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2178441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4 页 第 2 页 共 14 页外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内装订线绝密绝密启用前启用前【全国校级联考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都一中)2017-2018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 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 I 卷的文字说明评

2、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今年的头场大雪就这么纷纷扬扬地下着,我俩踏着碎琼乱玉,走走停停,拍了很多雪景图,也留下了不少 快乐的心情。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赵忠贤时常谈及从前的科研工作,条件异常艰辛,以致冬日里席不暇暖。 俺王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两位大人的恩典,结草衔环,一定会报答你二位的。随着电影 芳华的热映,严歌苓再次走进人们视线。其实早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二十出头的严歌苓就凭借电影文 学剧本无词的歌声名鹊起。 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 很容易被人认

3、出。 C919 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国创造的辉煌连西方各国 也要望其项背。A. B. C.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 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席不暇暖:形容事务繁忙。此处望文生义。芝兰玉树:用以比喻德才 兼备有出息的子弟。此处用错范畴,不用来形容人的长相。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 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不合语境。碎琼乱玉:指雪花。结草衔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4、是( ) A. 精准扶贫已进入攻坚阶段,贫困群众既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更是脱贫攻坚的对象。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 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B. 前不久,一个靠近高铁站的的士等候区发生一起广告牌起火事件,经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扑救,火势被扑灭, 事发地离高铁站 200 多米,对旅客进出高铁站未造成影响。 C. 杨洁篪在白宫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和总统高级顾问库什纳,双方讨论了有关加强中 美在重要双边领域和国际事务上的合作等问题交换了意见。D. 2 月 3 日,我国首颗私人卫星“风马牛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的长度仅有 30 厘米,相当

5、于一个鞋盒的大小。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 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 A 项,逻辑语序不对,应为“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 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 ;B 项, “火势”与“扑灭”搭配不当;末分句主语残缺或是偷换主语,改为“这一起 火事件对旅客进出高铁站未造成影响” 。 C 项, “讨论了交换了意见”句式杂糅,应删掉“交换了意见” 或改“讨论了”为“就” 。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 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

6、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 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 C“讨论了交换了意见” 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五一假期将至,我代表家父、家母真诚邀请伯父、伯母在适当的时间到寒舍做客。 B. 在毕业二十周年聚会上,老班长很荣幸地作为班级代表向老师们汇报了这些年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C. 化学竞赛夏令营报名即将截止,来不及回家和您磋商,只能擅自做主先报了名。 D.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 ,文中提出改进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 落实。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7、: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 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 B 项, “荣 幸”使用对象错误。C 项, “磋商”多用于正式场合,表示双方仔细商量和研究并交换意见。此处使用错误。 D 项,对学校领导不能用“责成” 。第 3 页 共 14 页 第 4 页 共 14 页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第第 IIII 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 II 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

8、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 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 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 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 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 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 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

9、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 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 “中 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 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 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 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 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 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

10、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 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 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义,志以天下为芬” ;强调“君子喻于义” “君子坦荡荡” “君子 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强调“失信不立” “一诺千金” ;强调“仁者爱人” “与人为善” “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

11、新” 等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这在当代中国外交内政的政策与行为中能够看得非常清晰。和为贵,是中国外交的首要特质;稳为上,是中 国政治改革的关键目标;顺势而变是中国治理转型的重要特征。把握中国的大国气质,对于理解中国外交内 政是很有帮助的。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 4下列关于“中国大国气质”的理解,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大国气质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 统。 B.

12、中国的大国气质之所以更稳定、更具有特续性是因为中国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有着最长的历史,其中沉 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C. 从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的独特价值体系,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 国气质中。 D.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中庸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B. 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C. 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

13、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D. 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大国如果没有一贯延续性的历史,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不会形成更稳定、更持续性的大国气质。 B. 只要因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就能够生成天地万物的和谐。 C. 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蕴含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深受中华文明独特价值体系的影响。 D. 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 “ 稳为” “ 顺势而变”的大国气质,是顺应中国当前外交内政形势的。【答案】 4D 5A 6B 【解析】 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

14、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 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A 项,文中是“相对稳定” ;B 项, “最长的历史”少了“连续性” ;C 项,因 果颠倒,应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的价值体系影响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 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5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

15、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 论证的方法。题中 A 项,不是逐层深入。 6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 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B 项,将文中的必要条件变成了充要条件,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泉 贾平凹 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断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 又都裂开四块,只有锯下来,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罢了。我听了,很是伤感。 后来,我回乡去,不能不去看它了。 这棵老槐,打我记事起,它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的, 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荡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天,世上什么都光秃秃的,老槐也变 得赤裸,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立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 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竖起的一首歌子了。于是他们飞来了,我们就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