洲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原始资本 文, 杜君立 l 自由 写作着, 藿有《 历 史lj 匀 宝 田 节》 人类天生喜欢甜味从甘蔗中提取的蔗糖,曾 被中世纪的欧洲人看作是灵丹妙药和奢侈品虽然 蔗糖有古老的历史 ,但仅在近 5 0 0年才流传开来, 并迅速风靡世界 来自异域的糖和咖啡、茶、巧克力一起,不仅 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和欧洲社会 ,也催生了资本主 义和产业革命的发生,糖从贵族生活的象征,逐渐 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 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 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 , 引发了“ 蔗 糖革命”与 “ 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 殖民地奴隶制度 正如季羡林先生在 《 糖史》一书中所说 ,糖 这种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的东西背后,竟然 “ 隐藏 着一部十分复杂的、十分具体生动的文化交流的历 史” 奢侈的蔗糖 酸甜苦辣咸这五昧中,最特殊的是甜,人从生 下来吃到的第一口母乳,再到各种熟透的水果,甜 味带给人一种最为愉悦的满足感。
从生理上来说, 当人吃甜食时,人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会被激活 , 使人有上瘾的快感,因此,甜食会让人胃口大开, 越吃越想吃 很长时间里,蜂蜜几乎是人类所知唯一的天然 甜味剂但只有蔗糖出现和普及以后,人们才获得 了最广泛和最彻底的甜蜜满足野生甘蔗最早起源 于东南亚和印度次大陆刚开始时,人们仅仅是咀 嚼吮吸甘蔗的汁液,后来通过煮沸甘蔗汁,进行蒸 馏 、提纯和干燥等程序 ,从而制出了固体的糖 中世纪早期,阿拉伯人将印度的甘蔗带入埃及 和地中海沿岸之后的十字军东征运动使欧洲人首 次尝到了糖的甜味当时糖在欧洲属于珍稀的奢侈 品,只有在欧洲王室、贵族和高级神职人员的餐桌 上,才能看到天价进口的糖事实上,这些糖基本 都是用来炫耀权力和财富的神秘香料 大约在 1 4 2 0年,葡萄牙人把甘蔗带到了新发 现的马德拉群岛,并且很快传播到加纳利群岛、亚 速尔群岛和西非大西洋诸岛是制糖业从旧世界迈 向新世界的垫脚石,新世界的制糖业的原型便是在 这些岛上得以完善的新航路开辟后不久,甘蔗种 植园如雨后春笋般在美洲迅速增加到 1 7 0 0年 , 美洲新大陆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蔗糖工厂 作为典型的热带植物,甘蔗生长周期在一年半 左右,这中间需要大量的灌溉和劳动力投入;成熟 的甘蔗必须立即收割,否则其糖分就会因为腐烂变 质而迅速流失。
因此,从甘蔗的收割、榨汁到提炼 RE AR Wl NDOW 后窗 史鉴 蔗糖都必须争分夺秒,甚至需要就地、就近完成整 个加工流程不经过蒸煮、除沫和脱水的步骤,就 无法将蔗糖制成颗粒状假如不精通使蔗糖固体化 的技术,特别是温度控制方面的技术,那么上述制 作流程就不可能完成就像工厂和农场在蔗糖生产 中结合到了一起那样,粗放的田间劳动和专业化的 知识对于制作蔗糖都是必需的 在某种意义上,甘蔗园是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 义,它结合了原始的劳动力和现代资本,并采用现 代_T厂生产线的管理模式,依靠先进的提炼技术和 昂贵的设备,不同分工的奴隶必须严守纪律作为 一种生产性组织的形式,甘蔗种植园一开始便是一 种工业化企业农场与工厂 、专业T人和非专业工 人的搭配,周密的生产计划,所有这些使蔗糖产业 更像是工业而非农业;其工业化特征体现在生产与 消费分离 ,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 当欧洲国家在殖民地大肆兴建甘蔗种植园时, 他们首先想到从非洲运进大量奴隶来进行劳作随 着甘蔗种植园的不断增加,欧洲人的甜与非洲奴隶 的苦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 , 甘蔗种植和糖的生产结合了亚洲植物 、欧洲资本 、 非洲劳动力、美洲土地,甘蔗就这样成为 “ 国际性 作物”。
作为欧非美 “ 三角贸易”的组成部分 ,蔗 糖贸易见证了全球化早期的苦难历程所谓 “ 三角 贸易”, 就是通过大西洋的帆船, 把欧洲工业品 ( 包 括朗姆酒和枪支 )贩到非洲,再把非洲奴隶贩到美 洲殖民地,然后把蔗糖从美洲运到欧洲 蔗糖革命 欧洲人对糖极其嗜好 ,或者说上了瘾,但欧洲 本土却无法种植甘蔗,殖民地便成了一种弥补对 奉行重商主义的欧洲各国政府来说 ,糖是可借以批 准垄断权,并课以重税的理想商品,可以为殖民竞 赛和军备竞争筹集大量资金种植园主在殖民地上 大发其财后,带着孩子和财富回到欧洲,从此过上 贵族的生活 “ 有一些靠砂糖牟利、成为大富翁的 种植园主过着堪与国王比肩的奢靡生活 ( 川北 稔 《 砂糖的世界史》) 新大陆被发现之后,哥伦布于 1 4 9 3 年首次把 甘蔗带到了圣多明各在甘蔗到来不久 ,第一批奴 隶也被输出到这里葡萄牙人在巴西的甘蔗产业取 得了极大的成功, 从而主宰世界蔗糖生产达 1 0 0 年 随后,英国和法国也卷入蔗糖狂潮中 1 6 4 0年 以后 ,英国在中美洲加勒比获得了巴 巴多斯和牙买加等新殖民地,立即建立了许多甘蔗 种植园 在仅有 4 3 0 平方公里的英属巴巴多斯岛上, 竟有 9 0 0多个甘蔗种植园。
在整个 1 8世纪 ,巴巴 多斯接受了 2 5万非洲奴隶,而牙买加则接受了6 6 万对于英国资本家来说 ,以种植园主的不动产作 抵押进行贷款,是一项最有吸引力的投资英国从 荷兰人那里学习到了种植甘蔗的技术,由非洲引入 黑奴种植,不断降低蔗糖售价 ,逐渐在英国和北欧 市场上排挤了葡萄牙人的 “ 巴西糖” 原产印度的甘蔗在西印度群岛经过精心培育 , 产量大大提高,蔗糖价格也随之下降,糖逐渐成为 大众食物糖的零售价在 1 6 3 0年到 1 6 8 0年间降低 了一半在 1 8世纪的前 4 0年 ,英国的蔗糖消费增 长了4倍以上,之后的4 0年又翻了两番从 1 6 6 3 年到 1 7 7 5年,英格兰的糖消费增长了将近 2 0倍 这场发生在 1 7 世纪的商业革命和蔗糖革命,几乎 是一个世纪之后的工业革命的预演 ,它们都在英国 以及其他国家发展了人们消费由机器制造的便宜货 的新习惯 美洲的甘蔗彻底改变了欧洲 ,特别是英国人的 消费和饮食结构在 1 6 6 0年之后,英国进口的蔗 糖经常超出它进 口的其他殖民地产品之总和蔗糖 从最初的奢侈品、珍稀品,一变而成为一种大量生 产的无产阶级劳动者生活必需的舶来品。
用统计数 字来说, 1 7 0 0年, 英国人年均食用 4 磅糖;1 8 0 0年, 年均食用 1 8 磅 ;到了 1 9 0 0 年上升到 9 O 磅一份 1 7 9 7 年的家庭账单显示,一户人家每周需要用 2 英 镑来买糖,一年的花费达 1 0 0英镑毫无疑问,人 人爱糖的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蔗糖市场 对欧洲人来说 ,糖不仅仅是调味品这么简单, 糖还被作为卡路里来源和脂肪代用品 “ 回望 1 9 世纪 ,在不列颠民众的营养方面,最重要的~点就 是他们的蔗糖消费增长了 5 倍 在 1 9 0 0年 ,糖 这种 “ 快速能量”在英国人的日常饮食中提供了近 1 / 5的热量相对而言,蔗糖是最高效的热量生产 形式 ,一英亩甘蔗可提供 8 0 0万单位热量,是土豆 的 4倍,是小麦的 1 0倍对人体来说,糖也是最 容易被吸收的能量形式在某种意义上,糖也因此 成为现代化和工业化时代人类生活方式的标志 因为甜味的诱惑,欧洲掀起狂热的殖民运动 糖对世界的影响不仅是在饮食上,它直接推动了跨 越洲际的人 口大迁徙,结果完全改变了加勒比海地 区乃至南美地区的人口构成 海地与夏威夷 从 1 5 0 0年开始 ,糖开始征服世界,人类为此 付出惨重的代价。
欧洲人的风帆所至,一座又一座 热带岛屿被砍掉森林,开垦成辽阔的甘蔗园在这 些所谓的 “ 糖之岛”,除了甘蔗,几乎不再有其他 任何植物岛上的居民只能依靠进 口粮食而生存 单一化的种植园成为殖民经济的主要形式 对殖民地当局而言,铲除了其他作物而单种甘 蔗,规模效益会更大,同时,因为岛上不种粮食, 种植园主可以通过控制粮食来控制奴隶和工人,即 使有奴隶造反或逃走,他们也坚持不了多久但对 长久以来与世隔绝的无数原住民来说 ,单一的蔗糖 经济不仅带来无法挽回的生态灾难 ,更使其丧失家 园和传统 ,甚至遭遇灭顶之灾 对于奴隶工人来说,他们比马克思笔下的欧洲 无产阶级处境更加悲惨,他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出 卖,即使他们的劳动力,相反,他们本身就是买卖 和交易的对象 在加勒比地区,特别是海地,蔗糖业的发展达 到巅峰这座热带岛屿不仅是一座大型甘蔗种植园, 也是最大的奴隶监狱 ,岛上有 3万名 白人和 4 8万 名奴隶在 1 5 0 0至 1 8 8 0年间,约有 1 0 0 0万非洲 人被贩运到美洲 ,这些黑奴中绝大多数被卖到甘蔗 园工作 ,其中尤以海地为多;海地进口的黑奴数量 比美国进口量的一倍还多。
可以说, “ 没有蔗糖就 没有黑奴”蔗糖催生了奴隶贸易,奴隶贸易和对 奴隶的剥削让欧洲人积累了大量财富,进而为欧洲 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原始资本 在美 国独立运 动和法 国革命之 后,海地于 1 8 0 4年取得了独立 ,所有奴隶都获得了解放但 奴隶制的惩罚很快就被饥饿和贫穷的惩罚所取代 白人被赶走之后,蔗糖产业也随之没落,海地陷入 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均濒临崩溃的悲惨境地 , 时至今 日,依然没有摆脱困境 “ 糖——或者说因为对糖的需求而兴起的庞大 市场——在世界历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力量由于 糖,毫不夸张地讲,百万非洲奴隶到达了新大陆, 特别是美洲南部、加勒比及其沿岸、圭亚那和巴西 紧随这一大批移民之后的,是 1 9世纪来 自东印度 群岛的人,其中包括穆斯林、印度教徒 、爪哇人、 中国人 、葡萄牙人以及其他人群1 8 5 2年,仅仅 在古巴的糖厂就有近万中国奴工在东南亚殖民地, 甘蔗园里的工人不是奴隶,而是被征来的农民,但 他们的生存状况并不比奴隶好多少无数华工就这 样漂洋过海散布于东南亚和太平洋诸岛,其中尤以 夏威夷为多 1 7 7 8年,库克船长发现 了位于太平洋的夏威 夷群岛。
随着美国西部的开发,许多美国人来到夏 威夷,在这里购买土地,开垦为甘蔗园到 1 9世 纪末期 ,夏威夷的原住民从 3 O万骤减为 5万;与 此同时,甘蔗园里从中国引进的合同工数量远远超 过了原住 民 1 8 7 6 年, 美国与夏威夷王国签署贸易互惠条幺 勺 . 在接下来的 2 O年中,夏威夷的蔗糖产量暴增了将 近 2 0倍,几乎全部出口美国蔗糖的繁荣,使美 国人基本掌控了夏威夷经济,3 万多原住民既不拥 有糖业公司,也不在甘蔗园工作,他们甚至不拥有 土地——大多数土地都卖给了美国种植园主就这 样 ,原住民不仅成为少数人,甚至更像是一无所有 的异乡客1 8 9 8年,夏威夷终于被并入美国版图, 当时的 《 民族》杂志抨击这场兼并其实就是 “ 为了 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