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圣心大教堂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179154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室圣心大教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石室圣心大教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石室圣心大教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室圣心大教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室圣心大教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室圣心大教堂石室圣心大教堂在广州市中心繁华的一德路上,坐北向南面向珠江矗立着一座哥特式教堂石室圣 心大教堂。始建于 1863 年,竣工于 1888 年,当时耗资 40 万法郎,由法国设计师设计, 中国工匠建造而成。教堂总建筑面积为 2754 平方米,东西宽 35 米,南北长 78.69 米,由 地面到塔尖高 58.5 米。壮观的教堂设计精巧、用料考究,是天主教广州教区的最大教堂, 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双尖塔哥特式石结构建筑,同时还是东南亚最大的石结构天主教建筑、 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可谓集多种荣耀于一身。哥特式建筑艺术包括五个元素:高耸的塔楼、强劲的飞扶壁、屋顶的尖拱、巨型的石

2、 柱和花式窗棂。石室教堂把这几个元素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走近石室教堂,蓝色的天空下,两座尖塔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整个教堂 是一座青灰色的建筑,正面是典型的左右三段式和上下三段式格局,基座是三座尖形拱门, 中央大门最大,左右门对称。这三座门及东西两侧的横门都是层层叠叠的尖券门,具有很 强的透视效果。门楣上有精致的石雕图案,中部中间是硕大的石头雕刻镂空的圆形玫瑰花 窗,两侧对称的窗子和三楼的两扇窗都是合掌式的,与大门一样为暗红色,同样装饰尖券, 在上下每部分之间,都刻有排列有序的栏杆。在外观上呈现瘦高的骨架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特点,作为双塔式的哥特式建筑,石室 教堂在中国是最为宏伟的。顶部

3、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对巍峨高耸的双尖石塔,直插云霄。双 塔是八角形锥体,空心的,石塔中间西侧是一座大时钟(文革时遭破坏现已无存),东侧 是一座大钟楼,里面有四个从法国运来的大铜钟(原有五个,其中一个在文革刚结束时, 由当时的老神父送给广西梧州的教堂),从地面至塔尖高达 58.5 米,从下到上,给人以向 天空无限延伸的感觉,显示出整个建筑巍峨奇幻的气质。沿石室教堂走一圈,可以看到在教堂外屋顶两侧有强劲的扶壁,扶壁对整个建筑起到 支撑的作用,使整个建筑呈现出灵巧和骨感的姿态。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 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 四边和对角线

4、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 上做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除了飞扶壁,斜撑的飞虹由数十个小尖庭和小尖塔构成。屋顶的雨水可以沿飞虹流下, 经由下面的兽头流出,兽头为中国传统的石狮形状。这样的设计,考虑到广州地区多雨, 建筑需要有良好排水功能。哥特式教堂不论墙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划越细,装饰越多,也越 玲珑,而且顶上都有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不仅所有的券是尖的,而且建筑局部和 细节的上端也都是尖的,整个教堂处处充满向上的冲力。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向 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会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体现,也是城市

5、强大向上的蓬勃生 机的反映。走进石室教堂,眼前一下子开阔起来。哥特式教堂的布局是个十字形状,从外面看正立面是尖耸向上的,走进去则是向垂直的方向延伸,最前方是祭坛,通向祭坛的通路两侧各有 10 根巨型石柱支撑交叉、急剧上升的尖拱,使整个教堂内部保留着和外观一致的向上的升腾感觉。堂顶中间最高,两侧稍低,呈现起伏的态势。从大门向祭坛方向,由于石柱的排列和堂顶的尖拱结构,整个大堂有一种向上和向前延伸的感觉,带动出庄重的宗教气氛。石室教堂中巨大的彩色玻璃窗最引人注目,正面、东面、西面各有直径 7 米的圆形玫 瑰花窗,用深红、深蓝、紫黄等七彩玻璃镶嵌成圣经故事或者精美图案,在给人以宗教启 迪与艺术享受的同

6、时,又过滤掉了强光对教堂内部的照射,使得室内的光线柔和变幻,室 内的氛围庄严肃穆。与中世纪早期的建筑相比,哥特式建筑由于解决了设计方面的问题, 能够在单薄的墙体开出大窗,让阳光照进教堂,这在建筑上是一个飞跃。由于教堂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石砌造,所以又被广州人称为“石室”,比起这座哥特式建筑张扬的外形来说,石室的名字显得有些小气,显示出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碰撞过程中表现出的谨慎姿态。除了名字,它在建筑格局上也稍作调整,其中最为显著的是,通常的天主教堂是面向西方,在宗教中,西方代表末日,而东方代表过去,哥特式建筑是用空间结构体现出时间的意义,但是石室教堂却是南面珠江,大概是对整个城市建筑秩序

7、的一个妥协,除此之外,室外排水的兽头,在西方是做成怪物的形状,而石室则改成了中国传统的石狮形状。正是因为这个小小的妥协,完全哥特式风格的石室教堂在广州这个东方城市的中心才似乎并没有显得格格不入,即使与一德路这个全国有名的商品集散地相连,也没有因为与世俗生活之间的强烈反差而显得不协调,反而呈现出一种兼容并蓄的温暖气氛。如果说,“石室”的灵魂来自法国,真正赋予这灵魂以生命的却是两个广东人。一个用 了 25 年,另一个则用了 12 年。他们散发着盐味儿的汗水,混杂着浓浓的爱意,滴滴洒落, 点石成金。1863 年,同治二年的冬天,一个只有二十来岁叫蔡孝的小伙子为了建好这座教堂,全力以赴,竭尽心血。在往

8、后的二十几个寒暑里,没有一天离开过这个工地。以十万计数的石块从打磨到吊装,全部手工操作,每到关键工程,他都亲自动手。石室的石作技术要求很高,石面要精细而精致,线脚也是精巧万分,特别是玫瑰花窗棂,用石块雕成且拼合得天衣无缝,形态万千。他采用广东的土办法,桐油糯米浆取代了水泥,既防水又坚固而且有韧性,历久而强度不减;他创造了一些独特的施工办法,穹窿顶部,一部分石块做了特别加工,当中凿穿双孔,用铁枝贯穿起来砌结,使建筑物更加牢固;祭衣间(神父换衣服的地方)地面铺的不是原设计方案中的石头,而改铺广东大阶砖,其防潮性能比较好,更适合广州本土的气候特征;还有门上的广式木雕石室于 1888 年竣工。此时蔡孝

9、已经 50多岁了。他把自己的青春、技艺都献给了这座大教堂。 “石室”崛起,它以它米白的身躯、恢弘的气势震撼了古老的羊城。100 多年来,石室在风雨侵蚀中慢慢变老,变得脆弱,屋顶开始漏水、楼梯岌岌可危、 玻璃花窗破碎不堪石室的身心受到了严重伤害,再坚强的人,都不能没有情感的慰藉, 石室需要大修了。此时,另一个广东人汤国华及时地来到石室身边,开始了艰辛的爱情长 跑。他从 1994 年开始对石室进行测量,做大量的研究、设计工作,制造严谨的修复方案, 为了恢复原来彩色玻璃的美丽,他用半年时间去临摹下那些百年前的图案,作为复原花窗 的依据;为了数据的精确,他 50 多岁还爬上高高的塔尖去测量,他说:虽然

10、有生命危险, 但我必须亲自测量才放心。有时候下雨,汤国华在塔顶全身被雨水浇透,可他说:“这是我工作的常态,雨水总比汗水好受一些,我最怕天热。”石室的每一块石头上都流淌着他的汗 水,每一寸地板上都曾留下他的脚印,受伤的石室在他的精心呵护中开始复原,在他的爱 情中变得滋润起来。可以说,没有蔡孝,就没有石室的前世;没有汤国华,就没有石室的 今生。据有关专家学者介绍,广州石室教堂无论在历史上、艺术上、科学技术上,都是一座 异常出色的哥特式艺术风格的建筑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它是中 国惟一的一座由纯花岗石砌造的教堂,又是广东省最宏伟的、独一无二的具有哥特式艺术 风格的教堂建筑。它的建

11、造年代,处在法国路易波拿巴称帝(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体 现了中西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也成为列强对我国进行侵略的历史见证。石室的格局与型 制,基本上是法国巴黎圣母院的移植。由于其建造年代比巴黎圣母院晚 700 年,它综合了 其他欧洲哥特式教堂的成就, 其艺术和技术造诣显得成熟,并保持着哥特式建筑原有的理 性和生气,因此其价值在全国天主教堂中首屈一指,而且在世界教堂建筑上亦享有相当的 声誉。石室的艺术造型具有炫耀名贵的华丽感,但整体是崇高庄严的。建筑设计者和建筑工 匠们,把想象中的天堂搬到可以由人们直观感知的现实世界中来, 可以说石室教堂的建造 艺术是中世纪审美理想历史的再现,其艺术价值是极大的。石室的石作技艺高超,结构精确, 石面精细,细部精致,线脚精巧,拼合得天衣无缝,技术价值极高。该堂修建于 19 世纪, 当时没有机械设备,法国工程师又在设计后离去,由中国工人按图纸、木模手工操作建造, 工程浩大,历时 25 年,可以看出中国劳动人民艰辛的劳动和高超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