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与健康课探究论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179103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课程与健康课探究论文 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体育课程与健康课探究论文 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体育课程与健康课探究论文 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体育课程与健康课探究论文 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课程与健康课探究论文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课程与健康课探究论文 (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课程与健康课探究论文体育课程与健康课探究论文 摘要:体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功能。健康包含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各方面的完美状态。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育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功能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开发课程资源,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拓展想象思维,提高思维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参与运动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享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真正快乐。关键词:运动参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心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们服务的基本前

2、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近年来,据调查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肺功能、尤其是耐力等健康指标已下降到令人担忧的地步。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手段,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其他学科都无法取代其作用,二十一世纪的学校教育只有把体育教育放在重要高度,才能保证青少年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篮球运动 1891 年诞生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已受到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喜爱应利用好这一青少年喜爱的运动,来提高青少年的运动兴趣,增强体质健康,为培养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本文将主要就如何

3、开发篮球这一课程资源来探究新课程标准。少年儿童的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较其它系统更发达,表现为对新鲜事物异常感兴趣,而且具有好动性,但稳定性低。为此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思想树立学习目标,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各感官机能,激发学习情趣,从而发挥学生主体功能,增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动参与能力,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感受篮球带来的欢乐。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明确体育与健康的学习意义、目的。多年来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党的正确教育方针指导下,学校体育获得了充分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社会在进步,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竞争日趋激烈,学校教育也面临新的挑

4、战与机遇,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个体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更要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为个人的事业发展,自己的终身健康,祖国的发展,人类的长久发展而学习的,明确体育与健康的强身健体功效。为此学校体育教育要与这些目标联系起来,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学生为主体意识,改变过去“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思想,变“添鸭式”为“引导式”;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才能变“被迫学”到“主动学”“愿意学”“乐意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拓展学生想象力,拓宽学习知识面。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想象力是

5、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在篮球“死球拍活”时,先不练习拍球,老师也不讲解示范,让学生先闭上眼睛想象, “用手的哪个部位拍、第一下用力如何、拍起后,手指如何用力?。 。 。 ”,老师在其思索中加以引导,并且鼓励学生反复尝试,练习后结合自己练习体会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为什么第一下要用力猛、快,拍起后手指要柔和用力?”在篮球的抛接练习时,老师提问:“高高抛起的球如何才能接得稳?”,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高处跳下落地时两腿屈膝受力为什么比直腿着地受力更小?“因为我们做了一个缓冲动作,增长了接触地面的时间,从而减少了冲力。 ”“接球时间越长就更能减少冲力”,那我们怎样才能把球接得更稳?“接球时手跟球顺走。 。 。 ”“伸手迎球更能接稳。 。 。 ”。鼓励思考,大胆尝试。将篮球的接球要领:迎、引寓于其中,既学到了体育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何乐而不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